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广东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会交往》·《我和父母》
《我和父母》说课稿
深圳市笋岗中学 廖冬燕
一、说教材:
通过对《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分析,我认为《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广东教育出版社)是采用德育的“视野”和“思想方法”,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而形成的一门独特新颖、富有实效的课程体系。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本教材并不是突出“政治”的课程,而是一门强调学生道德和心理品质形成,为了提
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
全人格,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
第三单元《学会交往》中的《我和父母》以学生和问题为中心,关注学生与父母相处中所遇到的种种感受和疑惑,期待通过同学们相互间的讨论、学习和分享,学会理解、感激父母,恰当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所以,我们要避免把这节课上成“传统一言堂的思想政治课”、“班会主题活动课”、 “ ‘实话实说’一类的谈话节目”等。 二、说学生:
我认为,对学生的分析很重要,我们的教学应该“以学生及其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为中心,我是这样分析学生的:
初中阶段,学生们逐渐产生了较明显的逆反心理,易与父母发生误解、矛盾,甚至冲突,导致双方关系疏远或紧张。若不及时加以妥善的引导和解决,将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我们要告诉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很正常,一点也不可怕,而且不是所有的逆反心理都是不良的。只是每个人的逆反心理表现得有强弱之分而已。
另外,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改强调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何况我们手头上的这本新教材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更应该体现这一点。所以,我们还应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重点、主题或切入点。 以我校为例,从地理位置上看,我校属于罗湖区的“大西北”,暂住生占60%,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条件普遍较差,家长的素质也参差不齐,甚至有的家长素质较
差,面对这样的学生及其家庭,不能强调太多的沟通方式,毕竟沟通涉及到双方,而仅仅学生单方面的努力效果肯定不理想。于是,我准备依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这一课,更多地从 “心存感激、学会感恩”这个角度,让学生对父母多一份理解和宽容。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地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
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帮助学生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克服逆反心理;更重要的是对父母“心存感激、学会感恩”。这些目标贴近学生的实际,不仅是密切亲子关系的需要,也是学生正确理解自身在家庭中的社会角色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认识自己、认识父母
2、情感目标: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与学会适当地表达 3、问题解决目标:学会与父母沟通,学会理解、感激父母 四、说教学设想:
我始终认为,真正的学生活动不能只是单纯的身体动起来,更重要的是思维活起来,动起来。所以,这一课,我准备采取“诱导式”教学活动过程。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启发学生感知、领悟,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首先让每个学生回答问题:当你静下心来想父亲和母亲时,你觉得他们是怎么样的人呢尽量让大多数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他们的可能各种各样,包括积极的、消极的。然后,教师提出积极和消极的、切合深圳学生实际的、典型的想法、案例,让学生思考、分析;提供好的文段和散文录音给学生欣赏,展示学生们与各自父母在一起时的快乐留影……经过分析、讨论、欣赏和回忆,让学生进行总结,相信会有所领悟。这样每个学生就会在这种亲身的体验中自觉地学会与父母沟通,感受亲情,学会感恩父母。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明镜台:
问题:当你静下心来想父亲和母亲时,你觉得他们是怎么样的人呢 仅供学生参考: 父亲:
严肃,带点强制,顾家,爱孩子,脾气不太好,很会说大道理。 脾气温和,谦恭温和。 像一个无所不知的万事通。
总是小心翼翼,几乎有点神经质的人。
做事有原则,面对任何事情,沉稳而不逃避,是个愈挫愈勇的人。 理性百分之九十、感性百分之十的男人。 很和蔼,即使发脾气也都不打人。 爱小孩的好爸爸。 憨厚、从不会对小孩凶。 开明又处处人着想,且有责任心。 有一点大男人主义。
有一手好厨艺、会做家事的新好男人。 脾气冲动的人。 而具有传统观念。 通达事理的人。
想和小孩亲近,却又不肯放下架子。
懂得很多大道理,只会叫别人做,自己却常不动手;骂我们家事做太少,而自己几乎没做过。爱面子又易怒的人。 把关心藏在内心的人。
外表严厉,令人难以亲近的人,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母亲:
没有理性的人。
善良单纯、为人忠厚、有点话多。 成长过程中,很少看到她生气。 有点神经质的人。
紧张大师,大大小小的事都要经过她的手。 对于任何事情都抱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精明干练,做事井井有条,十分理性,考虑周全,具高度的智慧与果断的判断力。 照顾孩子无微不至的人。 又温柔的人。 刀子口豆腐心。
很小所且爱骂人,但有好东西一定是先拿给自家人。 温柔又贤惠
自尊心高,声音的分贝更高。 为爱牺牲的女性。 急躁的人。
注重干净、饮食健康、浪漫的人。 我觉得我还不太了解她。 对家人充满关爱。 爱家、任劳任怨的慈母。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对父母的了解程度,即认识自己、认识父母,同时老师也可以籍此初步了解到在学生心目中父母的形象。 (二)智慧泉: 1、想一想
看课本44-46页中的漫画,思考: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
设计意图:从刚才对父母的模糊印象进入到具体的形象,感性地回忆与父母的生活片断。 2、议一议
情景一《“她看起来是个完美的母亲”》
(我来自一个单亲的家庭。我的妈妈声音温和、柔美,眼中笑意盈盈,似乎没有任何指责回关系到她。她从不愿从我的恐惧和孤独中发现问题。她觉得我什么也不缺:有一个伟大而勇敢的母亲,为了孩子而终身没有改嫁,善良、高尚,令所有的人称道。所以,她需要我无止境地陪伴。我不敢让自己讨厌她,因为她看起来是如此完美,看起来是如此爱我。但是,我心里涌动着走出这个家庭的狂潮。摘自《健康之友》)
思考:文中的母亲爱自己的孩子吗孩子爱母亲吗(假设学生回答:①爱。问:为什么主人公说“看起来”母亲知道孩子的心事么②不爱。文中哪些字眼体现出不爱呢怎样改变这种状况)
老师提示:作母亲的,爱孩子却又不了解孩子;作儿女的,爱母亲,却又选择离开。不管那种情况,说明她们之间缺乏一个中间环节——沟通。可见,日常生活中,与父母的沟通很重要。
(副板书:不善于沟通 相处失败 学会沟通) 应该怎样与父母沟通呢哪些沟通方式是较恰当的呢 情景二《“他从来没有爱过我”》
(我的父亲在外人眼里绝对是个好男人:有文化,交际广,讲义气,受人尊敬。可在家里,他就象只老虎,易怒,烦躁不安,从来不主动和孩子亲近。我们唯一相处的时间就是在饭桌上,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履行一个做父亲的责任,问问我的考试成绩,然后教训我几句……我感觉不到自己是他的孩子,我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