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全套)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周 音乐与人生 第一课时

[课题]:

学会聆听 音乐与人生 第二课时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第六(悲怆)交响曲》 二、《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认识和熟悉音乐的形式要素。

二、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通过与《草原放牧》的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三、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教学难点]:

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1、课前播放《草原放牧》的音乐。 2、上课后提问刚才播放的乐曲的名字是什么?乐曲体现了什么样的情绪特点?让学生回答。 3、提问法复习音乐的形式要素。 设计意图 通过“温故而知新”达到知识系统化的掌握,为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一个铺垫。 1、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1、用“讲授法”简介作者、背景。 《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新课 2、用“视唱法”熟记主部主题。 3、完整地欣赏作品 (1)提出问题:A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B听了音乐后能让你联想到些什么? (2)欣赏音乐,并将音响与解说有机结合。 2、主题是交响乐的灵魂,是乐曲发展的基础,熟记主题可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又培养了音乐的记忆力。 3、欣赏中依据教材分析,做适当提示,促使完成音乐语言在内心的释读。 1、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音乐片段),让学对比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生比较两首作品的力度和速度有何不同? 2、唱《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的第一主题,画出旋律线,与《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进行比较,感受两段音乐不同的旋律特点。(《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的旋律线上节课已一画过。) 3、标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第一、二主题的节奏,拍击

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更清楚、更方便地认识音乐的形式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时发挥的重要作用。 回顾第一课内导入 容,转入本课教学 节奏,与《草原放牧》的节奏进行比较,体验两段音乐不同的节奏特点。 4、复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并让学生用手指表示出第一、二主题。 1、教师安排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中关于作品介绍。 2、让学生诵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 3、作品欣赏 《长江之歌》 (1)完整地欣赏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 (3)复听歌曲听前提出问题: A、歌曲的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B、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鼓励学生跟录音一起唱 拓展与探究的第一、第三,旨在引导学生完整地感拓展与探究部分的1,3两题,让学生自己把课上分析、讨论的结果填思考、完成拓展拓展 5题 入书上相应的表格里。 拓展与探究部分的第五题,采用提问的形式完成。学生回答后老师再做适当的补充。 与探究的1,3, 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本身。拓展与探究部分的第五题,旨在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些欣赏音乐的方法,并且从理论上知道一些欣赏音乐的基本常识。 教学反思:

一、1、2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二、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2)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引导学生说出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己分析、感受和理解乐曲,第二周〈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

使用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理念:民族因素与流行因素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内容:欣赏 《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 音乐知识 :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分析:

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a、播放《超级女声民歌联唱》的视频 b、学生欣赏超级女声演唱的几首民歌后,

提问: 你知道超级女声演唱的都是哪个地域风格的民歌吗? (湖南—龙船调; 四川—康定情歌; 台湾—阿里山的姑娘;安徽—凤阳花鼓)

c、引出课题:高亢的西北腔 二、教学新课

冼星海名言: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今天,我们就欣赏西北地域的民歌:花儿、信天游 1、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a、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简要介绍: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歌词的寓意深刻,富于哲理性。 歌词:上去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 看去容易摘去难,摘不到手里是枉然。

其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显得大气磅礴。 b、播放歌曲,学生欣赏。 2、欣赏《刨洋芋》

a、学生浏览课件,了解歌曲介绍:

《刨洋芋》表现了农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歌曲用起兴的方法开始,而后又集叙事与抒情为一体,短小精悍,颇具隽永之艺术魅力。

b、回答问题: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心情如何? (轻快活泼,风趣幽默;喜悦,乐观) 3、欣赏《脚夫调》 a、阅读歌曲简介:

歌曲表达了脚夫赶脚时的那种寂寞惆怅、凄恻无助的心情。 b、 知识链接:

什么是脚夫?

