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全套)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聆听《童谣》、《锦鸡出山》、《滚核桃》,想象乐曲表现的生活内容和表现手法。

2、由于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参差不齐,所以对部分锣鼓经、节奏谱的准确把握较难,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 四、说学法

1、完整地聆听音乐作品,采用阅读课本结合讨论作品的方法,老师小结和补充。 2、通过典型节奏型的练习,体验打击乐器表现出来的音响效果。 五、说教法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采用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1、创设情景教学法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对比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识。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视、听结合起来,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

六、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先让学生视听一小段锣鼓音乐,然后谈话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调动气氛] (二)出示课题:鼓乐铿锵

1、从《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中选出部分锣鼓经进行师生互动。 [让学生对锣鼓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2、视听《锦鸡出山》,之后让学生描述一下乐曲所表现的情节,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这首乐曲实质表现了什么?(这个环节安排1、2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思考)

3、根据《锦鸡出山》的演奏乐器和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总结出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打溜子”。 4、视听《滚核桃》,师生共同交流表演形式及演奏技法(包括乐曲的组成部分:头、身、尾三个部分);然后让学生描述一下乐曲所表现的内容。(这个环节也安排1、2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思考)

5、根据《滚核桃》总结出一种在中国农村流传最广的,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乐种“鼓吹乐”,又称“鼓乐”。 6、视听乐曲《童谣》:

(1)先熟悉音乐主题并练习口噙子数板的节奏。

(2)带问题聆听乐曲《童谣》,乐曲的音乐主题有几个?它们在乐曲中出现几次? (3)根据乐曲《童谣》总结出一种以吹管乐曲为主,打击乐曲为辅的一个类别“吹歌”。 7、老师引导学生对《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三首乐曲的音乐情绪进行归纳。 [以上2、3、4、5、6、7几个环节重在体现了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的能力。] (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选择“拓展与探究”第四题的第1小题) 1、先让学生熟悉节奏谱。(可以师生互动) 2、分组或自由组合进行打击乐合奏训练。 3、相互评价。(在评价中尽可能多一些鼓励) [此环节体现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四)课外作业的布置:

收集或记录有关当地鼓吹乐的曲谱或音响资料。 第七节 丝竹相和 [教学思路]

本课以江南丝竹《欢乐歌》作为导入新课,将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二种不同体裁、不同地方风格的民族器乐曲放在一个课时内,采用比较欣赏法,引导学生利用其直接审美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聆听比较不同地方丝竹音乐的不同风格,引导他们探究音乐作品中的不同音乐风格,主要通过音乐的基本要素表现出来的,发展音乐的感受、理解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 [教学目标]

1、聆听民间丝竹乐曲,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

2、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中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辨别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它们各自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3、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 [教学设计]

一、出示课件: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记》 聆听江南丝竹乐《欢乐歌》片断,导入新课。 探讨:它的音乐体裁是:江南丝竹、广东音乐? 二、

1、聆听江南丝竹《中花六板》片段。

思考:使用的乐器及主奏乐器(二胡、笛、箫、琵琶演奏主旋律,笙、扬琴支持烘托,小三弦打点添线)、乐曲情绪(喜庆、活泼、追求幸福、乐观向上)音乐风格特征(清新优雅,细致活泼;曲调优扬柔美,婉转流畅) 教师补充:流传地域:上海市、江苏、浙江地区,以及八大乐曲。 2、完整欣赏《中花六板》

请学生思考:《中花六板》体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其音乐所用的乐器分别是什么?

教师解答,并引入《老六板》,出示《老六板》和《中花六板》对比图,唱一唱《老六板》的旋律,再与《中花六板》的旋律做比较,请学生想想它们之间的联系?又发生怎样的变化?

