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组织
第三节——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附表 )
类型 特点 1、 每个主管人员对其直接下属有直接管理权; 1、 结构比较简单; 2、 责任与职权明确; 3、 上层主管做决定可能比较容易; 4、 信息快捷。 1、 具有适应管理工作分工较细的优点 缺点 1、 在组织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业务管理比较复杂; 2、 对最高管理者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3、 当该“全能”管理者离职时,难以找到合适的替代者; 4、 部门间协调性差。 适用范围 直线型组织结构也称为单线式组织结构,是最早使用,也是最为简单的一种组织结构类型。 2、 每一个人只能向一位直接上级报告; 3、 主管人员在其管辖的范围内,有绝对的管理权或完全的管理权。 适用于那些没有必要按职能实行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或者应用于现场作业管理。 职能型组织结构也称为多线性组织结构,是当参谋部门有权向直线型经理直接下达指令时所形成的组织结构。 采用按职能分工实行专业化的管理来代替直线型的全能管理。 特点,能充分发挥职能机构的专业管理作用; 2、 由于吸收专家参与管理,减轻了上层主管人员的负担,使他们有可能集中注意力以履行自己的职责; 1、 多头领导,妨碍了组织的统一指挥,易造成管理混乱,不利于明确划分职责与职权; 2、 缺乏相互配合,横向联系差; 3、 对环境发展变化的适应性差; 4、 不利于培养上层管理者。 1、 下级部门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 1、 按组织职能来划分部门和设置1、 各级直线主管人员都有相应的职能机构和人员作为参谋和助手,因而能对本部门进行有效管理; 2、 而每一个部门都由直线人员统一指挥,满足了现代组织活动需要统一指挥和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度的要求。 挥受到限制; 2、 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不利于集体决策; 3、 各参谋部门和直线指挥部门之间不统一时,易产生矛盾,使上层主管的协调工作量大; 4、 难以从组织内部培养熟悉全面情况的管理者; 5、 适应性较差,反应不灵敏。 适应于中小型组织。 直线——职能参谋型组织结构也叫直线——职能制。是吸取前面两种形式的优点而建立的,目前绝大多数组织都采用这种组织形式。 机构,实行专业分工,并实行统一指挥; 2、 将管理机构和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直线指挥部门和人员,另一类是参谋部门和人员; 3、 实行高度集权。 1、 企业按产品、地区或经营部门分别成立若干个事业部,该项产品或地区的全部业务,全部由事业部负责; 1、 有利于采用专业化设备,并能使个人的技术和专业化知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 每一个产品部都是一个利润中心,部门经理承担全部利润责任; 3、 在同一产品部门内有关的职能活动协调比较容易,比完全采用职能部门管理更具弹性; 4、 容易适应企业的扩展与业务多元化要求。 1、 需要更多的具有全面管理才能的人才,而这类人才往往不容易得到; 2、 每一个事业部都有一定的独立权力,高层管理人员有时会难以控制; 3、 对总部的各职能部门往往不会善加利用,以致总部一些服务不能被充分利用。 适用于产品品类多、销售范围广的大型企业,例如跨国或跨地区的企业。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又称为事业部制,是指在总部下面设立有独立经营自主权的事业部来进行管理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是一种分权制的组织结构形式。 2、 各事业部实行独立经营、单独核算; 3、 高层管理者只保留人事决策、财务控制、规定价格幅度及监督等大权,并利用利润等指标对事业部进行控制; 4、 事业部的经理根据企业最高领导的按指示进行工作,统一领导其所管辖的事业部。 矩阵型组织结构又称为矩阵制结构,是指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同按项目或任务划分的小组结合成矩阵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 1、 矩阵结构中的职员接受双重领导,形成了双道命令系统; 2、 项目小组根据任务的需要而随时成立或者解散。 1、 高度集权化的小型组织; 1、 灵活性、适应性强; 2、 有利于把组织的垂直联系与横向联系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 1、 稳定性较差; 2、 实行双重领导,可能会出现多头指挥的现象。 适用于需要集中各方面的专业人员参加完成的项目或者任务。 虚拟网络型组织结构又称为网络型组织或者虚拟型组织,是指由一个精干的核心组织通过建立以合同为基础的业务关系网络而形成的一种组织结构类型。 2、 将各种业务最大限度地转包给外部的公司; 3、 几乎没有自己的下属部门; 4、 没有自己的生产车间; 5、 控制幅度较宽; 6、 广泛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等等。 1、 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2、 投入资源较少,能够将外部资源为己所用。 1、 组织结构松散,管理者对网络组织的控制力较差; 2、 业务欠缺稳定性和发展预见性较差; 3、 组织透明度较高,不利于商业保密等。 适应于自身资源较少、业务不稳定、管理信息系统发达的中小型组织。
第三章 组织
第一节 ——组织的类型(附表 )
