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参加中美经贸合作论坛感想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推荐人的感受:本文是我在西昌师专教书时教的一个学生(89级自动控制专科)所写的.我记得她是一个瘦小,文弱的女生,没有什么特别的特长,惟有学习非常努力,特别有韧性.从她毕业到我收到她的这篇文章,我们分别已快20年了.当老师看到当年的学生取得的成就、自信和抱负,我由衷地感到高兴.由这个学生的成就,使我联想到了今天我们学校的在读学生,我真心希望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每一个学生都来认真地读一下这篇文章,从中感悟一下,人生的成长经历.

从海外桥梁的成长过程,我还感悟到:在大学学习期间,学什么专业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通过专业的学习,学会做人!通过专业的学习,培养高尚的品质、培养良好的道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走在人类发展的前列,才能不断进步.而那种急功近利,只求一技在手的人,可能会取得一时的成功,但一定不可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学子们进校时,相互之间的差距并不大.但经过4年的学习,同学之间将会拉开相当的距离.如果再经过毕业后5年、10年的奋斗,或更长时间的人生奋斗,昔日的同班同学,就会出现巨大的距离.我希望每个学子要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从现在开始,努力奋斗.

推荐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数学学院 张勇

参加中美经贸合作论坛感想 —— 海外桥梁,中文编辑:言语

2011年1月21日,我作为芝加哥政务会的一位会员,参加了在美国芝加哥市举行的“中美经贸合作论坛”及项目签约仪式,亲身感受到了中美之间日益拓展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浓烈气氛。作为一个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的海外赤子,清楚地看到共同的利益让两个国家走到了一起,生意合作关系将会日益融洽推进,当然特别高兴。虽然两国在一起签了不少经贸合同,但我也发现,两国之间在商贸洽谈习惯和文化理念上的差异还是很大的,需要交流沟通的地方还有很多,本文就试图从我亲身感受中谈一点我个人的看法和观点:

〔一〕人坐在了一起,心性和理念更应该融合在一起

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两国人的意识形态,感觉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中美之间要到达真正的了解和接受,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我们都知道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两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体制,不同的宗教,不同的价值和人生观,注定了中美两国之间的不同思维,文化的差异是自然的。比方:中国文化受儒教,道教和佛教的影响, 中国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和”为目的, 比较顾重大局,能够忍辱负重, 但美国受基督的熏陶,更注重个人主义,喜欢独立自由,强调民主和平等。

我常想,如果让两国的普通百姓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身挨身地坐在一起,效果会如何呢?文化的差异有多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已听过很多遍“了解和接受对方”。那我们究竟对对方了解了多少呢?我们该如何去接受对方呢?

让我们从商务活动的角度来看看这次签约仪式吧:会议和午餐时,大部分中国人和中国人坐一起,美国人和美国人坐一起,首先是因为语言的障碍。没有语言交流的融洽,交流

就很难。有几个美国人带了自己的翻译,企图与中国人交流。但美国人那迷人的微笑,谈吐时声调的高、低、快、慢,情绪的波动到了翻译的口中,则成了一种没有节奏、没有欢快声调的机械传播。我意识到语言从一端传到另一端,中间会遇到燥音及空气干湿度的影响,更何况还有听者的理解能力、心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说话者的口中到听众之间本来就会失去一些原意,再插个翻译进去,失去的就更多了。缺乏情感交流的快乐,却感受到空气的沉重。正因为如此,大部分中国人和美国人之间的交谈,首当其冲的是很难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对我来说,语言不是问题。但和美国人交往的时间长了,习惯了美国人这种交流方式,和中国人一起聊天时,为了尽地主之宜,尽量找话题来活跃气氛。但看不到他们的面部表情,总疑心人家对我的话题是否感兴趣,平时欢快的我,需要为自己重新定位。人就是这样,适应美国文化需要时间,一旦习惯了,再和中国人打交道,又得倒过来适应。会议中间休息时,看到几个中国人聚一起,谈兴正浓,想接近他们,又有点不知如何插话,采用怎样的方式来寻找新的交流渠道。好在倒过来适应相对要容易很多。我突然想起了美国人的建议,最好找一个人或三个人的团。我先面带微笑自我介绍,然后给对方说话的时机。试了一下,还真管用。以此认识了温州商会的副会长和中国商会联合会的滕总裁。午餐时,还和中国的“节能大王”宫志利畅谈了许久,他说他在我身上看不到中国人的影子,相信美国人会说他们一看就知道我是中国人,这就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我想也是文化差异的原因所在。宫总很会活跃气氛,他夸川妹子皮肤白,人也长得水灵灵的,如果我的作家朋友站在他的角度,我想他们可能会说川妹子像芙蓉花——反正是那些我的四川老乡肯定喜欢听的话。滕总与我们同桌,他是清华大学同学会的会长,他说话时面带微笑,感觉和蔼可亲。还有位大学的院长〔武汉市的一位人大代表〕,但没有时间对他们做更多的了解,我相信但凡来到这里的,一定都是中国的精英,我个人非常想对这些精英多一些了解,把他们的成功奋斗史与我的美国朋友分享,也让美国人知道咱们中国有很多很多的能人。只可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少,否则带他们去唐人街的“老四川”“老北京”品尝地道的中国菜该多么有趣、有益。这些中国朋友住的地方,离芝加哥的莎士比亚戏剧院、艺术博物馆、海洋博物馆、科技博物馆等很多世界有名的场馆都不太远,却不能亲眼目堵人类辉煌的历史与尖端科技,我也没有时间来表达四川人的热情好客,甚是遗憾!我想原因就是,我们还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的见面交流,没有真正融合在一起。

