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体育课感悟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如何上好一节课 南京市人民中学 程智

一、我的体育教学研究之路从那一节无人观看的“公开课”开始

背景:2001年初课程改革在轰轰烈烈中开始,所有参与到课改中的教师都有一种被解放的感觉。原本的条条框框被彻底的废除,理论界用各种“新”的教学思想、理念、名词为我们描绘出一副美丽的蓝图,每一个投入其中的人都有一种冲动和激动,在当时,一切课程改革的行为似乎都是正确的。所有的教师都意识到体育教学的一场大变革即将来临,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故事:在“快乐体育”思想和对传统体育教学方式不满的情绪影响下,我准备上一节校级公开课,与以前不同的是,这节课融入了我自己对体育教学的理解,尽管它很浮浅。终于到了公开课的这一天,怀着与所有开课教师一样心情的我走向操场。上课铃响了,平日里一贯感觉拥挤的操场突然显得那么的空旷,因为操场上除了我和学生外没有一个听课的教师,比操场更空的是我的心境,我意识到这是一节无人观看的公开课。五分钟过去了,学生们开始四人一组进行软式排球的游戏比赛,我环顾四周依然是空无一人。突然,有人向操场走来,再一看是校长,这是一位老师们尊敬的校长,他一有空闲时间就会在校园内巡视,对全校所有教师的教学情况了如指掌。严格的讲校长不是在听课,他是在用行动保护一个年轻教师的积极性,如果不是他的出现也许我对体育教学的研究之路,可能在刚刚开始时就已经结束了。在一个个的游戏比赛中,一节“玩”的热热闹闹的公开课就要结束了,还有五分钟就要下课。校长的周围开始出现了些“听课”的人,也许是校长在听课学生配合的很好的原故,也许是我对练习时间把握的不够好,在离下课还有五分钟的时候我的教学内容已经上完了,我本可以再安排一些内容坚持到下课,但我并没有这样去做。这也成为了那些“听课”者对我这节公开课的唯一评价,“你提前了五分钟就下课!”。

反思:这是一节以游戏为主的体育课,我用各种游戏的规则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与“探究”,学生“玩”的热热闹闹,教学气氛是传统体育教学所不能达到的,一节课下来学生满头大汗,心情愉快。远离了传统体育教学的沉闷,远离了技术教学的枯燥,这就是我梦想的体育教学吗?显然不是,我总觉得它很“飘”。

体悟:在毛振明老师的一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关于“玩”的课例,北京的一位特级教师用“底头看天”和“比谁座得快”两个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完成了前滚翻的技术教学。原来对运动技术的教学可以是这样的精彩!原来体育教学充满了智慧和乐趣。这个课例使我对体育教学中关于“玩”的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玩”本身并没有错,问题是我们的体育教学是否在玩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身体,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能,是否在玩的过程中让学生锻炼了意志,品味了人生,是否在玩的过程中融入了他们的智力与体力。那种将技术教学通过各种玩的形式来表现,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进行学习的教学是我们所向往的体育教学,是创造性的运用教学规律的能力,是一种教学的艺术。 二、追求体育教学的智慧

背景: 2002年,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传统体育教学似乎已走到了尽头,在“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各种体育教学形式伴随着各种教学思想走向极致,在一线的体育教学中,对运动技能的教学要求已经降到了最低,在各级公开课中合作、研究和探究式的教学形式成了主流,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课例已难觅踪影。

故事:而此时我却对运动技术的教学产了浓厚的兴趣,开始追求各项运动技术的教学智慧,追求一种层层递进、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追求一种在“玩”的过程中掌握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正好我校一位教师参加了室内多媒体教学课的评比,作为这个活动配角的我有机会上一节室外实践课。原本只希望通过研究课的形式将我的一些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呈现出来,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节课得到了听课教师的极肯定,并从提高的角度为我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坦白的讲,我在上这节区级教学研究课时,我对体育教学的研究才刚刚开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足球脚内侧停球。在教学设计中,我将停球的技术教学通过“手压高抛球”的游戏比赛,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建立了对球的时空感觉和落点判断,接着在手压球的比赛中增加了将压住的球向左右滚动的要求,使脚内侧停球的教学难点:停球后协调连贯的身体动作,在不知不

