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显微镜的发明不仅使人们看到了细胞,还看到了身边的许多微生物。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在前面几课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的基础上,本课指导学生观察微生物。微生物在地球上分布很广,种类和数量极多,和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本课仅指导学生观察几种生活在水中的微生物的形态和行为。本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采集、培养微生物;第二部分是识别显微镜下的微生物。本课重点活动是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内容分为“制作微生物装片”“观察微生物”两个主要活动。活动的难点是追踪观察活的微生物,并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
教学目标
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清楚的微小生物。 2.知道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3.了解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能适应周围的环境。 4. 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了解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培养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
本课重点活动是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活动的难点是追踪观察活的微生物,并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显微镜、含有微生物的水、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吸水纸、擦镜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讨论一杯池塘里的水中可能会有什么?
2.肉眼看不清楚的微生物需要使用显微镜帮助我们观察。 3.这节课我们要继续使用显微镜来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理解图意,制作装片
1.看懂课本给我们提供的三幅图。 设计意图:初步弄清实验过程。 2.复习正确使用显微镜的的方法和步骤。
设计意图:为下一环节的教学起铺垫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
3. 师演示制作生物装片,学生观察制作细节。 设计意图:重点强调这一实验环节。
4.学生分小组制作生物装片,组内交流评价制作装片的过程。 三.观察装片,寻找微生物
2
1.讨论观察要点,明确观察任务。
2.学生分组观察、识别,其中一组到讲台上显微镜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汇报观察结果,展示所发现的微生物形态和行为特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尽可能了解微生物的形态和特征。
4.学生第二次精细观察,获得新的发现。
设计意图:在原有实验操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更有利于微生物的发现。
5.学生简单交流汇报,发现新的微生物及其细节。 四.再次观察,了解生命特征。
1.讨论这些水中的微生物是否具有生物的特征。
2.结合实际观察和间接经验证明这些水中的微生物也有生命,具备生物的一般特征,因此也是生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微生物也是一种生物。 五.课堂小结,指导延伸。 1.课堂小结实验成果。
2.指导生活:大多数微生物对我们是有害的,但也有一些微生物对我们也是有益的,总之,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3.整理器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