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在一烧杯中盛有42.2gCaCO3和CaCl2的粉末状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88.8g水,使混合物中的可溶物完全溶解。然后再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烧杯中难溶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X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2)当滴入10%的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
(3)当滴入10%的稀盐酸146g时(即B点),试通过计算,求此时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答案】固体物质不断溶解 有气体产生 CaCl? 368.2g 【解析】
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根据提供的信息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1)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碳酸钙和稀盐酸不断反应,观察到固体溶解,产生气泡; (2)当滴入10%的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盐酸完全消耗,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钙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钙,化学式为:CaCl?; (3)设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146g×10% x
73146g?10%? x=8.8g 44x此时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42.2g+188.8g+146g﹣8.8g=368.2g, 答:此时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368.2g。
2.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
(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_____。
(2)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2、_____(填化学式)。
(3)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理由是_____。 (4)在利用粗盐制备精盐过程的第⑥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_____。 (5)实验所得精盐的质量大于粗盐中NaCl的质量,原因是_____。
(6)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称取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
①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g
②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
【答案】加速溶解 CaCO3 BaCO3 引入了新的杂质KCl 除去溶液中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反应生成了氯化钠 4.4g 16.3% 【解析】
本题考查了氯化钠与粗盐提纯,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综合性较强,认真审题,理清反应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加快溶解速率;
(2)第②步中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第③步中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第④步中碳酸钠与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2、CaCO3、BaCO3;
(3)氢氧化钾会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氯化钾对氯化钠来说就是杂质。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理由是会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钾;
(4)在第④、⑤步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在利用粗盐制备精盐过程的第⑥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5)在第②③④步中均有氯化钠生成。在实验所得精盐的质量大于粗盐中NaCl的质量,原因是反应生成了氯化钠。
(6)根据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图,可知(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4.4g,
(2)设:碳酸钠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4.4g
106x117y== , 444.4g444.4gx=10.6g,y=11.7g,
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16.3%,
答: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6.3%。
11.7g?(12g?10.6g)
12g?73g?4.4g
3.数型图象是研究化学问题的一种常见描述方法,根据下列图象进行回答:
(1)图一是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进行中和反应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mg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 ______ (填离子符号); (2)图二是20℃时,取10mL10%的NaOH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盐酸,随着盐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关系. ①由图可知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你的依据为 ______ ;
②甲同学用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也能得到相同结论,乙同学认为不严密,因为______ ;
③图三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①t1℃时,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条件下,可用 ______ 的方法达到饱和状态;
②将t2℃时,150g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可以析出____g a物质.
【答案】Na+、Cl﹣、H+ 开始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温度逐渐升高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升温 30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根据图一,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mg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及其过量的稀盐酸中的氢离子和氯离子,故答案为
Na+、Cl-、H+;
(2)①由图2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温度逐渐升高,所以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用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不能得到相同结论,这是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无法判断溶液温度升高是由于哪种原因导致的;
(3)①t1℃时,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条件下,由于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可用升温的方法达到饱和状态;
②将t2℃时,a的溶解度是50g,150g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50g,水的质量为100g,降温到t1℃时a的溶解度是20g,因此可以析出(50g-20g)=30ga物质。
4.科技活动中,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所示实验可观察到A烧杯溶液变为红色,此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填序号)。 ①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②氨分子有一定质量 ③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④氨气易溶于水
(2)图乙所示实验观察到紫色石蕊纸花变为红色,纸花变红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图丙所示实验中有组对比实验,其a、b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 【答案】② CO2+H2O═H2CO3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否与溶剂的种类有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浓氨水的性质、酸碱指示剂与酸碱显示不同的颜色、二氧化碳性质以及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浓氨水中挥发出来的氨气溶解在棉花团的水中生成显碱性的氨水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涉及到的相关性质有:①氨分子是在不断运动到的②浓氨水具有挥发性③氨气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显碱性。氨分子有一定的质量则没有得到体现。故选②;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3)图丙中有碘分别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情况;碘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两组实验,前一组是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的探究,后一组是不同的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的探究,这两组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否与溶质、溶剂的种类有关。
5.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收集气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装置组合为____(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的选择是由气体的性质决定的,既能用排水法也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具有的性质有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易溶于水 ②难溶于水 ③不与水反应
④密度与空气接近 ⑤常温下可与空气中某成分反应 ⑥有毒,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3)实验室要制取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某同学取一定浓度盐酸与石灰石在一个密闭性良好的装置里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未见浑浊,造成此现象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
(4)化学反应可控制才能更好地为人类造福,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的条件、药品用量、改进装置等途径来达到控制反应的目的.常温下块状电石(CaC2)与水反应生成乙炔 (C2H2)气体和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制取乙炔时,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装置炸裂.图中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有 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
(5)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采用下图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制取Na2S2O5。
①装置I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浓)+Na2SO3═Na2SO4+SO2↑+H2O。 装置Ⅱ中生成Na2S2O5晶体发生的是化合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要从装置Ⅱ中获得已析出的晶体,可采取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 ③该实验开始滴加浓硫酸时,应先除尽装置内的空气。若忘记这一操作,新制取的Na2S2O5产品中会混有Na2SO4杂质。这与O2的__________有关。(填写化学性质)
④装置Ⅲ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最合理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为_____________ (填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