教师介绍江南丝竹创作手法:加花变奏。写及小节简单的旋律,并请学生一同参与进行加花创作。 3、聆听广东音乐《娱乐升平》片段。

教师介绍:使用的乐器及主奏乐器(二胡、高胡 、扬琴、秦琴、笛子)、乐曲情绪(喜庆、活泼、追求幸福、乐观向上)。 完整欣赏《娱乐升平》,判别乐曲的所用的乐器

4、出示课件提出思考::用《娱乐升平》和《中花六板》 做比较,两首乐曲的音乐风格有什么不同及乐曲的主要区别。 小结: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从流行地区、主要乐器、音乐特点进行分析。 5、课外小知识:教师介绍二胡与高胡音色特点。 三、拓展和探讨

聆听三首乐曲片段,判断其中属于江南丝竹还是广东音乐。 答对给予掌声,对错给予笑声。

四、播放FLASH《江南》,并请学生关注FLASH中音画中出现了哪些民族乐器(洞箫、古筝) 五、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1 学了丝竹相和,总结江南音乐和广东音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谈谈你对女子十二乐坊这一音乐现象有什么想法? [课题] 《江南丝竹》 [教材分析]

江南丝竹是中国著名的民间音乐乐种之一,广泛流行于中国的江苏南部、浙江省西部及上海等地,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丝竹音乐将丝弦与竹管乐器相结合来演奏,有时加上一点轻打乐器,起点缀作用,是一种传统的“细乐”演奏形式。丝:指弦乐器,常为二胡、中胡、琵琶、三弦、扬琴、秦琴等;“竹”:指管乐器,常为笛、箫、笙。还有板、板鼓、碰钟等打击乐器。其中乐队有“丝竹板”(专业性的)和“清客串”(爱好自娱性的)。乐队的编制少者二人,多者七、八人。乐曲往往以一个曲牌为母曲以放慢加花或加速减字的手法发展形成。江南丝竹音乐风格以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为主,有时也表现得较为粗犷。其乐曲多表现江南人民朴实键朗的欢乐性格,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江南山清水秀的美丽风貌。有著名的“八大名曲”:《中花六板》、《三六》、《行街》、《欢乐歌》、《云庆》、《慢六板》、《花三六》、《四合如意》。还有人们较为喜爱的曲目,如:《霓裳曲》、《梵王宫》,以及获得国内外高度评价的《春江花月夜》,亦属于江南丝竹的范畴。 《中花六板》 是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旋律清新流畅,细腻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韵味,是江南丝竹的代表曲目。中花六板:民间艺人以《老六板》为母曲发展出《快花六板》、《花六板》、《中花六板》、《慢六板》,并将其组合成套,称《五代同堂》。“五代同堂”这一名称是取其吉利之意,子孙五代同堂,福高寿长。另外也示意五曲同出一宗。《中花六板》是《老六板》的放慢加花,即将节拍逐层成倍扩充,而速度逐层放慢,旋律一次又一次地加花,清新流畅,细腻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韵味。是江南丝竹文曲的代表。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诗、景、歌、乐、语等几个方面来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并通过歌唱、交流、探究、创造等音乐活动,进一步品味江南文化,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聆听《中华六板》,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并能够判断其主奏乐器音色的能力。 3、知识和技能:掌握江南丝竹的流传地域、形成简况、乐队组成、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的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以上知识分析当今社会一些音乐现象。

[教学重点]聆听《中花六板》,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能够掌握江南丝竹的流传地域、形成简况、乐队组成、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江南丝竹相关知识的探究 [设计思路]

课堂教学由“江南”与“丝竹”两部分组成,在品味江南人文、景观的基础上掌握江南丝竹相关知识,两部分知识看似独立,却又相互交错。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江南的人文、景观、语言的品味,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判断能力,增进了学生音乐文化修养,拓展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聆听法、鉴赏法、体验法、比较法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学习用具]课前收集的江南文化资料、图片及创作素材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课前,欣赏江南丝竹《春江花月夜》,品味音乐的动与静、远与近、景与情的紧密结合,层次分明、高潮达起、引人入胜的音画,从而感受和体验江南的风情。 二、SHOW江南

