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教学上创造性活动的结构和表现、是教师在教学艺术上成熟的重要标志、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风格的形成。 2、教学风格的基本特点:独特性、多样性、稳定性、发展性 3、教学风格的形成途径:
(1)学校领导更新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鼓励教师建立自己个人的教学风格。 A、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热忱对待老师的教学风格 B、独具慧眼,发现每一个老师良好风格苗头
C、在教学评价中把教师形成个人风格作为衡量教师成熟的重要指标。 (2)形成独特教学风格是每位教师应有的自觉追求
A、培养“乐教”积极精神,把教学当做一种艺术事业。 B、掌握基本规律,苦练教学基本功 C、扬长避短,发挥个人优势
D、“定向”发展,有意识进行锻炼 E、把继承和发展、学习与创新结合起来 六、高等学校教学改革
1、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两种模式理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2、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1)教学改革国际化趋向 (2)学科综合化趋势增强 (3)教学趋向个性化 (4)教学管理活性化 (5)倡导自主性学习
(6)围绕培养创新人才展开 (7)强调教学内容的更新 3、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策略
(1)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人格平等意识 (2)依法治教,促进教学规范化 (3)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4)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5)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6)改革教学管理
第七章 高等学校科研研究
一、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1、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意义 (1)内部意义 A、人才培养意义 B、教师队伍建设意义 C、学科建设意义 D、经费筹措意义 (2)外部意义
A、提升国家科技水平,繁荣学术文化 B、服务社会
C、解决国际学术难题
11
2、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任务 (1)承担国家的重大科研课题
(2)进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研究 (3)以基础研究为重点,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4)优化资源配置,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5)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类型与课题申报 1、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类型
(1)从课题来源分:高校教师自主研究、立项课题研究 (2)从课题性质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2、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课题申报 (1)科研选题
A、导向:基础研究选题以科学发展为导向;应用研究以市场需要;基础性应用研究以市场和科学发展相结合为导向
B、方法:问题法、移植法、交叉法、追踪法 C、步骤:了解情况、文献综述、创新项目
(2)项目设计:申报项目命题;项目组成人员;合作单位选择;项目研究基础;项目立论依据;项目研究内容;方法和手段;项目意见填写。 三、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与组织 1、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 (1)教学与科研互促性员则
(2)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 (3)以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支撑基础研究的原则 (4)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 (5)多层次、多模式相结合的原则 2、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组织
(1)流程:科研准备阶段、科研实施阶段、研究成果结题评审报奖阶段和推广应用阶段。 (2)高等学校的科研管理 A、科研规划和计划 B、科研机构和队伍管理 C、科研资源管理 D、科研成果管理
四、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的鉴定与转化 1、鉴定形式与步骤
三种形式:检测鉴定、会议鉴定、函审鉴定 2、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措施:
(1)加大国家对大学科技园、高校技术创新孵化服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 (2)推动高校成立技术转让机构
(3)进一步规范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
(4)推动高校与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
第八章 高等学校服务社会 一、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意义
1、对办学方向的意义:着眼于当前服务,以社会效益为主,并在服务中培养服务精神,提
12
高教育质量。
2、对促进教学、科研的意义:增强了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适切性,并在促进教学和科研的前瞻性和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意义:高等教育与社会结合得最紧密、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职能月透彻时,就是高等学校发展最繁荣之日。 二、美国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借鉴
1、美国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两种模式:
(1)美国都市大学:使学校与它所在社区的企业界、公众及政界的领导建立积极双边伙伴关系,实现社会经济和社会共同发展