觉中已被学生做出,两个游戏做下来,教学重点、难点已基本解决,使接下来的脚内侧停球教学水到渠成。也正是通过这节课我开始对体育教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系统的对体育教学进行钻研和深造。在学习的过程中,王华卓教授的“运动素材教材化”的理论思想对我产生了较大影响,他认为:“体育教材是根据教学目标,按照有关标准从运动素材中选择加工出来的身体活动的内容体系。运动素材与体育教材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具有教育教学的目标?”

反思:在以往的教学中,我追求的是运动技术教学的智慧,追求一种层层递进、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追求一种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教学技巧。我始终把一节课学生学会了多少、撑握了多少作为我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但往往会出现一种事与愿违的情况,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累。我在想,我们教这些内容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不向着目标努力的过程,还是过程吗?很明显我处于“教教材”的层面。 体悟:校园里的一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在校园里,我经常看到学生们街头篮球的展示,它对练习者的基本功要求非常高,要想潇洒玩一回街头篮球的一组动作不经过千百次的练习是不可能成功的,你可以看出他们对运动技术细节的追求甚至远远的超出了传统教学的要求,其自觉、认真与投入的精神是我们在这些运动项目的教学中不曾见过的。为了让学生们享受高品质的运动乐趣,我们努力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而最终他们却不欢乐。当我们用“淡化竞技运动”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却在追求! 在这个现象的背后一定有一种力量在支撑着他们。春秋管子曰:“劳其形者疲其神,悦其神者忘其形 ”这句话道出了我在以往教学中的问题。“悦其神”,如何“悦其神”,这个问题成了我一个主要的研究问题。这种力量就是运动文化,是蕴含于各项体育运动中丰富的人文精神,被现代的传媒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对学生产生了心灵的震憾,吸引着他们融入其中乐此不疲。我认识到运动技能的水平决定着学生享受运动乐趣的层次,它们之间的关系成正比,当学生感受到运动文化,进入了运动文化时,他们对运动技术的认识以及对运动技能的追求理应是自觉的,甚至是积极的。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当我们的学生走出校门回顾这段历程时,其中应该有对运动文化的认识,以及进入该文化时的美好回忆。 三、在运动文化的氛围中追求技术、技能与享受运动欢乐的和谐、统一

背景:2002年在“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体育课堂让人有一种“乱”的感觉。这是当一种权威的课程思想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另一种新的课程体系还在完善之中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现象。

故事:上次的公开课给我区教研员徐玉康老师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他要求我深入的对足球教材进行研究,希望我能在教学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并努力竞争参加省级赛课。于是我以运动文化为研究重点,力求将隐含于足球运动中丰富的人文精神开发出来去影响学生,追求在一种运动文化氛围中的体育教学,并以“足球头顶球技术”为学习内容开了一节研究课。我将研究题目设置为以下四条: (一)在参与中体验到足球文化的魅力 (二)在合作中感悟到战术的意识 (三)在对抗中产生运动的激情