(所谓脚夫,即为挑脚之人,亦即用肩挑背磨搞运输的村夫。山洞里没有大米,更没有南杂百货之类的东西,有的只是柴竹树木之类及竹木制品。脚夫们把这类物资一担担挑出去,又把山外的日用品一担担挑进来,闭塞的村庄就靠了这管血脉才得已生存。)

c、播放音乐,欣赏《脚夫调》。 4、音乐知识讲解

a、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西北地区高原峥嵘,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必须向大自然做斗争,所以音调高亢、嘹

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 其中“花儿”、“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b、花儿: “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其基本特点是: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

法演唱。欣赏《花儿与少年》 ? 互动链接:

跟随录音,轻声唱一唱《花儿与少年》

c、信天游: “信天游”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其旋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

伏较大的;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 ? 欣赏《信天游》 李娜演唱

? 互动链接:你还知道有哪些具有西北民歌特征的通俗歌曲吗?

《黄土高坡》 三、拓展探究

1、 请你说说西北地区的地理、地貌、生活条件、人文环境等情况。

2、 你能说出一首采用了民族素材的通俗歌曲吗? 《花田错》 王力宏演唱 (二胡、京剧) 课堂结语以二胡为代表的中

国民乐器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下节课我们将欣赏的就是中国民乐。

第三周 独特的民族风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2、知识与技能:认识“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从旋律、节奏特点等方面对三个民族的音乐进行比较。

3、过程和方法:学生分成三个组,分别代表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各组对自己收集到的本民族的地理、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对民族音乐产生、发展做适当的探究。 【教学重点】

聆听《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三首民歌,通过对比欣赏,分辨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

从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进行比较,认识三个民族的音乐特征。 【教学过程】

(一)学生服装走秀导入。三组学生分别派出三人展示本民族的服装并做些典型舞蹈动作,让学生先从视觉上感受三个民族的风格。

(二)学生作业展示:三组各选派一名代表介绍三个民族的地理、风土人情等。

1、介绍蒙古族:每年7月、8月间,草原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源于古代“祭敖包”的仪式,现已成为欢庆丰收的娱乐节日。摔跤是“那达慕”的主要内容。除摔跤之外,“那达慕”上还举行射箭、赛马、马术、赛骆驼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和歌舞表演。蒙古族能歌善舞。蒙古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表达了草原儿女独有的深情。长调流行于牧区,而短调则流行于半农半牧区。蒙古族的舞蹈节奏欢快,动作刚劲有力,以抖肩、揉臂和马步最有特色,表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热情、粗犷的气质。

2、介绍藏族:西藏有高原、雪山,有喇嘛,转法轮,有许多的庙宇,有大大的佛像,有青颗酒,有洁白的哈达,有闹分裂的达赖喇嘛,有金瓶签定的转世灵童。

3、教师:下面有请阿凡提大叔介绍他们的风俗习惯。

阿凡提: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等。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赶制各种糕点等。新疆有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瓜、羊肉串;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大叔的大八字胡、穿五彩斑斓的衣衫、戴各种做工精细的首饰和绣花帽;节日还举行赛马和叼羊比赛。旅游胜地有:火焰山、天池等地。

(三)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

教师提问:1、这首歌曲在旋律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2、这是属于“长调”歌曲还是“短调”歌曲? (四)欣赏藏族民歌《宗巴朗松》

1、 教师:今天老师带你们欣赏西藏民歌,请看大屏幕,音乐响起才旦卓玛演唱的《宗巴朗松》。 2、听后提问:你们对西藏歌曲了解多少?给你们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教师:西藏被称为歌舞之乡,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宗巴朗松》属于民间音乐的歌舞音乐。教师介绍囊玛音调特点。

4、请同学列举知道的藏族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洗衣歌》、《北京的金山上》,比较流行的有《高原红》、《神奇的九寨》、《青藏高原》。

(五)欣赏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

学生边欣赏边思考问题:1、该曲是一首描写 爱情 的歌曲;主要的演奏乐器是 冬不拉 和 手鼓 ; 歌曲的旋律 明朗、奔放、感情充沛 ,歌词 寓意深刻 。

2、教师演唱一首具有新疆典型节奏的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见课件完成选择题 (1)新疆民歌的节奏特点是(do) do 明快 re 缓慢 mi 自由 (2)新疆民歌的旋律特点是(mi)

do 悠长高亢 re 婉转抒情 mi 生动活泼 (3)新疆音乐常用的乐器有(re、mi、fa)

do马头琴 re冬不拉 mi 手鼓 fa 热瓦甫 (五) 对比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民歌特点:

