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备课(知识点+练习):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知识点三 科举考试的变化

1.原因: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2.内容

(1)题目来源: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2)对题目解释: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 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 文章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

(3)答卷格式:①内容: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 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 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②评价:八股 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 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相关链接

明代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童生(即未入学的 士子)先参加州县的考试,及格的称为“秀才”或生员,进入府州县学 读书。学习成绩优秀的一二等学生,被定为“科举生员”,才能参加省 级的乡试。乡试每三年一次,考中的称为“举人”,取得参加中央一级 的会试的资格。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会试及格者,再经过一次复 试,地点在皇帝的殿廷,叫作廷试,亦称殿试。考中的分为三甲(等),

一甲只取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统赐进士及第,二 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当时,民间又称 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会试第一名为“会元”,二甲第一名和三甲第 一名为“传胪”。乡试由布政使司主持,会试由礼部主持。凡考中进士 的,被任命为官员。一般来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

院编修,二甲和三甲考选为庶吉士,也都是翰林院官,其他或授给事、 御史、主事,或授府推官、知州、知县等。未考中的举人,只授小京官 式外地教职。

妙招巧记

列表归纳科举制的发展过程。 雏形 隋文帝开 始采用分 科考试

形成 隋炀帝正 式设置进 士科

完善

僵化

废止 清朝末年

唐太宗、武则天、 明朝实行八 唐玄宗是完善科 举制的关键人物

股取士

知识点四 经济的发展

1.条件: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 2.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 向日葵等。

相关链接

玉米在明朝的文献中称为“御麦”“玉蜀”“西番麦”“玉高粱” 等,原产于美洲大陆,从美国南部经墨西哥直至秘鲁和智利的狭长地带 均有种植。16 世纪时传入我国,首先是从山区开始种植的,到明末,福

建、浙江、云南、贵州、广西、甘肃等地都有种植。

甘薯最初引进时称番薯,后来又称为白薯、红薯、红苕、地瓜等, 原产于墨西哥和哥伦比亚一带,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的广东、福建等地。

马铃薯也称洋芋、土豆,原产于南美洲,明朝时传入我国。传入的 路线有两条,一是从东南亚传至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另一条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备课(知识点+练习):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知识点三科举考试的变化1.原因:明朝提倡尊孔崇儒。2.内容(1)题目来源: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2)对题目解释: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2qmr3mdir2r4yi9c8hj79c964hjzq00li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