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立足解决农村实际问题,把和谐理念贯穿始终,大力推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此来推进社会经济、党建、文化、自然关系的健康发展,营造出社会繁荣和谐、农村发展稳定的新局面。
一、坚持富裕农村的理念,推动农村经济和谐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只有实现了农村富裕,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收入差距,才能为构建和谐农村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在推进新农村经济建设中,一要注重农村产业的和谐发展,实现产业科学发展、健康发展、有序发展。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摆在首要位置,坚持因地制宜,立足长远发展,坚持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就加快发展,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就坚决不发展的发展理念。要主动转变政府职能和领导方法,不包不揽,把种什么、养什么的生产经营决策权交还给农民,要把工作重点放到培育特色产业,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的发展布局,选准做强做大做精一个产业。为农民走向市场提供社会化服务,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发展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二要鼓励农民树立市场竞争的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农民树立市场经济意识,提高农民勇闯市场的能力,让农民真正找到富裕的途径。大力发展适
应市场需求的产品、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走向市场,引导农民参照市场供求、价格信息调整农业结构。通过有关部门、媒体发布市场信息,引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旺销价高产品,进而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订单农业,培育新产业,着力构建特色产业链,努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三要调整和完善农村生产关系。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按照自愿、互利、协作、发展的原则,加快培育和发展专业合作社、专业联合社等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合作经济组织的桥梁纽带和龙头带动作用,引导农民走向新的联合与合作,着力解决农民分散经营、对市场适应能力差、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四要鼓励农民用产品标准化理念发展农业。引导农民依托优势资源,打绿色生态牌、本地特色牌,以此增强开拓市场的力度,打造一批知名农业品牌。五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树立“要致富出劳务”和“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的理念。结合农村富余劳动力多的实际,建立农村劳动力战略转移机制,建立健全劳务输出工作网络,构建多元化、多形式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体系,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拓宽农民非农收入渠道。
二、坚持民主管理理念,促进干群关系和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和谐是灵魂。民主,就是让农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能自己管理、约束和处理好自己的事务。一要用民主理念管理新农村。发展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只有在农村
推进民主管理,才能形成新农村建设生动活泼的局面,发挥农民的主力军作用。我们坚持完善民主管理的方式方法,激发农民把新农村建设变为自身自觉的行动,把外部力量支持帮助的“输血”功能,变为农民实干创业的“造血”功能;坚持引导广大农民树立主人翁精神,在发展生产、开拓市场、推进体制改革、规划村庄建设、整治村容村貌、管理村务等方面,直接参与决策,当家作主人;坚持引导广大农民发挥主体作用,克服“等、靠、要”思想,靠自己辛勤劳动、发展经济过上宽裕生活,靠自己改造村庄、移风易俗建设文明家园,靠自己发奋努力,爱好学习成为新型农民;二要引导广大农民在建设中唱主角。建设新农村,必须激发广大农民的主人翁精神和实干创业热情,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新农村建设这一伟大实践中当主人、作主体、唱主角。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无论是在家发展和种养业,还是外出务工经商办厂,都为家乡新农村建设献爱心、贡献力量。实行民主管理,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
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三、坚持乡风文明理念,促进农村文化和谐
和谐文化是农村和谐的精神支撑。乡风文明,核心就是发展农村新文化,引导广大农民树立适应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
识,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根本举措。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一是切实加强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文化支持。要始终把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立足农村自身既有的文化资源,突出发展具有浓郁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乡土文化”,不断丰富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内涵。系统挖掘、整理和利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创建特色文化村,建设农村文化室。二是营造农村和谐文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和谐的人文生态环境。以主题活动为载体,通过挖掘提升乡风民俗文化的作用,传播先进文化,逐步引导农民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广大农民在浓郁的乡情亲情氛围中享受到农村进步的喜悦,在彼此亲近、沟通和认同中陶冶情操,建立起对小康生活的信心和追求,增强农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打响农村特色文化品牌,拉动农村“文化经济”发展。开展主题活动,使长期盛行于广大农村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得到挖掘和创新,利用农村现有的传统文化资源,使广大农民得到丰富多彩而又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享受和熏陶,这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举措,是发展农村“文化经济”的必然选择。要进一步探索和创新,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让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新文化深入农村千家万户,教育农民告别陈规陋习,向往健康生活,促进新农村文化协调发展。
四、坚持生态和谐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生态和谐理念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一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的重要理念。胡锦涛总书记在阐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内容时指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农村的村场是农民生息的场所,是农民生产、生活不能离开的家园,村场建设也成为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情。注意教育农民群众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理念,在通路、通电、通邮、通广播电视与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房等“四通五改”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他们建设好一个公共场所,营造一个干净环境,培植一片绿荫,促进农村人与自然的和谐。首先,突出抓好村庄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坚持因地制宜、整合资源、节约用地的原则,针对每个村庄的民居布局、饮水安全、乡村道路、生态环境及民居古迹保护等进行了合理的规划编制,力求达到既有前瞻性又有现实性,既突出农村特色又保护生态环境,既净化绿化美化村场又切合农村的实际,便利农民生产生活,改变农村那种“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其次,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创建农民喜爱的绿色家园。结合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引导农民群众多为子孙后代着想,充分利用村道村场、房前屋后或村中其它空地,多种果树或遮荫树,保护好古树木和生态林,营造一个家居环境、村庄环境、自
然环境相协调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村场建设特色化、绿荫化和效益化。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村制宜、合理制定村场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力求村场自然和谐、格调新颖、经济实用,努力探索各具特色、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村场建设模式,推动新农村建设走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发展之路。此外要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文化最现实、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与人民群众关系最密切、也最需要的一种和谐。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引导人们克服自私自利、宗族思想,确立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等新观念。通过大力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倡导创业之风、自强之风和美德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