蒙古民歌: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蒙古乐器主要有马头琴。 西藏民歌:歌声嘹亮、高亢,乐器主要有藏京胡(形制与二胡相近,男子边奏边舞)、铁琴、神鼓等。 新疆民歌:旋律生动活泼,热情奔放。主要乐器有冬不拉、手鼓等。 (六)三个小组表演比赛:

1、蒙古族进行本民歌接力赛至少要唱四首民歌。2、藏族请同学出来做献哈达的舞蹈动作。 3、维吾尔族请同学学老师打切分节奏。

第四周 醇厚的中原韵

一、教材来源:

本课选取了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音乐鉴赏模块P28—33页数)。

二、教学要求:

1、聆听《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和《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 2、在感受、体验中原民歌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认识民歌的地方风格与生产劳动、语言特点有密切关系,民歌的地方风格突出地表现在歌曲的节拍、节奏、调式等因素上。

3、探究这几首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 4、初步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三、教材分析:

1、《沂蒙山小调》又名《沂蒙山小好风光》,是一首带有山歌风味的小调,最初流传在山东临沂地区,现在已传遍全国。《沂蒙山小调》由四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两小节,除了第四乐句外前三乐句的节奏青春期会本相同,而第四乐句的变化也是为了歌曲最终的稳定需要。因此,其结构形式显得工整、严谨,具有方整性的特征。从音乐的逻辑上看,每个乐句尾部都有一个依势下行的拖腔,并且四句拖腔的结束音依次收整在do、re、ia、sol四个音上,这种运行方式,不仅加强了旋律的歌唱性,更确立了旋律中“起——承——转——合”的功能地位。

2、《王大娘钉缸》在河南邓县、息县、商城、固始一带,流行着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地花鼓。这种地花鼓多由一旦一丑合作表演。其演唱内容多为北方各地的生活小调。《王大娘钉缸》。应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首歌舞曲。《王大娘钉缸》采用了上下句的结构形式写成。从整体上看,上句与下句均为6小节,彼此呼应,显得工整平衡,如果从上下句的局部看,它们的唱词与衬词之间,一短一长表现出一种不平衡,但是,这一短一长却是一呼一应,尤其是衬词部分,明显地增强了歌曲的明快、轻松、诙谐的色彩。从旋律的运行逻辑上看,上句的歌词部分,结束音落在徵音上,其衬词部分结束音落在商音上,给予人以不稳定的感觉,下句的歌词部分结音的宫音上,明显地产生了向下发展的动力需要,其衬词部分结音到主音——徵音上,给予人完满结束的感觉。这首歌曲的旋律,成为《好汉歌》的创作素材,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民歌乃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

3、《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普通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孟姜女》这首曲子源头本在江苏,它的歌词采用了“四季体”的写法,其内容概括简练,歌曲的旋律流畅,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以后,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歌词以“十二月体”为基础,故事内容显得翔实而细致,而歌曲旋律则在江苏民歌的原在基础上“加花”、“装饰”显得更加流连婉转、绵延不断。这种“同体变异”的现象,可以让人们明显地看到:专业的或半专业的民间艺人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加工和再创造。与《沂蒙山小调》相比,《孟姜女哭长城》这首歌也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四句式结构,但是,《孟姜女哭长城》的四句,采用了“商——徵——羽——徵”的结音顺序。徵音的两次出现,都有一定的稳定感觉,所以,它更多地保留了两句式向四免句式过渡的痕迹。而《沂蒙山小调》的四个结音按“商——宫——羽——徵”的逻辑顺序发展的。它更明显地表现了“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

4、相关音乐知识: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全套) - 图文

第一周音乐与人生第一课时[课题]: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第二课时[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一、《第六(悲怆)交响曲》二、《长江之歌》[教学目标]:一、进一步认识和熟悉音乐的形式要素。二、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通过与《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1wlm7n7ei5ap1d1l9g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