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类教学改革构建与实践
随着高职教育不断发展,自2007年以来,内蒙古财经大学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计算机系开展了一系列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理念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根据国家教高[2006] 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信息化建设对高职计算机人才的社会需求,我院计算机系教师在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国家级课题子课题《高职高专计算机类课程改革的研究》基础上,打开了全面推进我院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新局面。
计算机系教师在多年高职教学实践经验积累基础上,根据学院教学改革总思路,集思广益,坚持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理念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目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细化,确立了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岗位任务为主线、以课程建设为辅线、以教学团队建设为根本、以教材建设为先导的改革总思路。历经几年积累,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案、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环节、考核评价模式、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了深层次的研究与实践。
一、改革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高职院校应将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线,将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一切课程的主要目标。高职课程体系中的公共基础课、部分专业基础课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课程目标,部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应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课程目标。根据对专业目标岗位群的典型工作结构、过程和任务的调查分析,明确从事目标岗位群的职业能力素质结构、课程设置方案、教学大纲,进而明确任务项目情境化的课程目标,实现课程目标与目标岗位群的典型工作结构、过程和任务所需职业能力良好对接。
制定出具有工科特色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着重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入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校内建设理论实践一体化实训平台校外建设满足顶岗实习和就业需要的实习基地,形成了校企合作教育2.5 +0.5框架下工学结合、项目主导、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全面建立工学融合的课程内容体系,实现学生为了工作而学习,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目标。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体系构建
(一)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群
岗位能力本位是以岗位职业能力为课程目标、以职业能力获得为课程价值标准的课程观,强调将学生置于得到充分实践体验的教学情境。实用性是高职课程特色建设的重要特征,高职计算机教育在课程内容上,可相对淡化理论知识,围绕职业岗位要求组织教学,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使开设课程能解决毕业学生职业领域的问题,强调应用性,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使学生将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相结合,增强职业适应性。修订2009级、2012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网络方向)教学方案,构建了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通用能力、职业基础能力、岗位职业能力和拓展能力4个
课程群。在课程群中,确定《机算机基础》、《图形图像处理》与《网页制作与网站建设》等课程为重点建设课程,并分别于2009,2010,2011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建设项目。在精品课建设过程中,以点带面,促进了相关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群。
(二)课程开发思路
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从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职业岗位培养目标出发,首先根据课程或课程群的职业相关度确定不同职业方向的核心课程,并以每个核心课程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建立各个职业方向的课程体系。然后通过分析课程间的藕合度来设置每门课程开设所需的先导课程基础内容以及该课程内容对开设后续课程或课程群的必备条件,对本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进行项目模块化分解的基础上制定课程标准,通过分析实际工作过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设计出学习情景。以贯穿每门课程中的实际案例作为目标任务驱动本门课程需要掌握、熟悉或了解的所有技能步骤和知识点。能够让学生通过每门课程实际案例的分析、设计、实现等学习过程,在学到熟练的实践技能的同时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再通过课内外的学材小结和拓展练习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综合能力的果。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改革实施策略
(一)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改革中,提出三个转变教学理念(教学辅导、引导启发、面向教学结果、面向教学过程、单一模式、多元模式),突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岗位职业能力的训练,重视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和管理,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1.教学过程设计采用六位一体教学模式
六位一体是指以课程对接岗位为内核,将职业能力需求分析、职业能力目标、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职业案例素材、教学练做结合、形成性考核六要素有机整合融为一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形成高职课程创新教学模式。
2.创建361实践教学模式
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创建361式教学模式(三段、六步、一综合开放案侧三段一体的学习过程:教学实施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形成了由浅入深、案例有小到大、逐步提高的过程六步法课程教学环节:课程教学全部在多媒体网络机房进行,教学过程由提出任务、任务分析、确定实施方案、任务实施、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的检查与指导、完成任务后的评价及拓展训练等环节构成。一个综合开放案例:在课程后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模仿制作案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开发、制作开放性综合案例。历经几届学生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凝练,形成相关教学成果。
3.任务驱动为主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在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的基础上,着重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实际案例引领教学,任务
中涵盖教学的基本要求、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后取得案例作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编写以项目任务驱动为特色的系列教材
承担国家十一五规划高职计算机类课程改革系列教材开发项目,在总结多年课程改革与教学经验、分解和细化岗位职业标准基础上,将企业岗位任务纳入教材内容,并把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引入教材的编著中,突破了传统教材的诸多弊端,完成了具有项目任务驱动特色的高职高专计算机类课程改革规划系列教材,经过2008- 2013级校内外学生的使用,得到学生、教师专家的认可,并于2010年荣获第三届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三等奖。
(三)引项目入校园,完善实训实践教学
从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资格考核入手,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出实践教学的相关文件,加强实训室建设,开放实训平台,以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实现岗位与课程相对接,引进项目进入到实际教学中,建立项目式的教学组织方式,推进以项目课程为主题的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四)改革考核评价模式
改革课程成绩考评,采取基于过程控制的形成性考核方式,将过程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采取有效的过程控制。将课程教学及考核分为平时、阶段和综合三部分。同时采用阶段循环考试法,也就是学生进行考核后,如学生对本人完成任务情况不满意允许进一步完善,可以重新考核的阶段循环考试法,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状况。
阶段考核依据完成开放任务质量,兼顾原有水平。完成和模仿任务同时进行的开放任务的质量,较好地反映了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知识综合运用、拓展创新的能力。将该任务分为若干阶段,学生完成每一阶段任务后都要提交阶段性作品和制作说明,由教师根据每阶段考核要求进行评价,同时兼顾原有水平。综合评价主要根据学生的出勤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协作能力等进行。
(五)以赛促学,实施双证书制度
依托课程优势,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以赛促学,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将职业技能赛事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在比赛中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检验学生应用能力,展示学生的风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专业技能与企业岗位零距离接轨,提高了就业竞争力。荣获全国挑战杯大赛、自治区高职技能大赛等奖项10余项。
四、总结
近几年来,我院毕业生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多家企业主动与我院建立长期的用人关系,学生就业率逐年提高,通过以赛促学,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并获奖。高职计算机类教学改革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改善,激发了学生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