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要有“亮点”意识
历年来,凡得高分甚至满分的考场作文,在通篇“明白”“通顺”“完整”的前提下,都有能使阅卷教师眼前一亮的精彩之处。正如南京师大文学院院长何永康教授所言,高考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就只能与高分彻底“绝缘”了。 临场写作时,怎样让自己的文章迸发出一两个“亮点”呢?试谈以下四点:
一、别具匠心地切入题意。
作文题目的内涵往往是多层、多义、多向的,大都具有多层次、多角度开发的可能性,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仔细梳理,把混沌的具体的表象加以分解,对构成事物的各个侧面、各种因素以及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相互转化作具体剖析。尤其是在千万人写同一考题的情况下,要想一想别人可能会怎么写,“我”能不能有更好的选择。例如以“牛吃草,挤的是奶;蚕食桑,吐的是丝”为材料自选角度作文,许多学生把主旨落实在“奉献精神”或“吸收营养”上,这固然不错;但有位考生这样写:“吃草食桑,一定要经过消化,一方面吸取营养,另一方面必须排除糟粕。只吸不排,必然中毒。只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来一番加工改造,才是良策……”由于作者合理地变向立意,言他人之所未言,
发他人之所未发,结果获得了高分。
又如2007年上海卷考“必须跨过这道坎”,有位考生写道: 您是一位高高在上的威严的法官,您是一位有时会变得相当严厉但却对我无微不至的亲人,可是我的父亲啊,在您对我关怀备至、望子成龙之时,您可曾察觉到,您也已成了一道横在我面前的坎? …………
儿子长大了,需要自己的人生,因此,爸,对不起,我一定要跨越您这道坎。如果您是真的爱我,那么我想您一定不会以为我是忤逆之子,而会把这看作是一种男儿的自强。我想,当我用自己的努力披荆斩棘创造出自己的辉煌时,您一定会以拥有一个这样的儿子而比以前更自豪的!
本文探讨了一个教育问题――是让孩子成为家长精心打造的“艺术品”,还是还孩子一个独立发展的空间,写出了一个孩子真切感人的呼声和理性的思考;把父亲比作一道“坎”,立意大胆而有新意,表现出的思想有锐气而不失温情。 二、亮出“亏他想得出来”的构思。
一篇高考作文(尤其是记叙类作文),最大的亮点是机智的构思。何谓“机智”?用作家王蒙的话说,便是“亏他想得出来”。构思是个复杂而微妙的问题。老师平日向大家交代的,比如“要以小见大”“要寓深刻的含义于平淡中”等,都属于构思的范畴。这里再强调三点:一是从名著名篇中汲取“营养”,启
发自己的构思。比如2007年四川卷考查“一步与一生”,有篇考场作文因构思见“机智”、文笔有“机趣”而赢得了满分: 路的两旁氤氲着乳白色的雾气,前面是一条悠长悠长的古道,迷离而神奇。
我准备沿着这条神秘的古道去寻找自己的幸福人生。一束极细的光芒从遥远的天际投射过来,抚摸着那历经悠悠岁月的古道刻痕,它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一串串脚印散落在岁月的路途中,我要去寻找决定人一生的那一步,用心发现一个刻满幸福的出口。
我渐行渐远,我渐进渐远……终于,我发现路在此时分成了两个岔口,两扇高大的门摆在面前,它们的上面镌刻着“一步与一生”,苍劲的字体中流淌着充满理性的溪流。
我打开其中一扇门,发现上面镌刻着许许多多的小字。我仔细凝视,仿佛时光在这里轮回翻转: …………
我又走到另一个路口仰望另一扇门,它上面同样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 …………
作者出人意料地借鉴西方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自己在人生岔道口解读前人抉择后,决然选择“最初的那扇门”前行,“迎接我期待的黄金般的人生”。文章首先将读者带入一个幻境,渲染迷离诡谲的氛围(对此,作者并不言其为梦,也不言其
是真);所写两道门上的镌刻,却是真实的历史,是两类走出不同的“一步”决定不同的“一生”的真实反映。全文虽虚实莫辨,但揭示的事理是对应现实生活的。二是洒脱地面对一些重大题材(包括政治题材)。不少高中学生尽管很忙,很辛苦,但还是关心天下大事的,如果在作文时发挥这种优势,同样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2007年山东卷考“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满分作文《当记忆流经奥斯维辛》以开阔的视野关注历史教训,以真挚的情感呼吁世界和平,在主旨上高出同龄人一筹。作者选定“奥斯维辛”这一人类苦难永恒的博物馆作为聚焦点,集中笔力阐述“不但犹太人没有忘记那曾经的苦难,德国人民也没有忘记”,读来具有丰富的意蕴。三是学生生活的“戏剧化”展示。当今中学生的志向、情趣、习惯、语言色彩、生活节奏,有不少是很“新潮”的,不要怕触及这些东西,不要把多姿多彩的生活“净化”掉,不要把年轻人的洒脱劲儿舍弃掉。只要机智地加以审视,灵活地进行张扬,也会产生大有情趣的表达效果。 三、追求新的发现和非一般的展示。
我们强调高考作文要有“个性特征”,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有独特的创造性的发现。这一条要求考生善于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别人见过的平常事物,激起自己的情感冲动,获得深刻的感悟和富于创造性的见识。新的发现,不一定都是“逆向思维”的结果,有时候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新的发现;有时候就某个问题“深挖”下去,也会有新的发现。例如2007年湖南卷考查
“诗意地生活”,有位考生从“文化人”小姨和“大老粗”姑姑身上同时发现了“诗意地栖居”,饶有趣味地诠释了“诗意地生活”即“乐观向上地生活,在自己的领域力争做到最好”,其认识简朴而道理实在。又如写《毁树容易种树难》,有位考生没有满足于讲“明摆着”的道理――中外反动派是“毁树人”,而是找到了与“有心毁树人”相对应的另一面――“无心毁树人”,指出“无心毁树人”包括三种类型(揠苗助长者、不学无术不会种树者以及搞不正之风者);在此基础上又深入一层,剖析了“只要树木根深叶茂,毁树也未必容易”的道理。如此一来,文章就新意迭现了。二是有独特的创造性的表现。这一条要求考生将自己的体验、思考“独辟蹊径”地表现出来,不模仿他人,不因袭某种模式,而是别开生面,面目一新。例如2007年广东卷考话题作文“传递”,有一篇《圣火的自白》写得颇具创意。作者把圣火拟人化,将奥运精神的传递通过圣火的自述灵动地表现出来,奥运会的曲折历史在文中化为了多个圣火传递的镜头。一番奇思妙想,充分体现出作者对新教材中自述文的活学活用。又如江苏一考生《怀想天空》的节选(括号内为笔者的旁批): 我是一只猪。(起笔突兀,令人眼前一亮。) …………
最近一次看到了农民工的生活,我的乖!脏、乱、臭,简直不是人住的,让我去我都不住。再看看那些有钱人家的房子,我的妈!那也不是人住的,那是神仙住的,金碧辉煌,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