组织类型 定义 特点 优点 缺点 (一)、按照组织建立的正规化程度,组织可以划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组织目标具有明确性、组织权力具正式组织是指依照有关管理部门的有合法性和强制性、组织结构规范化和等级化、组织沟通渠道正规化、组织管理制度化、组织决策程序化等。 非正式组织是组织成员为了满足特组织形成具有自发性、组织权力来自于成员的委托、组织领袖自然形成、组织结构具有松散性、组织规则的软约束性等。 成员自主意识强、组织沟通良好、员工容易得到满意感等。 有可能传播流言蜚语、鼓励消极态度和形成角色冲突等。 组织筹建成本与运行成本较高、适应变化能力差、容易形成官僚主义等级结构明确、组织决策流程化、组织行为可预见性强等。 等。 适用于组织目标明确、组织环境稳定、目标实现周期长且工作难度大的事业单位或工商企业。 正式组织 决策、命令或者指示,为完成特定的任务而建立的组织。 非正式组织 定的心理或情感需要而在其实际活动和共同相处的过程中,自发和自然形成的团体。 (二)、英国学者伯恩斯和斯托克按照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程度,将组织划分为机械式组织和有机式组织 它具有通过职务专门化,制定非常机械式组织又称官僚行政组织,是正规的制度和规则;以职能为基础划分工作任务;实现集权式决策,管理跨度较窄,管理层次较多;通过命令链进行指挥,以维持正常业务管理活动的开展等特点。 工作程序不太正规、强调适应性、有机式组织又称为适应性组织,是更多地实行参与制和权力结构不太稳定,能够随时根据组织环境的变化进行随机制宜的调整,表现出很强的动态适应性。 以人为本、灵活多变。 指设有严格的等级层次、决策高度程序化、权力高度集中化和操作高度标准化的组织形式。 职责界限分明、工作程序精确、责权关系固定、组织结构稳定、标准化程度高等。 过于非人格化和组织僵化,压抑创新,不利于提高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适用于组织环境稳定、竞争不太激烈、生产稳定有序、生产技术成熟的组织。 稳定性和可预见性差。 适应于组织环境变化快、竞争比较激烈、产品更新换代快、组织规模比较小的组织。 机械式组织 有机式组织 指一种相对分散、分权化的、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组织形态。
第二章 决策
第四节——群体决策(附表 )
决策类型 定义 群体决策又称集体决策,指由包括两个以上的人完成的决策,群体决策包含领导群体决策和群体参与决策。领导群体决策指领导集1、 提供更完整的信息 2、 产生更多的方案 3、 增加决策的可接受性 4、 提高决策的合法性 1、 消耗时间长 2、 不能避免少数人统治,一个群体的成员永远不会是完全平等的 3、 屈从压力 4、 责任不清 优点 缺点 群体决策 体共同进行决策,这种决策代表了领导集体的共同意志;群体参与决策指较低层次的群体成员参与较高层次的决策,并对决策的形式、内容和执行施加影响的现象。 1、 参与决策的员工会感觉到自己在集体中是受到重视的; 参与决策是指组织的一般成员通过一定的组织系统参与决策并影响决策。这是一种与独裁式管理体制相抵触的民主决策形式。参与决策是削弱和制衡集权式领导的手段。参与2、 参与决策能使员工从公司或部门那儿直接获取准确信息; 3、 参与决策的员工会把做出决策当做自己的切身责任,员工参与决策,会使企业成功的机会在为增加; 4、 参与决策的员工将更会注意如何培养自己解决远景发展方向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谴责当前本单位管理上的某些不合理问题; 5、 参与决策的员工做出的决策,若能对工作有很强的推动力,管理者就有了更多精力致力于部门的发展性问题。 1、 在参与决策中,由于每个群体成员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实践经验等的不同,因而有些人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很高,但有相当多的人存在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消极态度; 2、 在群体中采用“头脑风暴法”,个人常因注意别人发表意见或自己的表达机会受到剥夺,使自己的思维受到干扰而中断,因而无助于新思想的产生。 参与决策 决策的一般组织成员往往是决策的执行群体,使得决策的结果出现较高的满意度,从而易于决策方案的执行。参与决策与领导个人决策相比,会使目标群体有更强烈的合作意愿和更广泛的支持。
第四章 领导 第四节——沟通网络(附表 )
沟通类型 特点 一般指在组织系统内,依据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进行的沟通,前面所提到的横向和纵向优点 缺点 一、正式沟通 沟通都属于正式沟通。正式沟通通常有五种形态,即链式、环式、Y式、轮式、全通道式沟通。 特点在于其中居于两端的个体只能与内侧的约束力强、沟通效果好 组织管理层次多、沟通渠道长,因而信息传递速度慢,容易造成信息损失。 (1)、链式沟通 个体进行联系,而居中间的可以与两侧的个体进行沟通。在一个组织系统中,代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信息沟通方式。 与链式结构一样,只是两端相互衔接,从而在这种结构中,由于信息层层传递,容易造 成信息的遗失和失真,从而导致相互之间的信息差异较大。 在这种结构中,组织的集中化程度和领导人的预测程度都较低,信息流动渠道不多。组织成员具有比较一致的满意度,组织士气比较高。 (2)、环式沟通 形成一个闭环的信息沟通形态。每一个个体都可以与两侧的个体进行沟通。 在沟通结构中,有一个个体处于沟通的中心,这种沟通结构集中化程度比较高,解决问题(3)、Y式沟通 已成为沟通媒介,在组织中,就相当于从参谋机构到组织领导再到下级的信息沟通形态。 有一个个体处于种种信息汇集的中心,在组速度快,一般适合于领导者任务繁重,需要同时又要对组织实施有效控制的情形。 组织的集中化程度非常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很快。适于加强组织控制,要求决策效率高而快的组织。 由于沟通渠道比较多,从而使成员之间的满意度差异较小,士气高昂,具有良好的合作氛围。 此种方式易于造成信息的曲解或失真,影响有人协助进行信息的筛选,提供决策的依据,组织成员的士气,阻碍组织工作效率的提高。 (4)、轮式沟通 (5)、全通道式沟通 二、非正式沟通 织中,这一结构大致相当于一个领导直接管理若干个部门的控制系统。 这是一个开放式的沟通网络系统,其中每一个成员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组织的集中化程度相对较低。 非正式沟通是指在正式沟通渠道以外信息的自由传递与交流,如员工的生日聚会,工会组织的文娱活动、走访,传播小道消息等。 相对来说,沟通的涉外关系较少,组织成员的满意程度低。 但是这种结构易于造成管理上的混乱,有时会影响工作效率。 比较灵活方便,信息交流速度快 信息容易被夸大或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