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省市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 1.1 项目提要 1.1.1 项目名称
省市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 1.1.2 建设地点
省市嘎洒镇 1.1.3 建设性质
新建
1.1.4 项目主管部门
省农业厅
1.1.5 项目建设单位 1.1.6 建设目标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在省市嘎洒镇建成一个面积为40亩的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遏制西双版纳普通野生稻资源及其原生境被进一步破坏和灭绝,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普通野生稻原生境日常管理与保护工作的运行机制,恢复和繁殖目前残存的普通野生稻,逐步使保护点的生态环境朝着有利于普通野生稻生存繁衍的方向发展,使普通野生稻的居群在这一环境中得到再生、更新、繁殖、扩大。推动野生稻中优异基因的发掘与利用,为我国水稻育种提供育种材料,将农业生物资源优势转变为基因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
学习参考
. .
1.1.7 项目建设容
省市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主要包括核心区和缓冲区,面积为40亩,其中:核心区为6亩,缓冲区为34亩。
建设容主要包括建设围栏,修建道路、保护点标志、警示标志、排水沟等保护设施,购置简单观察、记录、管理设备和气象观测箱等必要仪器。
1.1.8 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115.00万元,分别为中央和地方投资。其中: 1、土建投资为50.58万元,占总投资的43.98%, 2、仪器设备购置为10.00万元,占总投资的8.70%, 3、数据库建设为10.00万元,占总投资的8.70%,
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8.90万元(包括前期工作费10.00万元,宣传培
训费15.00万元及其他费用13.90万元),占总投资的33.82%;
5、预备费5.52万元,占总投资的4.80%。 1.1.9 资金筹措
普通野生稻资源保护是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分别由中央投资105.00万元,占总投资的91.30%,地方投资10.00万元,占总投资的8.70%。 1.1.10 实施计划
项目建设期1年。1-3月完成施工图设计等工作,4-11月完成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与安装、人员培训等工作,11-12月项目竣工验收。 1.1.11 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在短期难以见到明显的、直接的经济效益,
学习参考
. .
但其潜在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我国以野生雄性不育稻为育种材料的杂交稻,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到1.6亿公顷,共增产2.4亿吨,其经济效益达1200亿元。同时,市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建设,将促进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为我国正在大力培植的生物技术产业和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2、社会效益
普通野生稻资源的丢失实质上是不可再生基因资源的丢失,保护普通野生稻资源,加快重要优异功能基因的发掘,将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物质基础。我国是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普通野生稻资源保护与利用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自身食物安全,而且将对发展中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我国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国之一,加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是履行国际公约的重要措施。
3、生态效益
长期以来,由于城市的规划建设与发展,市普通野生稻原生境破坏相当严重,普通野生稻原生境受到极为严重的威胁,原来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丧失,生态系统严重退化。该项目的实施,将使市普通野生稻原生境得到有效保护,对普通野生稻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具有积极作用。 1.1.12 结论与建议
结论:项目的建设是及时必要的;符合国家普通野生稻资源保护产业政策与普通野生稻资源保护的需要;项目建设目标明确,投资规模适宜;项目管理系统健全;购置仪器设备实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项目可行。
建议:项目主管单位加大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管、协调和控制力度,确保项目顺利的实施;抓紧项目资金的落实和监管工作,加强资金运用
学习参考
. .
的监管,严格按照项目的建设容和规模安排资金,专款专用,杜绝挪用;当地相关部门制定有利于农业普通野生稻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管理办法、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建议国家尽早立项,加快实施。
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一 1 2 3 4 5 6 7 8 9 二 1 2 3 4 5 三 1 2 建设容 核心区围栏 缓冲区围栏 工作路 排水沟 工作间 围栏门 标志碑 警示牌 设备仪器 总投资 土建工程 仪器设备购置 数据库建设 工程建设其它费用 预备费 资金筹措 中央投资 地方投资 名 称 单 位 米 米 米 米 平方米 个 个 个 台/套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数 量 228 1292 490 490 140 1 1 2 6 115.00 50.58 10.00 10.00 38.90 5.52 115.00 105.00 10.00 学习参考
. .
2 项目背景
2.1 政策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野生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有的野生植物约270类、1.7万个品种。长期以来,一些地方进行掠夺式开发经营,致使野生植物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一些珍稀植物濒临灭绝,许多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植物数量急剧减少。据有关部门人士介绍,我国农业野生植物有4至5类、191种处于濒危状态,这些不可再生物种一旦灭绝,将对人类及其子后代的生存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农业的根本出路要靠生物工程来解决”。
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是开发优质农产品的潜力所在,野生植物基因资源是农业生物工程的基础。农业野生植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优良特性,蕴藏着大量的高产、优质、抗病虫、抗旱、耐寒等优异基因。拥有并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来挖掘优异基因,创造新型种质,培育综合性状整合良好并具有某种特异优良性状,如超高产、高品质或特殊用途品种的生物工程技术,已成为新世纪农业科技创新的首要目标。在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优良品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的关键是对野生植物资源的发掘与利用。
20世纪初以来,国外科学家利用农业野生植物改良作物品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被誉为“杂交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与美国的科学家合作,通过分子技术从普通野生稻中发现两个增产基因,分别可比现在的高产杂交稻增产18%以上,利用普通野生稻不育株开创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新局面,使全国水稻产量大幅提高,为中国解决粮食紧缺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再次印证了普通野生稻在杂交稻研究中的宝贵价值。可以说,
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