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会考题汇编2012-2016
第一单元
【2013春夏】22.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期《管子》一书中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上述说法同属于 A.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科学的物质观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014夏】22.《尚书 ? 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这是我们的祖先在
治理水土等生产活动中萌发的
A.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B.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C.唯物主义思想 D.唯心主义思想
【2015春】22.或许是某个夏夜,我们抬头仰望,思索广阔无垠的星空。这时候,心中会油然
生出一种神秘感,一系列问题叩击头脑:“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这些思索表明
①万物因人的思考而显现其意义和价值 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 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④哲学就是人们的惊讶、惊异和思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5夏】22.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需要智慧,学习哲学可以使人们拥有智慧。哲学
的智慧源于
A.人类的大脑 B.人们的生理状况 C.人类的意识 D.人类的实践活动
第二单元
一、选择题
【2012春】22.放眼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原野等物质具体形态。如果用辩证唯物
主义眼光认识物质的唯一特性,正确的回答是
A.可知性 B.客观实在性 C.永恒性 D.矛盾同一性 【2012春】24.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②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1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12夏】14.为恢复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北京市有关单位精心设计修缮方案,绘制大量施工图纸,然后根据图纸进行施工。这说明
A. 物质是意识变化的根源 B. 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C. 物质随意识的变化而变化 D.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2012春夏】20. 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做过科学的解释,其中“是”是指事物的
A. 客观性 B.物质性 C.可知性 D.规律性 【2013春】13.右图漫画《破旧立新》启发人们办事情要
A.分工协作 B.勇于创新 C.实事求是 D.依靠群众
破旧立新 【2013春】19.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的特点是 ①客观物质性 ②主观能动性 ③社会历史性 ④科学实验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3夏】23.右图体现的哲理是 A.意识具有主动计划性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2014春】20.天桥是老北京的记忆。为恢复北京中轴线上这一重要的地标性建筑,有关单位反复论证重建方案,绘制大量施工图纸,然后根据图纸进行施工。根据图纸进行施工体现了 A. 物质是意识变化的根源 B. 意识是物质的本原 C. 物质随意识变化而变化 D.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2014春】21.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右侧漫画的寓意, 最合适的是 A.书中自有黄金屋 B.立志读尽人间书 C.不识庐山真面目
2
D.教条主义害死人
【2014夏】23.右侧漫画中的做法没有正确认识到 A.规律是我们的感官可以直接感觉到的
B.规律并非都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C.认识规律才能改造规律 D.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随意改变
【2013夏、2014夏、2015夏】24.苏轼在《石钟山
记》中分析了士大夫没有正确认
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指出:“士大夫终不 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015春】23.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要和周围的事物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学生要处
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处理好教学理念和学生情况之间的关系,医生要考虑处方和病情之间的关系。从哲学上归纳,就是要处理好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C.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D.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2016春】19.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是 、 和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A.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B.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C.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文化生活 D.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二、简答题
【2012夏】36.雷雨天气常常产生强烈的放电现象,常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此,人
们总结出应急要点:第一,注意关闭门窗,室内人员应远离门窗、水管、煤气管道等金属
3
物体;关闭家中电器,拔掉电源插头。第二,在室外时,远离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广告牌;立即停止室外游泳、划船等水上活动;在空旷的野外无处躲避时,应尽量降低身体高度,寻找低洼之处藏身。如多人共处室外,相互间不要倚靠,以防止被雷电击中后电流相互传导。
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答案36.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实践是认识来源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013春】34.“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
这句话表明真理是 。 答案34.具体的有条件的
【2013春】3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答案36.思维和存在
三、问答题
【2013夏】32.“疑邻偷斧”的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一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便怀疑是邻居的儿
子偷了。观察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后来,他的斧子找到了,再观察邻居家的儿子,觉得他走路的样子、脸色表情、言谈话语,都不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1)丢斧子的人在思想方法上犯了什么错误?(3分)
答案:从主观出发。(3分)
(2)请例举一个生活中类似的事例。(2分)
四、论述题
【2014春】37. 材料一 35年改革历程,是从传统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程。改革的每次重大突破,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历史转 折,开启 改革开放新时代。 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提出“社会主义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 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决定性作用”。 4
十一届 三中全会 十二大 十二届 三中全会 十四届 三中全会 十八届 三中全会 1978
1982 1984 1993 2013
(2)结合材料一,说明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过程体现的哲学道理。(4分)
答: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4分)
【2015春】37.如何获得真知?明朝书画家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指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毛泽东同志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3)根据材料提示,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论证在社会大课堂中进行学习的必
要性。(4分)
答案:(3)就人类认识的整体而言,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就个人获得知识的途径而言,
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分。(2分)在社会大课堂学习,有助于获得直接经验,深化所学,检验所学,学以致用;有助于克服“死读书”“读死书”的弊端,了解社会,增长本领。(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第三单元
一、选择题
【2012春】25. 上面漫画的哲学寓意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B.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2012春】26.每天,我们都有很多的学习任务,这
常常让我们手忙脚乱。如果善于按照右图所示,将我们的学习任务进行管理,并按一定的顺序完成,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这种做法主要体现了 原理。 A.矛盾普遍性
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C.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