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收场的事例却不胜枚举。当项羽在乌江边行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却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等来了渡船的时候,如果他肯就此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逃出生天,也许“卷土重来未可知”也不会只是后人的慨叹;当岳飞在抗金前线将敌人打得节节败退,收复大片失土的时候,如果南宋朝廷能够抓紧这个难得的战机,让岳飞趁胜追击,也许“封狼居胥”也不会只是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黄粱美梦了;当明王朝的郑和七下西洋,在航海技术上领先同时期的别国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时候,如果统治者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发展航海,那么数百年后的那场中华民族的劫难还会发生吗?
然而,这一切终究只是一个充满遗憾和后悔的假设。因为他们不懂得抓紧珍惜这得之不易的机会,就这样与这些难得一遇的机遇错身而过,失去了一个让自己的人生充满荣耀与光辉的机会。
是的,人生不容错过,当机会来敲门的时候,请紧紧地与它拥抱。
2、结构简析:
总起部分:第 1 自然段:比兴引入,明确中心
主体部分:第 2 自然段:提出“原因” +详例 1+详例 2
第 3 自然段:从“原因”方面集中分析 第 4 自然段:提出“方法” +排例 第 5 自然段:承接第 4 段,归纳分析结尾部分:第 6 自然段:总结
3、教师建议:
文章从“原因”和“方法”两个角度展开论证,富于变化的文段模式和事例后
面的集中分析是文章的出彩之处,让文章呈现出丰富而深刻的特点。
范例七:【“摆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
1、例文七欲望“抢”去原规则
当物质远不足以满足人的需求时,人们的欲望会显得更大,渐渐地,人们会变
得浮躁,甚至失去理智, 并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去“抢”。 这样,原本“公平”
的规则渐渐地消去,而“抢”似乎就成为了一种新的中国式规则。(
引出写作
中心。)
传闻日本核事故将对盐产生影响,人们便开始疯狂的“抢”盐。同样的是,当
iphone4s 推出后,国人更是为之痴迷,一轮“抢”的热潮又被掀起,如此种种, 不胜枚举。“抢”也就成为了一种欲望主导心灵并逐渐形成的大众行为。渐渐
地,也就成就了新的规则。 但凡好东西出现,必有一番大抢镜头上演。 (摆出两种“抢”现象,由个别现象归纳出普遍情况)“抢”的热潮往往是这样开始的。首先,新的物质或稀缺的资源引起了人们向
往的欲望。于是,他们为此有序的获取,当其中一人忍不住心中那庞大的占有欲而“抢”先了一把,原本已发热的人就是紧跟而上,由此一连贯的“抢”便
如化学反应遇上催化剂般越发强烈。 于是,“抢”的“正常”心理也就形成了!(分析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然而,我认为“抢”这一现象不仅是因为物质需求诱发了人类的贪婪,更重要
的是国人的身心修养和道德素质未达到应有的高度 。有句俗话说得好:“没有不爱漂亮女人的男人,但却有能自律的男人!”面对欲望,有好的身心素质的
人,往往能自律,不会失去自己的理智; 而往往定力差的人却占据了多数, “抢”
便像“新产品”一样成为了人们追捧的“新规则”。
( 深入分析现象产生的根本
原因 )
“抢”的规则一旦形成,便会向那连锁的核聚裂变,只会越演越烈。只有从根
本上去解决!当然,如果需求能够满足的话,问题也会一点点的解决,但往往
这点很难做到。所以我们从精神层面去解决,让精神引领行动,丰富人们的精
神世界就离不开政府对文艺演出的鼓励与支持,也就离不开一本好书的熏陶。
让人们的精神饱满,才能学会“克己”。
( 分析其危害后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法 )
大众心理的形成,除了自身知
同时,建立信仰也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
识与素养的缺失,还因为人们长期缺少精神的依托——信仰。当今的中国也许 正是没有一种信仰的力量来影响人们的行为,这样可能加大人们对物质上幸福
的渴望,抢也便是常见的事了。所以我就觉得政府必须建立起一种信仰去引导
国人精神,从而影响国人的行为。毕竟,没有信仰的国家是可怕的。
( 进一步提
出更根本更有效的解决办法 )
欲望抢去的规则,还需要自身的修养与信仰来抢回。
2、结构分析
总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引出写作对象
主体部分:第 2 自然段:摆出“具体的现象”,并归纳出普遍现象。
第 3 自然段:分析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第 4 自然段:分析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第 5 自然段:提出初步的解决办法 第 6 自然段:提出根本的解决办法结尾部分:第 7 自然段:总结
3、教师建议:
“摆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分析问题现象时常用的写作思路,它
以层层深入剖析而备受关注。是一个很好的议论文写作思路。
范例八:【“引 - 议 - 联- 结”—时评式结构】
1、例文八:这教育你受得起吗?
