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任务】
知识与 能力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 阅读《史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史实;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教 学 目 标 、西周的分封制 重点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难点 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流程】 环节 情境 引入 教学问题设计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这是古时的《三字经》对夏朝的描述。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后继的商朝和周朝,地域更大,建立了各项制度,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夏商周三朝是怎样更替的?西周时建立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师生教学活动 师:出示《三字经》,讲述故事,设计问题,导入新课。 生:读《三字经》,激发探求新知欲望。 二次备课 自主 探究 完成学案中自主探究题目 师:明确做题要求,指导学生根据要求自学课文并完成学案自主探究问题。 生:速读课文,完成自主题,勾画重点知识,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问题1】夏朝建立 阅读课文第18页正文,回答: 一个历史王朝的建立,我们要从哪几个要素去探究学习?夏朝的建立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结合“材料研读”讨论:材料中“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 【问题2】考古发掘 观察图片《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铜鼎》、《镶嵌绿松石的铜牌》,回答:这些考古发现,反映了夏朝怎样的社会状况? 【问题3】夏的灭亡 阅读第19页“相关史事”,分析夏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商汤灭夏 观察图片《商代重要城市分布图》结合课本第20页正文,分析商朝很快强大起来的原因是什么?后人为何把商朝又称为殷朝?“酒池肉林”的典故与哪个王有关? 三、武王伐纣 历史故事会: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倒戈相向”“酒池肉林”“助纣为虐”“牧生:阅读正文,讨论回答,掌握历史朝代建立的基本要素。 师:引导学生探究,明确历史朝代建立的三要素(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家天下”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把国家当做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师:出示图片,指导学生提取图片信息回答问题,从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可知:夏朝拥有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青铜冶铸作坊,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王国都城遗址,它反映了夏朝统治的建立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 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生:阅读材料,分析回答。 师:指导学生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了解桀的残暴统治激起民众反抗的史实,认识王朝衰亡的原因。 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商代重要城市分布图》,说明商朝时经济得到了更快发展,国家已经强大起来。引导学生认识汤的统治与商朝的强大之间有着因果关系。盘庚迁殷后商朝都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商纣王荒淫无道,统治残暴激起人民反抗。 生:与同学分享历史小故事,认识纣王的残暴统治是武王伐纣的原因。 师:指导学生讲述历史故事,
野大战”……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小故事,都与本节内容有关系,将你最熟悉的与大家分享吧! 对比夏桀与商纣的统治,你有什么认识? 四、西周的分封制 【问题1】分封制之目的对象 面对广袤的疆域,西周统治者如何才能巩固各地和控制新拓展的疆域?观察《周初分封诸侯国分布图》,找一找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哪些?分析西周分封的对象有哪些人? 【问题2】分封制之权利义务 阅读材料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 回答:周王授予受封者哪些权利?诸侯对周王应尽到哪些义务?结合材料思考如果诸侯没有尽义务,会有什么后果? 【问题3】分封制之历史作用 观察图片《周初等级示意图》,在对应的位置标注西周的社会等级。 归纳西周分封制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问题4】西周衰亡 西周何时灭亡?讨论:夏朝、商朝、西周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通过学习夏商西周兴亡的历史,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借助成语典故认识商纣王的残暴统治,明确夏商的灭亡是统治者残暴统治的结果,也是人心所向。 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准确识图并分析回答问题 生:观察图片,准确找出各诸侯国,了解分封制的目的和分封对象。 师:出示材料,指导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解答问题。 生: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掌握分封制内容,明确分封的诸侯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生:观察图片,理解分封制的作用。 师:出示图片,指导学生归纳分封制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西周分封制反映出当时的西周,无论是在疆域规模上,还是在统治管理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比较夏商西周的灭亡, 师:指导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启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心愿;善于用人唯才是举,广纳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