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产业竞争能力分析报告
到2002年,我国手机生产厂商已经发展到37家,已形成年产手机1.5亿部的生产能力。初步形成了以北京、天津等9家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北方基地,以广东地区9家企业为主体的南方基地和以长江三角洲地区6家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华东基地。
根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相关数据,国产品牌手机在2002年取得了群体性突破,除去出口的市场占有率已近40%。究其原因,除了国内手机厂商的本土优势外,恰当的把握了国内消费者追逐的流行趋势应该说功不可末。
本次彻底调查选用的该竞争力报告从手机产品策略、品牌营销及渠道建设等几个方面详述了国内手机产业的竞争态势。(彻底调查/曹增辉)
全文如下:
作者:汤刚/世界电信
1 / 23
市场竞争格局
1.中国手机产业结构与生产规模 (1)中国手机产业的结构
在巨大市场需求的牵引下,在移动通信专项的推动下,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已经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领域。仅就信息产业部组织调研的35家企业来看,总投资额达50.5亿元,其中87%为企业自筹、银行贷款和地方政府配套资金。近几年外商对移动通信整机及配套的基础产品的投资达到170多亿美元。摩托罗拉、诺基亚进一步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计划;爱立信、西门子、飞利浦纷纷关掉本国的工厂,转移到中国。与此同时,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阿尔卡特等跨国公司纷纷在我国投资设立面向全球、高水平的移动通信技术开发中心,不断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在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我国已经成为移动通信产品的生产加工研发基地。
移动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国内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引导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带动了企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为加快国内企业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国家加强了对国内通信
2 / 23
市场的监管,国务院5号文件规定任何厂商在中国境内生产手机须经信息产业部发放许可证方可生产手机。国内手机市场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保护下,我国手机生产企业从1997年的5家发展到2002年的37家,已形成年产手机1.5亿部的生产能力。我国手机生产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北京、天津等9家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北方基地,以广东地区9家企业为主体的南方基地和以长江三角洲地区6家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华东基地。北方、南方和华东三大手机生产基地的年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44.9 %、22.6 %和23.4 %,生产总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1%。
目前已取得信息产业部GSM手机生产许可证的国产手机企业有12家,这12家企业是:中科健、康佳、中兴通讯、南方高科、厦华电子、东方通信、波导、海尔、TCL、首信、南京熊猫、厦新;生产CDMA手机的企业有19家,除了摩托罗拉外,其余18家都是国产手机生产企业。它们是波导、中科健、中兴、首信、TCL、海尔、东信、康佳、南方高科、中电通信、大唐、振华科技、浪潮、海信、大显集团、普天通信、天津电话设备厂、厦华。
(2)中国手机产业的生产规模
3 / 23
表1显示出2002年中国手机企业生产、销售和出口情况。
2.国外厂商主导手机市场发展潮流
4 / 23
未来的市场必然是创新者领导的市场。国外厂商将领先品牌的核心优势、出色的运作和不断创新的产品转化为强劲的赢利。
·国外厂商应对行业增长态势的变化的综合实力能力强。其新产品系列将带来增长的潜力,尤其在游戏、图像和企业市场方面,国外厂商能够充分发挥他们在技术研发、品牌形象、技术实力、产品定位和生产规模方面的优势从而确定了其主导地位。
·国外厂商通过不断推出具有MMS、Java和浏览器功能的彩屏手机等新款手机,继续凭借技术创新的优势加强行业领导者的地位。
·国外厂商一直采取高中低档系列产品的全面覆盖策略,以低价位手机争夺市场份额;用中高档及高档手机的高利润来平衡低价位手机的利润空间。
·跨国公司在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国内手机产业市场竞争加剧。2000年以来,国际手机市场需求不旺,大批OEM企业以为跨国公司代为加工、产品全部出口的名义欲在我国境内设
5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