《四川新闻网》发表了一则有关“最牛高三班”的新闻。何以称其“最牛”?该班所有人均上重点线,且无一不上名牌大学,甚而美国麻省理工。对此,人们对此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人如是说:“这是教育的不公平!凭什么他们就享受优于他人的教育,凭什么他们就上清华北大,接受高等教育?人人都应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我却不以为然,不,简直嗤之以鼻!要我说,这恰恰是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何出此言?且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无可否认的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先天性的智力差异。 每个人的智力,在出生时就已不公平。有些人天资聪慧,智力超常,一看就是当科学家的料;
有些则不过是常人而已,甚而不过常人,即使接受再高的教育,也难有建树。这是不能矢口否认的事实。而目前的社会却无视这种差异,主张所谓的教育公
平,妄图让傻子与天才共处一室, 你说着这是幸福了傻子呢, 还是委屈了天才?其次,如若人人都要上清华北大,去追求所谓的平等受教权,那么清华就丧失
了它之所以为清华的意义,哈佛不再是哈佛。 高等学府其培养顶尖人才的作用也只能是天方夜谭。而如今的大学里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大学生无事可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只顾吃喝玩乐,不读圣贤书。有大学生竟戏谑说,上大学就是玩!呜呼!我们的大学都成什么样了?大学沉沦至此,我们该归咎于谁呢?我说,这就是所谓的教育公平惹的祸!没错,现在是人人都可以享受上大学的权利了,可是大学生在大学里究竟都学了些什么东西呢?吃喝玩乐,游手好闲,又是流水四年!
我们应该明智而不偏执地看待教育公平问题,执拗地追求所谓的教育公平没有任何意义。 强调智力先天性差异,但并不否认其后天性,所以在接受中低教育上,如小学,中学阶段,我们则应追求教育公平,因为在此阶段,每个人的智
力水平尚未稳定而有发展的空间。但在接受高等教育上我们便要思虑了。要认
识到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接受高等教育。你不能让一个逻辑思维能力贫乏的人
去同未来的科学家跻身一堂讨论学术吧?推行乌托邦式的教育公平只会导致全
面平庸!是科学家的料就应该进科学院,我们没那水平就要谦虚呀,别小心眼
不服气!
总之,是该公平接受教育,但也要看你受得起吗?
2、结构分析
总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引用材料和他人的相反观点作铺垫
第 2 自然段: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 主体部分:第 3 自然段:议论:原因一 第 4 自然段:议论:原因二 第 5 自然段:回归材料,联系现实情况结尾部分:第 6 自然段:总结
3、教师建议:
“引 - 议- 联- 结”—时评式结构适合写时事评论,也适合于写“事件评析类”的
材料作文。它有利于让文章始终紧扣材料在分析。而这样文章中的“议”部分
是最关键的,它最能体现笔者的思想深度和分析力度。
范例九:【“先破后立”的结构模式】
1、例文九:放下
社会纷繁复杂,忙碌的生活里,红丝布满了眼球,身心充满了疲惫。停步驻足,
去寻找心灵的归属,满眼尽是答案。何处才是尽头。不得了,白岩松也发出了
幸福了吗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