〔二〕国际复合型人才是经贸文化沟通中最重要的力量

我记得仪式上有个发言人说,中国还很缺乏国际化的人才〔就是在海外能溶入主流社会的那种人才〕。他说我们不能等到有足够的人才了才走国际化,否则我们会错过很多时机,目前的中国就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以我之见,没有国际化的人才,就不能很有效的抓住时机。国际人才就是置身于广阔民众中,只有广揽人才,才能发现人才。美国与其它西方国家比,中美文化有更多的交汇点。美国是一个大溶炉,能够包容多种文化、多种种族,不同政派的人谈论政治时,可以吵得面红耳赤,之后在他人面前又自称好朋友。在美国可以信仰不同的宗教,敬仰不同的神。但说话时却要非常的小心,否则带个种族岐视、民族岐视、年龄岐视、性别歧视等头衔,弄不好还得上法庭,即使如此包容的国家,中美两国的文化更多的是反差。比方送礼物时,当一个美国人收到礼物后,会当着送礼人的面打开,并说声谢谢,让人家知道您很喜欢。如果不喜欢〔或不适合〕等诸多原因,你还是应该收下,收后送人好了。一般来说,送礼的人对礼物没把握,就会把收据给你〔去掉价格〕,让你去商店换喜欢的。人家夸您,你要说谢谢,而不是中国人的谦虚。否则您在否认人家的判断能力,这些礼仪在中国恰恰相反。能够精通两

2

国文化的语言、价值观、人生观,人和人之间的微妙关系的人,才能够更好的交流。不过在目前,这样的人才可说是凤毛麟角。

在这次签约仪式上,我遇到一个在美国威州大学毕业的中国精英。他说话自信,表情丰富,眼睛也闪闪发光,与人交流时不忘直视观众,他的谈吐得体,很有感召力,原来他的公司总部在美国加州,经常往美国跑,对中美文化可说是都精通。这样的人就是中国新一代的国际人才。

在多数美国人的眼中,即使你的专业能力比人家弱一点,但你的社交能力比人家强,你就比人家有更多的成功时机。一般的美国顾客不是买你的产品,而是买的你的“感受”。一个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太重要了!中国的教育体系更多的是注重知识,而无视了这种社会交往能力。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扩大,相信中国教育也会逐步与国际接轨,培养出更多的国际人才,为中外经贸文化交流,做出新的奉献。

〔三〕从翻译质量看语言包装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论坛,我还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很多精英的名片上都有很多“长”字,但他们的名片上还是中国式的英语。 翻译中最大的错误就是一字一句的翻译,感觉就是很拗口,习惯用法是不一样的。语言是一种环境,没有在这种英语环境里生活,犯这样的错误是可以理解的。我有时把英文翻译成中文时就深有感触,但给美国人名片时,翻译错误还要降低档次。比方“ Free Investor”,中文原意应该是“ Financial Advisor””“Help Oneself Terminating Machine 〔自助终端〕”should be “Automated Teller Machine”,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就连奥运会这样大规模的盛会,还有不少不准确的翻译。如果你读过我博客里的《用词错误的危险》〔《读“原中国驻美大使李道豫:留美最大冲击是文化”之感》〕的论文,里面谈到我和一个高层管理的美国朋友一起去吃午餐,他说很多人把产品质量与语言翻译的质量挂钩,低劣的翻译送给潜在客户的一个信号就是:“如果企业没有能力把握好语言的包装,客户怎么能相信你有能力把握好产品的质量”?后果是大多数消费者不会买此类产品。有效的语言沟通帮助消费者认识到产品的价值。最成功的国际企业已经认识到,语言技巧是他们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并充分利用类似人才,他们所服务的市场才能得到真实的产品信息。IPOD之所以能鹤立鸡群,掌握了语言的技巧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交流也好,宣传包装也好,用词简明易懂,给人印象深刻,顾客很容易就记住“IPOD能够装一千首歌”。自然也就愿意购买这样的产品。可见精确的用语,对于交流的重要,市场的重要。 我身边有个美国朋友,他的一个日本朋友在日本生产了一些产品往美国销售,商标上是日本人翻译的英语。日本和中国的文字很接近,语言上的思维方式也接近,所以日本英语和中国英语有很多共通的地方。美国人一看是劣质英语,传递给人的信号,似乎就是劣质产品。销路自然可想而知。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毛泽东的简历由美国人来写,字字句句没有文字上的优美,反而是一些常见的错误,作者的文字就只有小学生的水平,你觉得你想继续读下去?你觉得你会敬仰他光芒灿烂的一生?我想大多数人不会这么想的,所以你们要理解和原谅美国人对劣质英语的“条件反射”。后来我的美国朋友告诉了事情的真像,这个日本商人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拜托我的美国朋友负责商标的事情。这个美国朋友请了个专家把包装设计成纽约最精致的产品,人人看了就想拥有的欲望。在美国消费者的心里,首先是思想上的共鸣,然后由情绪来控制逻辑,美国人会用各种理由来为他为什么买这个产品做辨护。后来这个日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参加中美经贸合作论坛感想

推荐人的感受:本文是我在西昌师专教书时教的一个学生(89级自动控制专科)所写的.我记得她是一个瘦小,文弱的女生,没有什么特别的特长,惟有学习非常努力,特别有韧性.从她毕业到我收到她的这篇文章,我们分别已快20年了.当老师看到当年的学生取得的成就、自信和抱负,我由衷地感到高兴.由这个学生的成就,使我联想到了今天我们学校的在读学生,我真心希望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每一个学生都来认真地读一下这篇文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1pad8jifa9d31q9p63i6j6mw9sjow00dn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