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家访工作管理制度
一、深入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认真听取学生家长意见,树立好学校形象。
二、构建教育与社会、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学生和谐共进的良好教育局面,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氛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以实地走访为主要形式,学校领导班子、全体任课教师都要参加。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
四、增进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强学生家长育人意识、责任意识,共促教育和谐发展。 五、家访内容。了解学生家庭基本状况和在家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采取恰当方式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宣传有关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知识;宣讲“防溺水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卫生安全、消防安全、防疫安全、防震防灾安全、取暖用电安全”等安全知识;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教师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六、家访要做到“八必访”;“六必进”;“六不准”。 1、“八必访”。一是生活上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家庭必访;二是思想上有待进步学生家庭必访;三是留守儿童家庭必访,四是单亲家庭必访;五是存在安全隐患线路的学生必访;六是成绩下降严重的学生必访;七是多
次不完成作业的学生必访;八是心理及行为有异常的学生必访。 2、“六必进”。 一是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进家庭;二是“两免一补”政策
进家庭;三是学困生转化方法进家庭;四是家庭德育教育指导进家庭;五是心理生理健康辅导进家庭;六是学生安全教育进家庭。 3、“六不准”。 一是不准要求家长安排车辆接送;二是不准借家访名义向家长提出任何私人要求;三是不准收受家长馈赠的钱、物;四是不准接受家长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五是不准参与家长组织的娱乐活动;六是不准以家访名义进行有偿家教。
七、家访前,教师要精心准备家访内容,切实增强家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学生要以正面肯定、积极鼓励为主。家访后,教师要对家访中发现和掌握的情况加以梳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使教育教学更具针对性。
八、学校每学年开展二次以上的“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家访活动覆盖服务的四个行政村;教师每学年采取电话、网络、信条等方式对所任班级学生普访一次以上,家访记录做到一人一表。
九、建立健全学校家访工作档案资料。主要资料有教师安排表、调研走访活动记录表(家长签字)、图片、简报等。
十、学校将教师家访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和综合量化考核。严格对照《学校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学校教师综合量化考核方案》执行。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要素。教师家访是学校与家庭建立联系、互通信息的重要方式。通过家访,能增进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了解,沟通情感,有利于推进教育工作。为此,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家访制度。
一、家访指标: 班主任每学期到学生家中家访不少于8人次,电话家访每学期人次数不少于学生数的50%。科任教师每学期至少到学生家中家访不少于8人次(可与班主任自由搭配)。期中、期末通过检查家访记录表、调查学生、家长等方式进行抽查、考核,对圆满完成任务的教师予80元奖励,对超额完成任务的教师另作适当奖励,对不能完成任务的每人次减少10元奖金。
二、家访原则: 家访必须分层次进行,面向全体,覆盖面广。在此基础上突出重点,如学有潜力的学生,特长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学困生,外来工子女,有辍学倾向的学生,心理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等。
三、家访内容: 1、学生在校实际情况介绍(学生在校表现如何)。 2、学生在家实际情况询问(学生在家表现如何)。 3、了解学生家庭的结构、居住环境、家庭住址、家长工作单位、电话及家庭环境、经济状况、环境、教育等情况。 4、与家长协商共同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手段。 5、协调学生与家长的关系。 6、联络教师与学生、学生家长的感情。
四、家访要求: 1、学校支持教师家访,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家访后,应如实填写家访记录表,认真分析总结。 2、班主任
或科任教师发现学生的思想、学习不正常变化,应及时家访,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情况,实施正确、合理的教育。 3、家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明确谈话中心。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纪律、品德等情况,必须实事求是地采用适当的方式告诉家长,让家长真正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同时及时了解学生在家表现,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4、家访时,最好学生、学生家长都在场,个别问题可要求学生回避。谈话的态度要诚恳、耐心,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要使家长感到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和关怀。注意其家庭环境、家长个性、学生在场与否,酌情采取恰当的谈话方式。切忌告状式家访。 5、教师和家长应互相留下联系方式,及时通报双方各自掌握的情况。 6、牢记安全第一,注意家访过程中交通等方面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