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好资料
社会心理学(侯玉波)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导论
一、 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
(一) (二) (三) (四)
认识自己 认识他人:“大五”人格理论、中国人人格的七因素结构 认识社会
认识生活的价值
二、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一)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二) 社会心理学与常识
(三)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领域 1、个体过程 2、人际过程 3、群体过程
三、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脉络
(一) 学派时期的社会心理学 1、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社会观 2、行为主义眼中的心理与社会 3、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人的自我实现 (二) 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阶段(1895-1934) 2、起步阶段(1935-1945) 3、发展阶段(1946-1969) 4、危机阶段(70年代) 5、繁荣阶段(80年代之后)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一、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 假设与理论
(二)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取向 (三)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1、社会层面 2、个人层面 3、人际层面
二、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
(一) 如何提出问题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二) 如何阅读文献 (三) 研究方法选择 1、相关研究 2、实验研究
(四) 收集数据的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 4、档案研究法 5、元分析方法
(五) 研究的设计
(六) 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七) 论文的撰写
三、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 生物理论 (二) 学习理论
1、学习理论的机制:联结、强化、模仿 2、学习理论的特点
(三) 诱因理论 1、理性决策论 2、交换理论 3、需求满足论
(四) 认知理论
1、认知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
2、一些重要的认知理论:归因理论、认知失调理论
(五) 角色理论
第三章 自我概念
一、 关于自我研究的历史 二、 和自我有关的概念
自我图式、自我觉知、自尊、自我提升和自我确认、自我效能、自我表演、自我障碍、自我检控、自证预言、体像
三、 自我偏差
(一)
焦点效应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二) (三) (四) 自利偏差 盲目乐观
虚假一致性和虚假独特性
四、 自我与文化
(一) (二) (三) (四)
独立型自我与依赖型自我
东西方文化下自我概念的差异性 自我的三成分模型 华人自我四元论
第四章 社会认知
一、 社会认知
(一) 分类 (二) 图式
分类:个人图式、自我图式、团体图式、角色图式、剧本 作用:三方面 (三) 社会认知法则 1、便利法则 2、象征性法则 3、基础比例信息 4、锚定与调整法则
(四) 社会认知对健康的影响 1、社会认知与寂寞 2、社会认知与焦虑
3、社会认知与生理疾病
(五) 社会认知研究中的内隐联想测验
二、 个人知觉
(一) 怎样形成对他人的印象 1、第一印象
评定人或事物时的三个基本维度 2、整体印象的形成
(1)平均模型 (2)累加模型 (3)加权平均模型
3、个人知觉中的偏差
(1)晕轮效应 (2)正性偏差
(二) 个人知觉的线索 1、情绪
2、非言语线索
(1)人际距离 (2)身体姿态 (3)目光接触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三、 归因
(一) 对他人行为的归因理论 1、Heider的归因理论 2、Weiner的归因理论 3、归因风格理论
4、Kelly的三维归因理论 5、对应推论理论
(二) 对自己的归因 1、对自己态度的归因 2、对自己动机的归因 3、对自己情绪的归因
(三)基本归因错误
第五章 社会行为
一、 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
(一) 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二) 遗传因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 1、生物学理论的观点
2、遗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三) 环境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 1、家庭环境 2、文化环境
(四)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遗传建构环境的观点
被动型、唤起型、主动型
2、行为遗传学的证据 3、概率渐成论
二、 人类的侵犯行为
(一) 侵犯行为概述 1、什么是侵犯行为
考虑三方面、工具性侵犯、敌对性侵犯 2、侵犯行为的生理基础 3、文化与侵犯行为 4、愤怒与侵犯行为
(1)遭到他人攻击或烦扰 (2)遭受挫折 (3)归因的影响
5、对侵犯行为的学习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二) 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 1、温度 2、兴奋转移 3、侵犯性线索 4、去个性化 5、饮酒
6、社会赞许与模仿
(三) 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 1、利用惩罚
2、降低挫折与学习抑制自己的侵犯行为 3、替代性攻击与宣泄 4、示范非侵犯行为
5、培养沟通与解决问题的技巧
(四) 传播媒体与暴力行为 1、影视暴力对孩子暴力行为的影响
去抑制、形成侵犯剧本、认知启动
2、传播媒体中的性暴力 3、电子游戏与暴力行为
玩电子游戏对人的五点影响
三、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一) 对利他与助人行为的理论解释 1、进化心理学 2、社会进化论 3、学习理论 4、社会交换理论 5、移情与利他主义
(二) 影响利他与助人行为的因素 1、情境因素
(1)文化差异 (2)他人的存在(责任扩散、情境的不明确性、评价恐惧) (3)环境条件因素 (4)时间压力因素
2、助人者的特点
(1)助人者的人格因素 (2)助人者的心情 (3)助人者的内疚感 (4)个人困扰与同情性关怀 (5)宗教信仰 (6)性别影响
3、求助者的特点
(1) 是否受他人喜欢 (2)是否值得他人帮助 (3)性别的影响
(三) 增加助人行为 1、利他主义的社会化
(1)树立利他主义榜样 (2)通过做出具体的帮助行为来学习 (3)利他主义的内在动机 更多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