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模拟试题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的渊源来看,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是西方音乐作品 。 2. 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3. 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与
4. 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是音乐课程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具体活动目标。 5. 节奏与节拍分离的二种音乐材料类型是童 6?进行曲的二种类型是 。
7.学习人声所用的四类音乐材料是分辨说、唱、悄悄话与喊叫的音响材料;故事;歌曲;用于辨别的音响。 &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 9.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 ________ 二、 名词解释(每小题 3分,共15分)
1?音乐作品的表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2?自发咏唱:一般是指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段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歌曲,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 上绕来绕去的旋律,其中有许多旋律被认为是音阶歌。当幼儿的身体不停的摇摆时,这些音阶歌的曲调就随着向上或 向下进行配合。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 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4. 技能:指做身体动作、咽喉肌肉控制、打击乐器的肌肉动作等能力,它们本身与音乐可以毫无关系。 5. 直列舞:是指以两直列队形为基本队形的集体舞。
三、 简答题(每小题 7分,共35分) 1?音乐所能表现的两种情感状态是什么?
答:(1)表现与人类的说话调、动作姿态比较接近的情感;
(2)表现生命意义上的广泛的情感。
2?演奏即兴有哪几种契机?
答:(1 )音色探究活动的展开;
(2) 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3) 音乐创作。
3.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观。
答:(1)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过程是学习者的新旧知识反复地、双向交互的 过程。只有针对学习者已有经验和兴趣的教学,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有效、深入的。
(2)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基于和利用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教学成功的重要策略。但幼儿已有的 知识
是有限的,当幼儿与教学内容的对话因已有知识不够而无法有效的进行,教师应努力激活幼儿已有的知识,为新 旧知识的连通铺平道路;当幼儿与教学内容的对话因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而无法有效的进行时,教师需要在幼儿现有 的水平和不可能的水平之间搭上支架,创立最近发展区,为幼儿学习新的知识扫清障碍。 4. 简述“瑞典狂想曲”音乐内容的主题。
答:A段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接着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 B 段表现禾苗茁壮成长,并与同伴嬉戏、玩耍的情境;
A '段又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 5. 简述幼儿对声音高低进行感知与歌唱的特点。
答:(1) 一方面幼儿对声音高低的辨别需要用音与音之间大的跨度来提醒;
(2)另一方面幼儿的歌唱却是从二度、三度开始,幼儿最容易模仿与喜欢唱的音程是二度、三度、四、五度 四、 论述题(每小题 10分,共20分)
1?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 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
(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 (3 )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 (4 )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
(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 (6 )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
(7 )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弓I子。 (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2.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答:(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
(2) 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 (3) 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五、 音乐材料分析题(每小题 10分,共10分)
写出单圈舞“彩带”的动作说明。
答:全体围成圈,手拉手。
A 段:第 1-4 小节、第 9-12 小节,第 17-20 小节,右脚起步逆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 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左脚的起步。第 5-8 小节、第 13-16 小节,第 21-24 小节,左脚起步顺时针方向走四 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右脚的起步。
B 段:第 1-4 小节、第 9-12 小节,右脚起步朝圆心走四步。第 5-8 小节、第 13-16 小节,右脚起步退回 圈中原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