(四)在文化氛围中追求技术、技能与享受运动欢乐的和谐、统一

2002年底,我被推荐代表南京市中学体育教师参加江苏省体育课程改革展示活动,当学生被送到大会现场,与我进行短暂的交流后,我带领学生进入上课地点,两片连在一起的篮球场被近2000名听课教师紧紧的围绕着,三台摄像机从不同的角度记录着每一个教学的场景,置身其中我突然间想起了那一节无人观看的“公开课”,一种激动在心中升腾,课前的紧张一扫而光,在“拉德斯基”进行曲激昂的旋律中,我给学生们讲述起足球文化:从中国足球队历经失败终于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那一时刻开始?,把学生的思维带进了生机勃勃、激情四射的足球世界。接着让学生们以球迷的身份,进行足球运动典型的庆祝方式,“墨西哥人浪”学生们用自己的欢呼,跳跃和热情使整个课堂沸腾了起来,完成了足球文化的导入。随着“ANTHEM”欢快的节奏,我发出了 “同学们,和我一起玩”的口令,从简单的拨球,跨球逐步深入到对时空判断要求较高的停球。在玩的过程中,使学生熟悉了球性,以及对球的时空感觉,为下一步教学做好了充分的辅垫。接下来的两个身体练习是“NBA”进球后的一个庆贺动作“撞胸”,我让学生先做这个动作,然后再跳起来做,最后在跳起来做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身体前摆的要求,足球头顶球技术的完整性与协调性的教学难点在热烈的练习气氛中已被学生掌握了。“98世界杯,法国著名的球星齐达内用两记精彩的头顶

球敲开了巴西队的大门,实现了法国人的梦想,夺取了世界杯。所谓十年磨一剑,同学们,如果齐达内没有过硬的头顶球技术,那么即使他获得了头球攻门的机会,也不会成功,因为机遇总是留给了有准备去迎接它的人。”我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了足球头顶球技术的教学。在头顶球技术“实战运用”中,我对标准的竞技项目进行了大胆的改造。为了使学生能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获得成功感,允许学生在比赛过程中用手,但必须用头顶球技术完成攻门,同时强调了公正、公平、公开的体育竞赛精神。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使专项技术难度下降到广大学生可以达到的水平,传球配合准确率大大提高。各种配合形式创造性的出现,有的学生甚至将篮球背后传球的技术运用到比赛中来,四个比赛场地上胜利的欢呼,愉快的笑声,积极的奔跑,有力的头球攻门,流畅的配合随之呈现。最后,这节课在“生命之杯”充满激情与浪漫的旋律中结束,迎来了全场近千名听课教师的掌声。下课后很多学生围在我周围,通过手提电脑观看刚刚拍下的像片,也有很多学生在场边继续练习着头顶球,也许对他们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

反思:在这次展示活动中各种教学创新、合作、研究和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出现,伴随着电脑、投影和纷繁的教学器材的运用使我这节课的场面显得有些落伍。但最终我的这节课能脱颖而出,并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因为这节课始终围绕着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来进行教学设计的,但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我将运动技术、技能当成一种介质(当成让学生享受运动欢乐与增进身心健康的介质),改过去让学生适应运动规则为让运动规则为学生服务,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更注重的是,将那些隐含于足球运动中关于体育精神、思想作风和良好人格的内容开发出来作为教材的教育侧面;将隐含于足球运动中关于学生生理、心理、情感、态度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开发出来作为教材的发展侧面;使学生在浓郁的运动文化氛围中、在思想上受到了熏陶,在技能上得到提高,在心理上体验到成功。

体悟:课程改革是建立在传统体育教学基础之上的,就如同在课改中有很多的教师都采用了散点式的教学队形,放弃了传统的体育教学队形,这就如同散文一样,追求的是一种形散而意不散的艺术效果,但是如果没有扎实的写作基础,写出的散文很可能就会写出现形散、意也散的四不像。就体育教学而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就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创新就必然走向歧途。课程改革需要我们在浮燥中保留一份冷静,在茫然中更需要有一份坚持。

四、在冷静的思考中重拾体育教学的“根”,用激情演绎体育教学

背景:2003年、2004年,课程改革在实践中不断的深化,运动技能又被重视起来,在理论界又出现了一些强调运动技能的文章,尤其是到了2004年,运动技能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回想整个课改的进程,好向总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在进行,从开始时的淡化到现在又被重新的认识,给人以一种回头的感觉,但这种回头决不是简单的回到过去,而是在传统体育教学基础上对运动技能覆加了新的内容。