学生运用多媒体及简练的词语,从朗诵、绘画、音乐、方言等几个方面表现“江南美”这一主题。 三、江南丝竹

1、播放FLASH《江南》(徇情版),导出江南丝竹 关注FLASH中音画中出现了哪些民族乐器(洞箫、古筝) 2、多媒体展示主要的丝竹乐器

通过听、看,讨论江南丝竹的相关知识(如:流传地域、乐队组成等) 3聆听江南丝竹《中花六板》

思考:使用的乐器及主奏乐器(二胡、笛、箫、琵琶演奏主旋律,笙、扬琴支持烘托,小三弦打点添线)、乐曲情绪(喜庆、活泼、追求幸福、乐观向上)音乐风格特征(清新优雅,细致活泼;曲调优扬柔美,婉转流畅) 探究:

江南丝竹长用的放慢加花变奏手法,可以随电子琴(琵琶或二胡音色)伴奏,唱《老六板》旋律,在《中 花六板》中找骨干音“慢”是将母曲的音调节奏,逐层成倍加以扩充,如将一拍放慢为两拍或四拍,用以扩大结构。

“加花”是在放慢的节奏上,围绕母曲的骨干音,增添几个相邻的音,以装饰和丰富旋律。这样就发展成与母曲具有一定对比的新型曲调,若不仔细分析,很难辨认其渊源关系。这是传统民族器乐创作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旋律发展手法。 江南丝竹音乐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小、轻、细、雅)“小”是指乐队组织和乐曲结构大多是小型的,“轻”指音乐情趣侧重于轻快典雅,“细”指演奏风格上的精致细腻,“雅”指曲调优美秀雅,柔和清澈。这些音乐风格的形成与江南的历史 、文化、景致、地理环境直接相关江南丝竹的社会功能自娱自乐、民间婚丧喜庆、庙会活动、通常用于家有娶亲、生日、升官、进学等。 四、拓展

课后作业:你对女子十二乐坊这一音乐现象有哪些想法? [课 型]音乐欣赏与鉴赏 [课 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l、通过欣赏《紫竹调》、《步步高》,学生说出两段音乐的不同感受 . 2、通过欣赏《中花六板》,学生能说出江南音乐的特点

3、.通过欣赏《娱乐升平》,学生能说出乐器高胡的音色特点及广东音乐的特点。 4、通过《中》《娱》的欣赏,学生能说出形成两种不同音乐风格的原因 5、听两组音乐,学生能正确分辨出江南音乐与广东音乐。 [教材分析]

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同属丝竹音乐。江南丝竹指流传在上海、江苏、浙江一带的民间器乐合奏曲,所用乐器以民族管弦乐器为主,辅以轻型打击乐器,乐队编制可大可小。江南丝竹乐曲大多明快、流畅、秀雅、柔和,以加花、纤细、轻盈、小型、灵活为其典型风格特征。

广东音乐韵节奏清晰、旋律流畅活跃,常以装饰音群构成习惯音型,因而形成一种轻快活泼、细腻缠绵、艳郁华丽、流畅动听的音乐风格。

导课部分选听曲目都是耳熟能详音乐,意在通过两段乐曲的欣赏,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让学生对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特点有粗略的感受;《中花六板》和《娱乐升平》都是江、广音乐的代表曲目,采用听、唱、说、辨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两种音乐风格的特点,以及形成不同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课8分钟

l、欣赏《紫竹调》,思考:音乐的情绪怎样?此音乐比较适合哪些场合播放? 2、欣赏《步步高》,思考:此音乐的情绪是怎样?它经常出现在哪些场合? 3、两首音乐对比,有什么异同? 4、出示课题:丝竹相和 二、欣赏《中花六板》15分钟

l、欣赏乐曲片段,思考:此曲和上面哪首音乐的风格相似?音乐出自哪个地区?说说对此音乐的感受? 2、唱一唱《老六板》,并与《中花六板》的旋律比较,有何联系?简介江南丝竹音乐的创作案法特点。 3、完整欣赏此曲体会江南音乐的特点,思考:音乐中的主奏乐器是什么?音色特点?还有哪些乐器加入了演奏? 4、简介江南丝竹的乐队编制及江南丝竹音乐的多声部支声性复调的特点。 三、欣赏《娱乐升平》10分钟

1、欣赏乐曲片段,思考:此段音乐中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其音色特点。 2、欣赏一段高胡主奏的音乐,感受其音乐特点。 3、完整欣赏乐曲,思考:说出音乐的情绪、特点。 4、讨论:与《中花六板》相比较,出现不同风格的原因 四、音乐活动6分钟

