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胸腔积液69例病因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的病因和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9月有明确病因的69例胸腔积液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69例胸腔积液患儿中以感染为主要原因,其中化脓性感染31例(44.9% )、支原体感染22例(31.9%)、结核感染10例(14.5% )。②45例行穿刺抽液常规生化检查,结果均为良性胸腔积液,符合渗出液91.1%例(41/45),符合漏出液8.9%例(4/45)。③不同年龄组引起胸腔积液的原因有所差异,≤3岁组以化脓性多见,与>3岁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在支原体感染中,>3岁儿童较多见,与≤3岁儿童比较也有差异(P=0.05)。结论 小儿胸腔积液的病因以感染为主,以细菌、结核、支原体为三大主因,因抗生素临床广泛应用,化脓性胸膜炎比例较前稍减少,支原体感染比例明显增高,结核性胸膜炎仍偏高,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标签:儿童;胸腔积液;症状和体征;病因
小儿胸腔积液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病因不一,临床表现各异,尽早明确原因,对指导治疗及改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本院2011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69例胸腔积液患儿的病因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9月本院住院且病例资料完整的胸腔积液患儿69例,男40例,女29例,男:女为1.38:1;年龄45d~15岁,≤3岁23例(36.2%),3~7岁24例(34.8%),>7岁22例(31.9%);病程5d~3月,中位病程15.2d;春季发病20例,夏季13例,秋季3例,冬季33例;有明确结核接触史8例(11.6%),入院前有抗生素应用史者40例(58.0%)。
1.2诊断方法 对所有住院患者选择性采取以下诊断方法:①胸部DR平片、超声检查;②行胸腔穿刺术或胸腔闭式引流,取胸水送檢常规、生化[乳酸脱氢酶( LDH)、葡萄糖定量、蛋白定量]及细胞学、细菌学检测;③抽胸水后定期行胸部CT检查;④查血常规、血沉、CRP、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生化,有异常者定期复查;⑤肺部CT示支气管管腔内有病变者行支气管镜检查;⑥结核菌素(PPD)试验;⑦胸水结核抗体阳性抗结核治疗。
1.3诊断标准
1.3.1 渗出液的诊断 胸腔积液蛋白/血清蛋白>0.5,胸腔积液LDH/血清LDH>0.6,胸腔积液LDH>正常血清水平上限的2/3(200U/L)。符合以上一个或一个以上标准的为渗出液,此即 Light 标准(1972)[1]。
1.3.2肺炎旁积液的诊断 ①有发热、咳嗽、咳痰,特别是黄脓痰,甚至脓臭痰,胸痛胸闷等,有胸腔积液的体征,胸部影像及 B 超证实有胸腔积液、肺部炎症存在。②胸水为渗出液,黄色或脓性,LDH 明显升高,细胞数升高明显。
1.3.3结核胸膜炎的诊断标准 ①临床症状: 可有发热、盗汗、消瘦、乏力等结核中毒性症状,也可有干咳、胸痛、胸闷等症状。②有胸腔积液的体征。③胸部影像及超声确定胸腔积液的存在。④胸腔积液检查为渗出液,细胞数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胸水涂片和/或培养检出结核杆菌可确诊。⑤PPD试验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⑥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抗结核治疗有效可以诊断。
1.4统计学方法 对所得数据采用四格表χ2检验进行比较。
2结果
2.1临床表现 发热48例(69.6%),咳嗽、咳痰54例(78.3%),胸痛9例(13.0%),胸闷、气促、呼吸困难24例(34.8%),乏力6例(8.7%),消瘦8例(11.6%),午后低热盗汗10例(14.5%),纳差21例(30.4%),呕吐、腹胀、腹痛6例(8.7%),精神萎靡5例(7.2%),头痛2例(2.9%),贫血2例(2.9%),尿蛋白阳性2例 (2.9%),皮疹3例(4.3%),肺部呼吸音减低29例(42.0%),湿啰音23例(33.3%),干啰音4例(5.8%)。
2.2不同年龄组的胸腔积液病因见表1。
2.3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其中WBC>15×109/L,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54例(78.3%),嗜酸细胞计数增高2例,LDH增高11例,ALT增高6例;CRP增高35例(50.7%),血沉增快48例(69.6%)。PPD阳性6例(8.7%),占结核感染60%(6/10)。有42例(60.9%)经X线胸片证实,22例(31.9%)同时经X线及胸部彩超证实,5例(8.0%)经进一步检查肺部CT明确胸腔积液诊断。69例均行超声定位检查,其中24例因积液量少未行胸腔穿刺抽液,45例行穿刺抽液常规生化检查,结果均为良性胸腔积液,符合渗出液91.1%例(41/45),符合漏出液8.9%例(4/45)。
2.4病原学检查 痰培养阳性24例(17.4%),胸水培养阳性42例(30.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3例,肺炎链球菌10例,流感嗜血杆菌7例,肺炎克雷伯菌2例,结核杆菌10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22例(31.9%)。
3讨论
胸膜腔内的液体是由静水压较高的壁层胸膜分泌,较低的脏层胸膜毛细血管静脉端吸收,正常情况下滤过与吸收处于动态平衡。若破坏了这种平衡,导致壁层胸膜分泌增多,或脏层胸膜毛细血管静脉端吸收异常,即可产生胸腔积液[2]。我国每年有250万例肺炎发生,大约40%的细菌性肺炎可并发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故临床上肺炎旁胸腔积液较常见[3]。临床约5%的肺炎旁胸腔积液可发展为严重的胸腔内细菌感染,治疗困难,需引流才能解决积液问题,预后较差,病死率高。这类肺炎旁胸腔积液在临床上称为复杂性肺炎旁胸腔积液[4]。本组病例确诊肺炎旁胸腔积液67例(97.1%),经治疗临床均明显好转,无死亡病例,考虑与样本量少有关。
本组患儿临床资料显示,小儿胸腔积液常见的病因为感染,其次是支原体和结核感染。不同年龄段患儿感染病因有明显不同。结核感染中小于3岁组17.4%(4/23),大于3岁组为15.2%(7/46),两组比较P=0.91无明显差异,与其他资料统计数据有差别,考虑与样本量少有关。结核感染临床特点多有低热、乏力、胸痛、盗汗、咳嗽、呼吸困难等,多于胸片、胸部CT或其他部位可找到结核病灶,PPD试验多为阳性,血沉增快,故依靠临床表现、胸腔积液呈草黄色渗出液和治疗反应可作出诊断。本组患儿临床中有部分患儿无明确结核感染接触史,无结核中毒临床表现,最终胸水、PPD等检查确诊为结核感染,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综上所述,小儿胸腔积液的病因以感染为主,其中细菌、结核、支原体为三大主因,结核性胸膜炎比例仍偏高,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对怀疑有胸腔积液的患儿要常规查胸片、肺部CT等以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超声定位胸腔穿刺行胸腔积液检查,及时明确病因,及时合理并足疗程给予抗生素等综合治疗,以改善其预后。
参考文献:
[1]朱代峰,桂淑玉.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4):18.
[2]曹香叶.71例小儿胸腔积液病因与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杂志,2010,9(8):1135~1154.
[3]孙允霄,冉焕英.小儿肺炎旁胸腔积液40例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5):435~436.
[4]武芳.儿科危重急症急救讲座·胸腔积液[J].急诊与急救,2013,20(9):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