故事:2003年、2004年,我分别参加了在浙江和广东举行的全国体育教学展示活动,虽然两次均获得特等奖,但最让我难忘的是 2003年10月在浙江举行的全国体育教学展示评奖活动。这是课改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体育教学展示活动。所有听课的教师都说我的这节课充满了激情,他们不知道,当我从南京奔赴浙江参加全国赛课的时候,正是妻子住院待产的时刻。我在医院里一直待到报到的最后时候,在我上课的前夜我女儿出生了,那一夜我在千里之外沉静在对女儿模样的无限想象之中,沉静在不能守在妻子身边一起等待那一幸福时候的无限愁畅之中。明天我就要在全国2500名各位专家、教师们面前上课,这是一节蕴含着我多年来不懈努力、追求的课,是一节承载着省、市、区体育教学成果的课,是我给女儿的第一分礼物。一夜无眠,第二天却精神依然,我至今也不能忘记2003年10月的那一个下午,一群孩子和一个体育教师在阳光下共同演驿了一个教与学的故事。我也真正的体会到当教师用情感去教学时,他的动作似乎可以表达情感,语言似乎会有温度,意志似乎能显露力量。

反思:这次赛课采用了专家和听课教师共同评分的形式,专家组给我的评分是特等奖第二名、听课教师给我的评分是特等奖第一名、最后综合评分为特等奖第一名。也许,只有一线的教师才能感受到那种体育教学中教师情感流露对学生的感染力和震憾力,每每进入这一境界时,无论是授课者或听课者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也是在这次比赛中,我真切的感受到:“教师在享受和激动中教,心灵得到舒展的孩子就在欢乐和入迷中学。并进入强烈的情感体验壮态,产生情感的波澜,表现出鲜明的情感性。”

体悟:回头想来,其实每个教师都有自己对体育教学的独特理解,这种看法会演变成他独特的教学风

格,在两次全国体育教学展示活动中我有幸领略到了各种不同风格教师的风采,他们有的用柔和甜美的语言、丰富的表情表现出体育教学的细腻;有的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和动作表现出体育教学的激情,我们很难说在众多的教学风格中哪一种类型是最好的。关键在于,你是在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不是不断的去改变、模仿。体育课程需要教师必需具备广博而丰富的文化底蕴,形成自己对生命、对生活、对历史、对社会的独特感悟和理解。

五、基于教材、超越教材,起于哲学止于艺术,让课堂成为我们的精神家园

背景:当课程改革进入2005年时,理论与实践都在冷静中开始了对课程改革的反思。虽然,一些课程改革关键性的问题仍停留在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阶段,但课程改革的坚实基础正在运动场上被一步一步的构建,也许在将理想化的东西转变为现实的过程中永远存在着遗憾。

故事:在一次室内课中,我给学生出了一个题目:“我所热爱的运动”,要求学生表达出自己为什么热爱这项运动的最直接原因。

(“我所热爱的运动”作文摘录):

“我最热爱的运动是羽毛球,小时候妈妈和我打羽毛球,爷爷偶尔也陪我打打,在它身上我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它记忆着我美好的童年,陪我渡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后来?”

“从小我就随家人回到了山村的老家,就读于一所乡村的小学,学校没有足球场、篮球架,唯一有的体育用品就是乒乓球和那几张水泥制成的乒乓球台,因此,从小我玩的最多的运动就是乒乓球,它成了我那个时期的重要生活内容?”

“I believe I can fly”这是每个篮球爱好者心底最原始的冲动,也是我一个篮球爱好者的终极目标!为此我作小诗一首:

