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型:
簡答、选择――基本概念及操作
计算题――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第3章) 设计题――SQL语言的书写(第4章
第一章 数据库系统概述
1、 信息的概念 P2
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对人类客观行为产生影响的、通过各种方式传播的、可被感知的数据表现形式。
2、 数据的概念 P2
数据是反应客观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记录,是信息的载体。
从计算机的角度看,数据泛指那些可以被计算机接受并能够被计算机处理的符号,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3、 数据处理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P3—P6
数据处理就是利用计算机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 ※ 人工管理阶段
数据不保存
* 应用程序与数据之间缺少独立性 * 数据不能共享
* 存在大量的数据冗余
※ 文件系统阶段
* 数据长期保存
* 应用程序与数据之间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 数据文件形式多样化
* 数据文件不再只属于一个应用程序 * 仍有一定的数据冗余 * 数据的不一致性
※ 数据库系统阶段
* 数据整体结构化 * 数据共享性高
* 具有很高的数据独立性 * 完备的数据控制功能
4、 数据描述的三个数据范畴:现实世界、信息世界和计算机世界 P7 抽象 转换 现实世界 信息世界(概念模型) 计算机世界(数据模型) 现实世界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相互间的联系。
信息世界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相互间的联系的反映。 计算机世界是信息世界的数据化。
5、数据模型的概念及其包括的三个方面的内容 P7—P8 -对数据间联系和约束条件的全局性描述 -是反应客观事物及客观事物间联系的数据组织的结构和形式 -面向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的描述,包含三方面的内容: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条件 -常用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
6、四个数据模型的特征 P8 — P10 ※ 层次模型主要特征:
* 有且仅有一个无父结点的根结点
* 根结点以外的子结点向上有且仅有一个父结点,向下可有若干子结点 * 每一个结点表示一个记录类型,结点之间的连线表示记录类型间的联系
※ 网状模型主要特征:
* 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父结点
* 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父结点
* 每一个结点表示一个记录类型,结点之间的连线表示记录类型间的联系
※ 关系模型
* 关系模型用二维表表示事物间的联系
※ 面向对象模型
* 对象和类的的概念:
在面向对象模型中,对象是指客观的某一事物,对对象的描述具有整体性和完整性,对象不仅包括描述它的数据而且还包含对它进行操作的方法的含义,对象的外部特征与行为是封装在一起的。对象的状态是该对象属性集,对象的行为是在对象状态上操作的方法集。 共享同一属性集和方法集的所有对象就构成了类。
7、数据模型描述一定事物数据之间的关系 P10
任何数据模型都描述一定事物数据之间的关系。层次模型描述数据之间的从属关系;网状模型描述数据之间的多种从属的网状关系;关系模型描述非从属性的平行的数据之间的集合关系;面向对象模型描述数据对象之间的关系。
8、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P10
数据库系统是支持数据库得以运行的基础系统,即整个计算机系统。
9、数据库的概念 P11
数据库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将相关的数据组织在一起,长期存放在计算机内,可为多个用户共享,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 10、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P11
数据库管理系统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具有数据定义、管理和操纵功能的软件集合
11、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体系结构:外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
※ 外模式(用户模式、子模式):对应于用户级,是某个或某几个数据库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的数据视图,一个概念模型可以有若干个外模式。
※(概念模式、逻辑模式):介于内模式与外模式之间的层次,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一个数据库中只有一个概念模式
※内模式(存储模式、物理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内部表示,描述了数据的存储方式和物理结构。一个数据库中只有一个内模式。
12、在数据库系统结构中,三级模式是根据所描述的三层体系结构的三个抽象层次定义的,外模式处于最外层,它反映了用户对数据库的实际要求;概念模式处于中层,它反映了设计者的数据全局的逻辑要求了;内模式处于最内层,它反映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取方式。
13、两级映射的功能 P13
※ 外模式与概念模式间的映射,定义外模式与概念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保证逻辑数据的独立性,即外模式不受概念模式变化影响。 ※ 概念模式与内模式间的映射,定义内模式与概念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保证物理数据的独立性,即概念模式不受内模式变化影响。
第二章 数据库设计
1、数据库设计的概念P13
※ 广义的讲,数据库设计是指整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它针对某个具体的应用问题进行信息抽象,构造优化概念模型,设计最佳的数据库逻辑模式和物理结构,并以此为依据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
※ 狭义的讲,数据库设计就是设计作为数据库应用系统核心的、用于具体对象的数据库的各级模式,并创建这个数据库,这是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关键。
2、数据库设计的任务
主要任务是设计数据库系统结构中的三级模式结构
3、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 需求分析阶段
※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 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 物理结构设计阶段 ※ 实施阶段
※ 使用与维护阶段
4、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
对数据库应用系统所要处理的对象进行全面了解,大量收集支持系统目标实现的各类基础数据以及用户对数据库信息的需求、对基础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需求、对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的要求。
5、需求分析阶段,是对用户各种要要求加以分析归纳、制定初步规划、数据结构、确定数据库设计思路阶段。
6、其他阶段的任务请看书本16和17页 7、 设计概念常用的方法是ER方法,数据库概念结构的设计就是实体—联系模型的设计。其步骤是: ※设计局部实体-联系模型,用来描述用户视图。
※综合各局部实体-联系模型,形成总的实体-联系模型,用来描述数据库全局视图。
8、实体、属性、实体型、实体集、码、联系的概念 P19—P21 实体:客观存在并相互区别的事物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特征和性质
实体型:用实体名和属性名称集来描述同类实体 实体集:若干个同类实体的集合。
码:能够唯一标识实体集中的每一个实体的属性
联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集间的关联关系的描述
9、E—R图的元素及其元素的表示 P22
E—R图的元素包括:实体集、属性、联系。
元素的表示:矩形框表用于表示实体集;椭圆形框用于实体集中实体的公共属性;菱形框用于表示实体集之间的联系。
10、实体集联系的类型:P23 一对一联系(1:1) 一对多联系(1:n) 多对多联系(m:n)
11、E—R模型的设计实例 P24
12、逻辑结构设计P25 —P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