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第5课 深浅变化 1.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初步培养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 教 学 2.感受光影下物体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物体形体美的审美目 标 体验。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发明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光影现象的认识及其在绘画中的初步运用:深浅皴线方法 教学教学难点 :用铅笔皴线,尝试通过用笔的轻重变化与线条的组织变化来重点表示由强到弱、由淡到浓的明暗效果和立体层次感。 难 点 教 学 准 备 课件、范例、2B3B铅笔、橡皮 一、导入激趣: 1、课件观赏: 1)学生讲讲生活中见到的光影变幻的情景。了解光线的变化使物体发生不同的明暗。 引导提问:物体的明暗、光影是由于什么变化而产生的?物体的形体会不会发生变化? 小结:明暗的产生: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2)欣赏画家作品,引导:我们可以把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看成一个由各种微妙影调和各种形状组成的单色体,让学生自主发现——在平面上存在着的明显的明暗变化。 师:画家作品《沙漠之鸽》正是通过不同明暗的交替反衬表示出了物体 强烈、清晰的立体感,给人以视觉上美的享受。 二、新知探究: 教 学 1 让学生尝试画出一立方体,按照下图的顺序,用铅笔皴线画出不同面过 程 上的明暗变化,将图例中三个图形对照,看看立方体的立体感有什么不同。 设 计 2.教师总结:明暗变化能突出立体感。 “明暗线条表现法”——主要是通过铅笔线条的力度、方向和层次的变 化来表现物体黑、白、灰调子 3、书上作品分析:通过在建筑物每一块面上运用由强到弱、由淡到浓的 明暗画法进行涂画,能够使物体变得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 三、小组探究: 1、自学教材,学生尝试用铅笔皴线,自由探究皴线的方法以和轻重变化。 2、学生个体自主创作表现立体感或层次感。 3、教师随堂演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用笔的轻重、疏密会影响到物体的明暗变化。 4、 看一看石膏立方体的光影变化,师生交流。 1)教师出示1个石膏立方体,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能画出几个面及其透视变化。 2)学生交流观察结果,自主总结。 3)课件播放几何形体在光影中的塑造方法。 4)教师总结:成角透视、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三大面、五调子:亮面(直接受光面),灰面(侧面受光面),暗面(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课件演示) 四、课堂实践. 1、作业布置:让学生画一组立方体构成的建筑物,在每一块面上运用由弱到强、由淡到浓的明暗画法绘制,表现出建筑物的立体感。 2、教师进行巡回指导,督促学生按要求、方法进行练习,发现典型问题时再作补充讲解。 注意把握以下问题:灰调过少;明暗过渡太突然。 课 题 第6课 水墨动物 1、通过各种不同墨色和笔墨干湿的综合使用来对动物进行造型,体验笔墨意趣,激发孩子对水墨画的兴趣。 教 学 2、了解尝试有变化的墨色用笔方法和渴笔的绘画技法在造型中的运用。 目 标 3、让学生通过欣赏名画、尝试用墨,感受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水墨画的魅力。 4、在用水墨艺术语言表现喜爱的动物的同时,培养他们保护动物的意识 尝试用干、湿、浓、淡变化的笔墨来表现动物,自由抒发感情,感受中教学国传统文化——水墨的魅力,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重点大胆地用简洁、概括的笔触,变化的墨色,描绘动物的动作与神态。 难 点 教 学 准 备 教师准备:水墨工具、范作若干,多媒体课件,音乐《春江花月夜》等。 学生准备:宣纸、毛笔、凋色盘、洗笔的工具,毛毡或报纸等。 1.组织教学,提醒学生注意卫生。 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要用中国特有的绘画工具作画,在此过程中,要文明有序、卫生地使用工具。 2.小练笔、大感受。 学生尝试用深浅不同,干湿不同的墨色在宣纸上画一些随意的点、线、面,看谁的最丰富,让学生感受水墨的变化。 3.导入课题。 请出动物明星,大自然的水墨杰作——熊猫、斑马、奶牛、喜鹊等。