风,有点凉街 那么空旷 他们来来往往 我,独自飞翔

荒凉,一片寂寞荒凉 前方很是迷茫,看不清方向 风,出了点状况 篮球,像折断了蝶的翅膀 于是受了伤 不再轻舞飞扬

也许是天太高 也许是地太大 也许是我的心太狂 我爱篮球不仅爱它本身,更爱它所带来的一切

阅读完这些作文后我被深深的震憾了,体育运动,伴随着他们的成长过程、融入了他们的情感、记录着他们美好的生活回忆。透过这些文字我感觉到我们学生所顶礼膜拜的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运动形式,而是一种升华后的艺术精神。我开始在众多的体育运动中寻找能对学生产生心灵震憾的人文精神,研究将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行为,探索能引发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酣畅淋漓的美感,引起学生心灵共鸣的载体。追求将专业的表达方式诠释为富有生命激情的个性化表达的教学语言,追求一种当学生从课堂走出去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带着信心和理想的教学效果。因为只有这样,课堂的生命力才会永不枯竭,永远显示出它的生命意义。2005我将《橄榄球》运动引入我校的体育教学中,并以此为教学内容再次参加2006年的全国体育教学评比,获一等奖并入选全国15节展示课之列。在这节课结束时,我用这样的语言让学生们去感悟体育的精神:“美国一个著名的橄榄球运动员,在回忆录中写到:‘许多年过去了,我早已忘记了自己无数次获得的荣耀,但我总也忘不了我向前进攻时在身后掩护我的队友,那11个为了共同的目标向前拼命推进的人!’同学们,这就是橄榄球运动的精神。让我们参与到运动中去,你会发现总有一种运动精神感动你、激励你、陪伴你突破自我、创造荣耀。 运动精神其实就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运动精神就是一种挑战自我的生活态度。”

反思:在收集橄榄球运动素材的过程中,一篇“中国人不玩橄榄球”的文章让我思绪万千,现在的体育教学中已经很少能看到那些高难度的运动技术教学了,甚至连一些危险性略高的运动项目也渐渐的远离了课堂教学。是这些体育教学的素材本身的问题?是体育教学本身的问题?还是社会人文环境的影

响???也许教学的艺术原本就是一门永远遗憾的艺术!

体悟:体育教学不仅是运动技能的汇聚,它更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文化体系,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它在促进身心健康、提高运动技能的同时,更以一种文化的姿态改变人类的思维品质,拓展人类的视野,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我觉得更多的时候它是一门艺术,或更像一门艺术,让体育教学对学生产生心灵的振憾、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家园,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获得积极的体验,唤醒他们飞翔的愿望。 六、厚积薄发、预约精彩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呢?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一位历史教师上了一堂极为成功的公开课,他的每一句话都有着极大的感染力。当听课的教师问他备这节课花了多长时间时,他答复说:“这节课我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个故事说明了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的道理,厚积是预约、薄发是精彩。其实,我们每一个上过公开课的教师也许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你备课的时候你会突然的发现自己很多方面需要提高,如果你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的提高了自己需要提高的这些方面,一节节的好课也就会随之而来。

回想我与课程改革共同经历的过程,从改革刚开始时的躁动、浮燥情绪到冷静思考后所感到的困惑与茫然,再到脚踏实地的从实践中去寻找目标达成的途径,清醒地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将往哪里去。在这个过程中我时常问自己,我的梦想实现了吗?答案是肯定的:没有。反到是体育教学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不断的显露出来,也许教学的艺术原本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也许,“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或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

这两天听了魏香艳老师和李洪涛老师的体育课,两个老师授课年级不同,侧重点不同,教学风格也不同,但在达成教学目标方面都非常成功,值得我们学习。现就听过的这两节课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谈一下魏香艳老师的这节课,魏老师的课是二年级教材中的《单起双落》,首先是本课的整体设计都是从学生的年龄特征

出发,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课堂常规很重要,在这一点上,魏

老师把握得很好,导入部分创设情境:以怎样跳过小河沟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小垫子做障碍物,老师的循循善诱,安排了许多竞赛,灵活多样的跳法练习,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公平竞争的

气氛,留给学生一定的活动天地,并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得到启示,得到锻炼,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体育课感悟

如何上好一节课南京市人民中学程智一、我的体育教学研究之路从那一节无人观看的“公开课”开始背景:2001年初课程改革在轰轰烈烈中开始,所有参与到课改中的教师都有一种被解放的感觉。原本的条条框框被彻底的废除,理论界用各种“新”的教学思想、理念、名词为我们描绘出一副美丽的蓝图,每一个投入其中的人都有一种冲动和激动,在当时,一切课程改革的行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2dmd0z3gv9x6b7430x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