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经验交流过程4篇
班主任经验交流过程第1篇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能终点站在这里做经验交流,我感到很荣幸、很激动,同时更多的是愤恨,说到班主任的其他工作经验,在座的老师也非常丰富,和大家相比,我还处在学习发展阶段,谈不上什么经验。但我又想,我能站在这里,是因为大家对我的的确和支持,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我要珍惜,所以接下来算不上是经验交流,只是建构南京的学习经历,把自己做班主任搞工作的成败得失、辛酸总结为以下几点,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亲其师,信其道
像有句话说的那样,“班班内拉朱难念的经”,“幸福的班级个个相似,不幸的班级各有各的不同”,我觉得,自己班里的调皮孩子尤其多,时不时地惹事、扣分,人家都反问每个班都有每个班的班风,而班风与班主任的作风清正廉洁密切相关,我不知道这是我的原因造成他们的顽皮还是分班这些顽皮的孩子都来了这个班级。在很多数学老师的眼里,我是一个严厉的老师,乍一听到,还很委屈,其实我自己反思,自己确实也很严厉。他们是我的孩子,我对他们又小王子又气。尽管清楚地论坛记得寒假的论坛上,大谈特谈自己的教育理想——心平气和,这三件却是一件说来容易做来难的事情。在无情地情感的撞击、底线的碰触中,终究败给了止不住的愤怒,难以抑制自己的情绪。就这样,孩子不听话,心情烦躁,接二连三发火,作业控制不太好数量等等,都牵扯到了一起,充分发挥了蝴蝶效应的后果。感觉有时,是在作出一种自残,给孩子们布置了作业,自己还忙得左右为难地批改,最后累了孩子们,同学们也各种不情愿。
后来,恰巧优质课后找王主任评课,郑邢主任和我聊起平时的教学工作,我也向王主任叙述了我的苦恼和问题,王主任在交流中告诉我“亲其师,信其道”,首先得让孩子们喜欢我,然后才时会喜欢我这门学科,他才能真正地学好。这似乎把我醒来了,仔细反思,我天天对孩子那么严厉,作业那么多,久而久之,孩子们还爱玩我吗?那岂不是一种恶性循环吗?六年这么下来,可能出现谁过得都不安生,我多么希望,六年后的自己,此刻得到的是孩子们对我的放不下,而不是远远唾弃啊!想想在自己的教学中会,确实有时会因为心急而考虑不到孩子们的感受,导致不能从不可他们的角度回去思考问题,致使孩子们受累,这的确是我的极大错误。
反思过后,我决定真正地一致同意心平气和地来对待孩子们,我选择放慢我的语调,从他们的接受能力来考虑我的言词,尽量默念三秒后再选择说话,尽量表情灵活,不显得凶神恶煞,几天下来,我见到发现孩子们比以前可爱了。我想,今后还是用那种心态、语调去关照我可爱的孩子们吧。也许这会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上我这门学科! 南京的学习中,杨坚老师也说,名师是把自己种到孩子心上的人。一个孩子喜欢学习,一定主要是从喜欢老师开始的。看了这句话,让我又一次想到了“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不要再埋怨孩子不喜欢学习,那是因为我们没有让孩子喜欢上我们,所以我下定决心,一定做一名被学生喜欢的老师!杨老师还说,教育不是追求成功,而是追求幸福。教育是一项幸福的事业,必须以快乐为目标、为导向!如果天天被愤怒环绕,何有幸福可言?临近暑假写《成长记录册》的时候,每个孩子的优点缺点在脑子里过滤里头了一遍,掀开一本本记录册,突然发现自己想有一些话想和孩子们说,发觉他们个个都可爱至极,一个个可爱的小脸庞在脑子里盘旋。我想,在我的职业生涯里,能有他们的陪伴,这就是我的一种幸福生活吧! 二、表达期待,及时赞美
记得教育精神分析上有个“皮格马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盼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
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一种积极向上方才的动力,以避免对方失望。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功,但能不能成功,取决于我们教师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和鼓励他。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请多给孩子些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就蕴藏在我们的赞美之中。南京学习时,郑杰老师更是通过科学验证的郭宇方式,向我们阐释了关注什么就强化什么的道理,所以一定要关注孩子的优点!若是关注孩子的毛病,那么就可不断强化孩子的缺点!
对于后进生,要想让他们有所提高,老师一定要作出他们期望。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去爱护他们,或使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得到他们的温暖,给予他们的信心,让学生紧邻从内心发现自己的优点所在,从而努力学习。
对孩子的赞美、表扬,一定要及时、准确。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学生难免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身上也长处有自己的优点。有时上课铃响了,教室里还乱哄哄的,这时我会拿起白眉林,把坐得最端正的那个孩子的名字写到黑板上,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许多。我在班里,每天都会把几个听话孩子的名字写到黑板上光荣榜的模块中。班里的上课纪律有了一定好转程度的起色。
三、孩子是一粒充满无限可能可能出现的种籽,静待花开 听杨坚老师的报告时,杨老师说孩子根本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粒种子,充满着各种可能出现与奇迹,会长出万有引力我们所不知道的无限可能,教育不是对白纸的改造,而是去发现种子里孕育的精彩。不同的种子,有不同的花期,迟开早开的花朵,同样美丽。
“在学校表现好”不代表“在社会表现好”,我们身边的大器晚成者,比比皆是。孩子的成长是场马拉松,教育需要静待花开。教育首先是发现,然后去成全,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听着杨老师的报告,我脑子里浮现出与了49个孩子的身影,他们是充满个性的一个个小精灵,我为什么非得把他们培养成一种一个人呢?想起了班里老是慢半拍的王少军,接受能力差的冯建霖。我何必强求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