分别听辨下列两组音乐,说出每组音乐中的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 五、总结全课2分钟 第四单元 京剧大师——梅兰芳

问题思考:

1、如何引导学生从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地学习京剧。 2、如何通过了解京剧艺术,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京剧的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对京剧学习的认识。 3、引导学生理解京剧是一种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的地位,从文化的角度更深地理解京剧。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高中音乐欣赏教材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将京剧上升到国宝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暗示。教材从京剧大师梅兰芳入手,通过了解、学习、尝试,旨在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表现能力,掌握必要的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和技能,初步认识京剧艺术的特征,了解京剧艺术以及京剧艺术的发展历史。教材注重京剧学习中的欣赏,让学生从欣赏的角度了解京剧的唱腔。从而更多的学习了解京剧。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对京剧缺乏兴趣,学生感到京剧离他们的生活比较远。但是学生对梅兰芳还是比较熟悉,这样的课如果教师讲述,教学效果不会太好,如果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讲解自己了解的艺术家,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

本课教学正是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将学习的兴趣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是乐意的。

高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和思考,京剧学习通过了解梅兰芳、了解京剧,从而了解京剧文化。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了解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

2、通过了解梅兰芳初步认识京剧艺术,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以及京剧的相关知识。

3、通过学习了解,感受京剧不仅是我们民族艺术的国粹,更是一种文化,京剧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4、了解京剧的行当、伴奏、京剧的四式,通过京剧的实践练习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做一做。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分组,设定小组学习目标,查阅、收寻相关资料,

2、学生组织课堂问答,将本组的知识点融汇在设定的问答之中,给予同学相关的提示。 3、教师准备教学中所需的教学课件,音响资料。

4、教师要关注各组学生自我查找的资料以及所要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做好更多的准备,给予学生更多的补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京剧的画面,音乐、将大家带入到京剧特定的情景之中,大屏幕上推出字幕——京剧 二、汇报与交流

学生分小组事先上网查阅资料

学生甲组:介绍梅兰芳纪念馆以及大师的生平介绍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戏曲艺术大师,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是中国京剧史上鼎盛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繁荣时期承上启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以其精妙的艺术和高尚的品德,赢得全国人民的热烈赞赏。梅兰芳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精心创造,善于革新,塑造了众多的优美的妇女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了京剧旦角的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采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学生乙组:介绍梅兰芳及四大名旦

学生介绍梅兰芳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梅居其首。展出四大名旦的演出剧照和生活照,引发学生讨论。

提出问题:为什么过去京剧的旦角是男拌女妆? 学生们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丙组:讲述梅兰芳的小故事 故事一、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梅兰芳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早在五四时期,当二十一条国耻条约签订时,他激于义愤,编演了《木兰从军》,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九.一八”事变后,他又编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激励人们抗敌救国。

八年抗战期间,梅兰芳身陷敌占领区,不顾威胁利诱,蓄须明志,坚决拒绝为敌演出,表现了一名艺术家大义凛然的高贵品质。

故事二、梅兰芳和京剧艺术走向世界

梅兰芳曾于1919年,1924年,1956年,三次访日,1930访美,1935年,1952年两次访苏,不仅在京剧旦角艺术的发展中,起到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而且是最早将中国的京剧艺术推向世界舞台的先行者。学生们介绍梅兰芳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梅兰芳在国际舞台上的精湛表演,使国外广大观众和戏剧专家叹为观止,为之倾倒,通过梅兰芳的不懈努力,终使京剧艺术跻身于世界戏剧之林。

故事三、梅兰芳与新中国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全套) - 图文 

三、说教学重、难点:1、聆听《童谣》、《锦鸡出山》、《滚核桃》,想象乐曲表现的生活内容和表现手法。2、由于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参差不齐,所以对部分锣鼓经、节奏谱的准确把握较难,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四、说学法1、完整地聆听音乐作品,采用阅读课本结合讨论作品的方法,老师小结和补充。2、通过典型节奏型的练习,体验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1wlm7n7ei5ap1d1l9g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