(2)专业发展大学:为教师提供专业化发展,也开展对教学本身的研究。 2、美国高等学校服务社会对我国的启示 (1)大学走出象牙塔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学术性与实用性的矛盾是服务社会过程中的首要难题 (3)积极探索多种形式为社会服务是我国高效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内容与管理 1、内容:
(1)教学服务:正规教育渠道;非正规、短期岗位培训性质;技术性教学服务
(2)科研服务:高校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为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支持。科技开发、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让、科技咨询、科技人才的直接输入 (3)通过信息和设备资源共享为社会服务:
A、高校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为改革提供舆论支持,引导社会发展 B、高校将图书馆、体育馆和设施对外开放 C、高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2、管理:
(1)社会(政府)对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管理 A、政策支持
B、法律保障和约束 C、资金鼓励
(2)高等学校服务社会过程中的自我管理 A、强调校长的职业素质 B、统筹安排服务活动
C、加强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 D、建立服务行为的激励机制
第九章 高等学校管理 一、高等学校管理体制
1、高等学校的内部决策与领导体制 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指在高等教育活动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它由高等学校领导体制和内部管理体制构成。
高等学校领导体制:是高等学校领导活动的内部要素制度化的组织结构形态,包括高等学校管理中内部决策领导机构的设置、分工与领导关系的规定。 (1)高等学校内部领导的构成 A、高等学校的校长
B、高等学校的几种决策权力机构
13
a、董事会
b、理事会或校务委员会 c、学术委员会或学术评议会 (2)高等学校的几种决策模式
A、科层制模式:指学校实际决策权力倾斜于学校行政管理人员 B、学术团体模式:决策权力倾向学校学术人员
C、双重组织模式:力求在学术人员和非学术人员之间维持一种权力分配上的平衡 (3)我国高等学校的内部领导体制 A、1950-1956年的校长负责制
B、1956-1961年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1961-1966年党委领导下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D、1971-1976年的党委“一元化”领导
E、1978-1985年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F、1985-1989年逐步实现校长负责制的试点 G、1989年至今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1)宏观管理体制:以政府干预为主、以社会力量为主、以高校自主办学为主的运作体制。 (2)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趋势: A、扩大省级部门对属地高校的统筹权 B、鼓励社会广泛参与办学 C、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3、高等学校组织结构与校内管理机制 (1)组织结构和系统特征
A、功能划分:决策领导机构、职能管理部门、教学科研单位和有关附属单位;直线——职能制形式
B、特性:群体性和分工性、规范性和约束性、目标性和定向性、组织结构的学科性和国际性、组织目标的多样性和模糊性、组织成员活动的高智力性和相对独立性。 (2)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 A、内部管理的中心宜放在院(级)一级
B、管理过程尽可能吸收教学、科研人员民主参加 C、建立适合高等学校特点的激励机制
D、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调控机制 二、高等学校管理系统的要素及特性
1、要素:管理主体、客体、方式、目的、环境 2、高等学校管理的特性 (1)管理组织的松散性 (2)管理权威的双重性 (3)管理机构的多样性
(4)管理准则、规范的矛盾性和含糊性 (5)管理主客体的相对性 3、高等学校管理的目标
(1)内部目标:自身价值的追求。反应高等学校办学状态的目标 (2)外部目标:外在价值。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属性 三、高等学校管理的原则和内容
14
1、原则体系
(1)一般管理原则 A、系统原则
B、分工——协调原则 C、能力原则 D、封闭原则 E、动态原则 F、激励原则 G、弹性原则
(2)学校管理原则 A、方向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民主性原则 D、效益型原则
(3)高等学校管理原则
A、入学机会均等与择优培养原则 B、学术自由与教育责任原则 C、学术自治与社会参与原则 2、内容
(1)人力资源管理 (2)教学管理 (3)科研管理
(4)财力和物理资源管理
第十章 高等学校教育制度 一、高等学校的学制
1、学制概述:学制是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1)学制建立受制于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2)受到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
(3)须适应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2、我国高等学校学制结构
(1)全日制高等学校。A、普通高等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 B、职业高等学校
(2)成人高等学校:职工大学、职工业余大学、农民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学院、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院、管理干部学院、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函授大学和夜大。 二、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制度 1、高等学校招生制度
(1)各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 A、统一的入学考试方式
B、由大学单组织入学考试的方式
C、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D、直接从中学招生,不举行考试 (2)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
A、在招生手段上实行高中会考和统考相结合的制度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