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
本章开头介绍了3S技术,上一节课学习了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这节课比GIS更贴近生活。
学习本节内容,对于做好我国的资源普查和环境灾害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学习遥感会比学习GIS有更大的兴趣,尤其是可以通过2008年汶川地震的遥感影像图来激发兴趣。
重点难点: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设计思路】
一、了解基础,做好准备。通过独立阅读课本了解遥感技术的概念、原理、发展、系统组成和类型。
二、联系实践,突破重点。探究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和环境灾害监测中的实际应用。 三、迁移运用,小试牛刀。通过练习题,巩固提高。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用自己语言表述遥感的概念,说出遥感的分类。
2.能力目标:结合实例分析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检测中的应用。 3.情感目标:通过对遥感技术的学习,感悟新兴地理信息技术的生命力。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曾有报道,北京中关村某高科技厂家在建设厂房时要求使用一种高科技合成(具有质轻、防晒等功能)材料作为房顶,但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有些房顶只使用一般材料,由于外观看不出差异,厂家被蒙在鼓里,一年后,北京某遥感专业的实习学生在判读中关村多种波段的遥感图像时,发现这家工厂的厂房屋顶材质不同,于是向厂方了解,厂方否认用了不同材质,经实习学生的进一步解释,厂家终于明白施工方用了劣质材料,因此,施工方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并加以赔偿。为什么肉眼难以分辨,遥感却具有“火眼金睛”?
(展示火箭发射、法国SPOT-4卫星、国际空间站、我国神舟宇宙飞船图片) 一、了解基础,做好准备
(一)遥感技术的概念、原理、优点
1.阅读86页正文部分,划出遥感的概念,并出声朗读一遍。
2.遥感的工作原理
遥感,就是遥远的感知。为什么能进行遥远的感知呢?
要求:先观看下面的幻灯片,然后阅读91页活动题的相关材料,并思考遥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想好后自由回答。
3.遥感的优点
思考:比较人工实地调查与利用遥感技术调查,哪一种获取资料和信息的方法更好?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二)遥感技术的发展
1.阅读86页和87页的文字和图片,了解遥感技术的发展。 2.出声朗读88页第一段——现代遥感技术的特点。
3.拓展阅读——默读89页《飞速发展的中国卫星遥感》,了解我国的卫星遥感技术。 (三)遥感技术系统与遥感类型
1.结合图3-26和3-27,在书上划出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要素。
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组成。
遥感平台:是装载传感器的工具,按高度,大体可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三大类。
传感器:是远距离感测地物环境辐射或反射电磁波的仪器,如照相机、扫描仪等。
2.阅读88页最后一段,了解遥感的不同分类方法。然后脱离课本完成下面的表格。 分类标准 遥感平台的高度 电磁波的波普范围 应用领域或专题 传感器的工作特点 类型 3.阅读89页到90页正文部分,了解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区别,并填写下面的表格。完成后举手回答。
遥感平台及高度 成像特点 二、联系实践,突破重点
(一)遥感与资源普查
结合下面的表格阅读91页最后两段,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
航天遥感 航空遥感 近地遥感
小组讨论,完成92页活动题,时间4分钟。 (二)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
阅读92页正文和黄色阅读部分,了解遥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汶川地震前后对比图)
小组讨论,完成93页和94页的活动题1、2。时间4分钟。 拓展阅读:默读94页《遥感卫星的科学实验功能》 三、迁移运用,小试牛刀
独立完成下列各题,把答案写在纸上,完成后与屏幕作对照。 1.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是( ) A.不同地物的海拔高度不同 B.不同地物的表面温度不同 C.不同地物的电磁波特性不同 D.不同地物的化学特征不同
2.遥感技术可为开发、保护海洋提供支持,下列内容适合运用遥感技术的是( ①海上冰山漂流监测 ②海上石油污染监测
) ③近海赤潮灾害监测 ④海岸港口工程规划 A.① ② B.① ② ③ C.① ② ③ ④ D.② ③ 3.传感器的主要作用是( ) A.只接收地面物体的反射波谱 B.只记录接收地面物体辐射波谱 C.接收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波信息 D.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明显区别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 ①红外线 ②X 光 ③可见光 ④紫外线 A.① ② B.② ③ C.③ ④ D.① ③
5.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 ①划分植物类型
②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③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④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A.① ② B.②③ C.③ ④ D.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