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中药药剂学
课程英文名称:Pharmaceu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编号:ZH21303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 时:(总学时72、理论课学时52、实验课学时20) 学 分:4
适用对象:中药学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 课程简介: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它不仅与本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与中药工业化生产和临床医疗密切相关,也是连接中医与中药的纽带,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药剂常用辅料,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内外药剂学研究新进展。为今后从事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和解决药剂生产中有关技术问题奠定较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要保持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特点,加强中药传统理论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药剂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继承传统药剂与发展现代剂型相结合,尽量避免与其他学科不必要的内容重复。在新内容上要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扩展,如超细粉碎,超临界流体提取,半仿生提取,超声提取,絮凝沉淀,大孔树脂吸附,超滤,高速离心,喷雾干燥,冷冻干燥,一步制粒,凝胶剂,巴布剂,灌肠剂,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等等。充分反映了中医药的新法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辅料。体现了本门课程的科学性、时代性和适用性。
本门课程大致分为4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中药调剂”;第二部分以“药剂制备基础”为主,配合散剂、浸出药剂、液体药剂等剂型;第三部分为“中药剂型”,基本上按液体、半固体、固体、气体剂型顺序编排;第四部分为“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制剂与疗效”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打下初步基础。
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课堂讲授和实验操作相结合。利用图表、实物、幻灯、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象化教学手段;技能训练中强调操作规范化、标准化。同时要坚持“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的方针,树立“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观点,努力为中药事业的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随着中药药剂现代化发展,教学内容不断增加。由于本课程学时总数严重不足,为满足培养人才的需要,在完成本大纲教学基本要求和内容的前提下,讲课学时、实验教学、教学方法及教学顺序,可根据各学期情况适当调整。
二、学时分配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合 计 绪 论 理论内容 药剂卫生 粉碎、筛析与混合 散剂 浸提、分离与精制 提取液的浓缩与干燥 浸出药剂 分散技术与液体药剂 注射剂 片剂 颗粒剂 胶囊剂 丸剂 外用膏剂 栓剂 其他剂型 药物制剂新技术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药物的配伍变化 中药新药的研制 学时 4 4 2 2 4 2 4 2 2 2 2 2 2 2 2 4 2 2 2 4 52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4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定义、性质与特点;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药典、部颁标准与有关药事法规等)及其性质、特点与使用方法。
2.理解药剂学常用术语的概念;《中药药剂学》在药学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药品安全试验规范。
3.了解《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况和任务;剂型的分类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中药药剂学》的定义、性质与任务;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教学内容: 1.《中药药剂学》的定义、性质与特点; 2.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 3.药剂学常用术语的概念。 4.《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况 本章习题要点:
1.中药药剂学的定义
2.中药药剂学研究和论述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3.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是什么?
第二章 药剂卫生(4学时)
教学要求:
⒈掌握中药药剂的卫生标准 ⒉掌握常用的灭菌法及无菌操作 ⒊掌握常用防腐剂的使用
⒋了解制剂中易被微生物污染的途径
教学重点与难点:中药药剂的卫生标准、灭菌法、无菌操作、防腐剂的使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药剂卫生的重要性 2.中药制剂的卫生标准
3.制剂中易被微生物污染的途径 第二节 制剂中常用的灭菌法及无菌操作 第三节 中药制剂中防腐剂的使用 本章习题要点:
1. 中药制剂的卫生标准有何要求?
2. 制剂中易被微生物污染的途径有哪些? 3. 灭菌、消毒、防腐的概念是什么? 4. 热压灭菌器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第三章 粉碎、筛析与混合(2学时)
教学要求:
⒈掌握粉碎与筛析的含义和目的 ⒉掌握常用器械与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常用器械与使用原则、筛析的含义;混合原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粉碎
1.粉碎的含义和目的 2.粉碎的方法 第二节筛析
1.筛析的含义和目的 2.过筛器械与使用原则 第三节混合
1.混合的目的 2.混合的方法 本章习题要点:
1.“水飞法”与“加液研磨法”有何区别? 2.筛析的目的有哪些?
第四章 散剂(2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散剂的一般制备方法,以及含毒性药散、共熔散、含液体散、眼用散等的制备原则和方法;等量递升混合原则。
2.熟悉散剂的含义、特点、分类、质量要求及检查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散剂的一般制备方法、散剂的制备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散剂的制备及检查 本章习题要点:
1.散剂的含义、特点、分类与质量要求。 2.散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第五章 浸提、分离与精制(4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浸提原理及其影响因素;药剂中常用的浸提方法及其应用;药剂中常用的精制方法、原理及其应用;滤过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各种分离方法的特点、应用;影响浓缩的因素,药剂中常用的浓缩方法、原理及其应用;影响干燥的因素,药剂中常用的干燥方法、原理及其应用。
2.熟悉浸提、分离、浓缩、干燥的目的;药材成分与疗效的关系。
3.了解药剂中常用溶剂;药剂中浸提、分离、浓缩、干燥的常用设备及其性能和使用保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浸提与精制的方法、浸提与精制原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溶媒 第二节 浸提
1.浸提原理
2.浸提方法与设备 第三节精制与分离
1.精制方法 2.分离的方法 本章习题要点:
1. 浸提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2. 精制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 影响植物药浸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第六章 提取液的浓缩与干燥(2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影响浓缩的因素,药剂中常用的浓缩方法、原理及其应用;影响干燥的因素,药剂中常用的干燥方法、原理及其应用。
2.浓缩、干燥的常用设备及其性能和使用保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浓缩与干燥方法、原理及其应用、影响浓缩与干燥的因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提取液的浓缩
1.影响浓缩效率的因素
2.各种浓缩的方法、原理及应用 第二节 干燥
1.干燥的基本原理 2.影响干燥的因素 本章习题要点:
1. 蒸发与蒸馏有何不同? 2. 蒸发与干燥在制剂中作用?
第七章 浸出药剂(4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汤剂、煮散、茶剂、合剂、口服液剂、糖浆剂、煎膏剂、药酒、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的制备方法与操作关键。
2.熟悉浸出药剂的含义、特点及剂型种类;各种剂型的含义、特点、质量要求及控制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浸出药剂的含义、特点、浸出药剂质量要求及控制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浸出剂型种类
1.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2.汤剂、煮散与茶剂 3.合剂、口服液剂 4.糖浆剂 5.煎膏剂 6.药酒与酊剂 本章习题要点:
1.汤剂制备的关键是什么? 2.酒剂与酊剂有何异同?
3.何为单糖浆?在制剂中主要起什么作用? 4.煎膏剂制作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第八章 分散技术与液体药剂(2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分散体系的基本理论;表面活性剂的性质与应用;药剂中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增溶机制;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及影响因素;乳化剂的选用;混悬剂的稳定性;真溶液型药剂、胶体溶液型药剂、乳浊液型药剂、混悬液型药剂的特点、制法与质量要求。
2.熟悉分散技术在药剂中的应用;溶解、增溶、助溶、乳化、混悬的概念;真溶液、胶体溶液、乳浊液、混悬液的质量评定。
教学重点与难点:辅料与表面活性剂在药剂中的应用、表面活性剂的特点 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