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化产物的搬运和沉积
风化产物的搬运和沉积
母岩的风化产物除少部分残留于原地之外,大部分由水、风、冰等介质搬运到沉积盆地中去。由于风化产物的性质不同,其搬运和沉积的方式也不同。
一种是碎屑物质的搬运和沉积,称为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 另一种是溶解物质的搬运和沉积,称为化学搬运和沉积作用。 一、碎屑物质的搬运和沉积
碎屑物质在水、风、冰、及重力等作用下,以机械方式进行搬运和沉积。 1.碎屑物质在流水中的搬运和沉积 1)碎屑物质搬运的影响因素
碎屑物质的比重、粒度、形状、相互引力和摩擦力、流水的流速、流量和性质。当流水动力大于碎屑重力、并克服了摩擦力和引力时,碎屑物质被搬运,反之则沉积 2)碎屑物质的搬运方式
滚动搬运是指碎屑颗枚在流水的作用下沿底面而呈悬浮状态前进。 跳跃搬运系指碎屑颗粒间歇性地离开底面而沿流向跳跃前进。 悬浮搬运指碎屑颗粒在水中保持不沉淀到底面而呈悬浮状态前进。 3)颗粒大小与水流速度的关系
(1)颗粒从静止时开始搬动(侵蚀)所需要的起动流速要大于继续搬运时的流速,因为起动流速不仅要克服颗粒本身的重力,而且还要克服颗粒间的引力及摩擦力,
(2)大于2毫米的颗粒,其起动流速与沉积临界流速相差最小,而且粒级与两种流速成正相关、因此,砾石很难做长距离的搬运,多沿河底呈滚动式前进。
(3)2一0.05毫米的颗粒所需要的起动流速最小,而且起动流速与沉积临界流速相差也不大。这说明砂粒在流水中搬运时极为活跃,既易搬运又易沉积,故常呈跳跃式前进。
(4)小于0.05毫米的颗粒、它们的起动流速和沉积临界流速之差最大。故粉砂、尤其是更细的泥级颗粒,一经流水搬运就长期悬浮于水体中,不易沉积下来,大多搬运到比较安静的水域中才慢慢地沉积。而且,它们沉积之后不易再呈分散质点被搬运。 4)碎屑颗粒在流水搬运中的变化
碎屑物质在搬运过程中,由于颗粒之间的碰撞和摩擦,以及流水对颗粒的分选和化学分解,使其在矿物成分、粒度、分选性和形状上都要发生变化。 一般是随着搬运距离的加长,其粒度变细;圆度、球度增高;分选变好,不稳定矿物逐渐减少,而稳定矿物相对增多。 2、碎屑物质在水盆地中的搬运和沉积
水盆地包括海洋、泻湖、湖泊等水体,其中以海水盆地较为重要。在海水盆地中,碎屑物质由波浪、潮汐及海流搬运与沉积。波浪对碎肩物质的搬运能力和搬运容量主要取决于波浪的大小,而波浪的大小
则决定于风的强度和潮汐作用的影响。波浪搬运碎屑物质主要发生在浅海浪基面以上,碎屑物质或垂直于海岸方向移动,或平行于海岸方向运动,波浪在沉积物表面上造成对称或不对称的波纹。 海流对海底的粗碎屑物质影响较小,而常搬运的是上部的悬浮物质和溶解物质,海流的搬运主要发生在浅海大陆架地区。潮汐作用对海岸沉积物的改造和形成、对陆源碎屑和盆内碎屑沉积物则均有很大影响。 碎屑物质在水盆地中的搬运多是往返运动(如波浪、潮汐),碎屑物质受到较好的磨蚀和分选,故海相碎屑沉积物分选、圆度较好)稳定矿物多 3、碎屑物质在风中的搬运和沉积
风的搬运和沉积物质主要分布在干旱的沙漠地区,然而,在远洋深海中也能出现尘暴携扬搬运的细粒沉积物,由于风的密度和粘度远小于水,故风的搬运能力比流水弱,一般只能搬运细砂、粉砂和泥质物质,唯有大风才有可能搬运粗砂以至砾石。风的搬运方式也有滚动、跳跃和悬浮三种、其中以跳跃搬运为主。
风运砂的特点是粒度细、分选和圆度好,可形成大型砂丘,以及造成厚度很大的交错层现。
4.冰川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冰川分布于高寒地区,其搬运方式是以碎屑物质浮于冰上或包于冰中呈固体形式搬运,部分碎屑物质则沿谷底被冰拖运。因此,冰川沉积物既无分
选又无磨圆,多呈棱角状,碎屑上往往有“丁”字形擦痕和压坑。 载有碎泥物质的冰川入海后,碎屑物质随着冰的逐渐溶解而陆续沉降,形成冰川一海洋沉积,这种冰川一海洋沉积物不受海洋深度的影响。 5.浊流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浊流是一种含有大量碎屑物质的高密度底流。在海盆地的大陆斜坡及海底地形倾斜的地区上,沉积物由于地震、构造运动、暴风浪等引起重力滑塌,即可形成浊流。浊流沿海底峡谷或斜坡向下流动,把大量碎屑物质带到大陆斜坡的底部以至深海平原。随着浊流能量的逐渐消失,碎屑物质陆续沉积下来成为浊积物。 二、溶解物质的搬运和沉积
溶解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与物质的溶解度密切有关,其主要受物理化学定律的支配。在自然界中,化学搬运物质组分的溶解度从小到大依次为: A12O3→Fe2O3→MnO→SiO2→P2O5→ CaCO3→CaSO4→NaC1→ MgC12。
由于A1、Fe、Mn、Si等的氧化物难溶于水,故一般呈胶体溶液被搬运;而Ca、Na、Mg的化合物的溶解度大,易成真溶液被搬运。 1、胶体溶液的搬运和沉积
胶体溶液的搬运和沉积胶体质点很小,胶体质点的大小介于粗分散系(悬浮液)和离子分散系(真溶液)之间,因受重力影响甚微,扩散能力
很弱。胶体质点带有电荷,而且普遍具有吸附能力。
当胶体溶液失去平衡时,就会发生凝聚作用,聚集成絮凝状、团块状的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就会沉积下来。电解质的加入、正负胶体的混合及胶体溶液的浓缩等均可引起胶体物质的凝聚和沉积。 胶体凝聚沉淀而成的沉积物和沉积岩有如下特点: 未脱水硬化的凝胶呈胶状,固结成岩后具贝壳状断口;
胶体沉积物形成的岩石,颗粒细小,吸收性强;常呈钟乳状、结核状、透镜状,有时成层状、龟背状及蜂巢状;
离子交换能力较强及吸收有不定量的水分,故其化学成分常不稳定。 2.真溶液的搬运和沉积
主要取决于物质的溶解度,溶解度小者先从溶液中析出,而溶解度大者则较后沉淀。
物质的溶解度又与pH值(酸碱度)、Eh值(氧化一还原电位)、温度、压力和CO2的含量等一系列因素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