4.欣赏大师作品,感受国画艺术。 欣赏齐白石、黄胄、徐悲鸿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笔墨的表现力。 交流欣赏后的感受,说一说你看到的水墨画动物的共同特点。 教 学 5.铺墨添画,练笔成图。 过 程 让学生随意用自己喜欢的墨色自由地在宣纸上涂抹,然后开展想像,添设 计 画成动物。小组交流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画的动物在做什么。 6.教师演示,讲解方法。 (1)用笔尖蘸墨,在纸上以淡墨铺色,让学生了解神奇变化的铺墨方法。 (2)再用枯笔(渴笔)擦出动物的皮毛,让学生掌握方法。 (3)完成一种动物造型。 7.学生练习,用概括的笔触、变化的笔墨完成动物造型。 8.互相评价,评选“今日之最”。 (1)学生作业展示交流,说—-说自己画的小动物。 (2)评选“最佳造型奖”、佳创意奖”、“最佳用墨奖”。 9.拓展。 课 题 第7课 布艺温馨 1、知识目标:能运用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知识进行服装的色彩搭配。 教 学 2、能力目标:能在生活中合理选择服装,体现自己应有的审美取向和独目 标 特的衣着风格。 3、情感目标:能收集资料,欣赏各种各样的服装,领略服装的艺术美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色彩渐变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重点难 点 教学难点: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 学生:课前搜集家中废弃的衣物或布料、针线包、剪刀,以及装饰用品,教 学 如:丝带、绢花、纽扣等。 准 备 教师:实物挂袋,图片,备用布料,设计纸若干。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一、看一看,试 一试 1.欣赏作品,从材质、色彩、款式等方面感受布艺给生活带来的温馨感、舒适感、个性魅力。 2.以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发现美,感受美。 (1)你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哪件布艺制品最特别? (3)它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做的呢?你们也可以用手中的材料试试! 3.学生试做,自主探究。 二、玩一玩,做一做 教 学 1.以小组为单位玩“奇思妙想”游戏,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发现制作方过 程 法及如何巧妙利用材料。 设 计 (1) “快乐转盘”:用同一件原材料变换不同方向,通过联想产生几种形 象生动的新造型,来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及联想造型的思路。 (2) “百变魔方”:效仿智力魔方的玩法,用原材料(半成品)局部造型的 不断改变来引导学生发现如何巧妙利用材料和制作方法。 (3) “画面竞猜”:通过使用了几个不同制作方法的半成品实物或图片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2.评一评小组游戏活动情况。 3.小组讨论、合作使用材料,巧妙地运用材料和制作方法,自主或合作制作一件布艺小品。 (3)画面竞猜:一一展示学法指导提示图。 评一评,说一说 4.学生作业观赏交流。 (1)展示作品。 (2)自评、互评。 第二课时 一、激趣 1.问:你们在家时遇到过找不到东西的烦恼吗?比如橡皮擦、小玩具不见了等等。 2.隆重推介小挂袋。不要看它小,它可是个整理小能手。它能把物品有序地收纳好,随时都能准确找到。 3.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制作小挂袋。 事先将布艺挂袋挂在黑板上显眼的位置。 二、探索 1.谁能给挂袋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一个能挂起来的口袋。 2.挂袋还可以做成这样! (欣赏手工挂袋图片,见书本) 谁来根据挂袋的不同结构来给它进行分类 ? 基本 / 基本型 口袋/单袋型 外形 \ 异型 布局\多袋型 3.出示多袋型挂袋雏形(图) 这是一个基本成形的挂袋,怎样才能赋予它更多的个性特色呢?你从刚才的欣赏中获得什么灵感? (重新展示图片) (将雏形的设计图纸附件分发到各组,组内交流,在纸上画出自己的设想。) 4.展示各组设计图,略评。欣赏教师根据雏形设计的多款变化。 思考:可在哪些地方进行突破性设计? 如:挂法的设计处理,形的修剪,袋口、边缘的设计处理等。 5.引导学生根据设想选材。 分析自己所带布材的特点(硬度、编织方法以及花纹特点、色彩)。根据设计选择适宜的布材。 三、尝试 (分发设计纸。) 1.两人合作完成一个挂袋设计。 2.充分利用自己的工具和材料完善自己的设计。 3.鼓励学生大胆设计。 四、展示与评价 展示自己的设计成品,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评出最佳创意和最佳合作组合。 五、学生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