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支持多种编程语言
它支持功能强大的VB.NET,Visual C#、C++.NET和Visual J#等语言,它的默认语言是VB.NET。 3、世界级的工具支持
ASP.NET构架是可以用Microsoft(R)公司最新的产品 VisualStudio.net开发环境进行开发,WYSIWWORK(所见即所得)的编辑。这些仅是ASP.NET强大化软件支持的一小部分。 4、强大性和适应性
因为ASP.NET是基于通用语言的编译运行的程序,所以它的强大性和适应性,可以使它运行在Web应用软件开发者的几乎全部的平台上。通用语言的基本库,消息机制,数据接口的处理都能无缝的整合到ASP.NET的Web应用中。ASP.NET同时也是语言独立化的,所以,你可以选择一种最适合你的语言来编写你的程序,或者把你的程序用很多种语言来写,现在支持的有C#(C++和Java的结合体),VB,Js。将来,这样的多种程序语言协同工作的能力保护你现在的基于COM+开发的程序,能够完整的移植到ASP.NET。 5、简单性和易学性
ASP.NET是运行一些很平常的任务如表单的提交客户端的身份验证、分布系统和网站配置变得非常简单。例如ASP.NET页面构架允许建立你自己的用户分界面,使其不同于常见的VB界面。另外,通用语言简化开发就是把代码结合成软件,简单的就像装配电脑一样。 6、高效可管理性
ASP.NET使用一种字符基础的、分级的配置系统,使服务器环境和应用程序的设置更加简单。一个ASP.NET的应用程序在一台服务器系统的安装只需要简单的拷贝一些必须的文件,不需要系统的重新启动,一切就是这么简单。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基于WEB的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多处理器环境的可靠性
ASP.NET已经被刻意设计成为一种可以用于多处理器的开发工具,它在多处理器的环境下用特殊的无缝连接技术,将很大的提高运行速度。即使你现在的ASP.NET应用软件是为一个处理器开发的,将来多处理器运行时不需要任何改变都能提高他们的效能。
5
8、自定义性和可扩展性
ASP.NET设计时考虑了让网站开发人员可以在自己的代码中自己定义‘Plug一in’的模块。这与原来的包含关系不同,ASP.NET可以加入自己定义的组件,网站程序的开发从来没有这么简单过。 9、更强的安全机制
ASP.NET提供了基于Windows验证机制、passport和Cookie三种不同的登录验证方式,它还可以通过为每种登录验证方式进行配置的方法,确保用户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
2.6 ADO.NET数据库访问 1、ADO.NET
Mierosoft.NET Framework一起使用的类集的名称,用于以关系、面向表的格式访问数据。这包括关系数据库,比如 Microsoft Access和SQL Server,以及其他数据库,甚至还包括非关系数据。ADO.NET位于System.Data.dLl装配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ADO.NET就是System.Data.DLL装配件,因为从定义上来说,在此装配件中所包含的任何类都是ADO.NET的一部分。 2、ADO.NET的设计目标
ADO.NET的设计目标。它们是:简单地访问关系和非关系数据,统一XML和关系数据访问,支持Internet上的多层应用程序,与上一代技术相比,它可以扩充以支持更多的数据源。 3.简单地访问关系数据
ADO.NET的主要目标是提供对关系数据的简单访问功能,即提供一些易于使用的类描述关系数据库中的表、列和行。另外,ADo.NET引入了Dataset类,它代表来自封装在一个单元中的关联表中的一组数据,维持它们之间完整的关系。这是在ADO.NET中的新概念,可以显著地扩展数据访问接口的功能。 4.可扩展性
ADO.NET可以扩展它为插件.NET数据提供者他称为可管理提供者)提供了框架,这些提供者被构建,以便从任何数据源读取和写入数据。ADO.NET提供了三种内置的.NET数据提供者,即ODBC数据提供者、 OLEDB数据提供者、Microsoft SQL Server。可以通过ODBC.NET和OLEDB访问数据格式(比如Microsoft Access)、第三方数据库
6
和非关系数据。 5.支持多层应用程序
ADO.NET用于多层应用程序。这是当今和电子商务应用程序最常见的体系结构。在多层体系结构中,应用逻辑的不同部分运行在多个服务器或进程中,每一部分就称为一层。ADO.NET使用开放的Internet标准XML格式在层之间通信,允许数据通过Internet防火墙来传递,并允许以非Microsoft技术来实现一层或多层。 6.统一XML和关系数据访问
ADO.NET另一个重要的目标是沟通在行、列和XML文档的关系数据,其中XML文档具有分层的数据结构。结合XML和ADO.NET构建的.NET技术可以扩展.NET的用法。
3 系统分析及设计
3.1×××系统的需求分析
??
3.2×××系统设计 1. 总体设计
?? 2. 详细设计
??
4 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业飞速发展,技术淘汰指标高得惊人,价格下降以及软件应用的快速扩展引发了以信息处理计算机化为标志的“微机革命”。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已成为继劳动力、土地、资本之后的又一大资源。大批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行业不断涌现,许多传统行业也纷纷利用信息技术拓展业务,使传统行业高速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农业应用领域也需要不断提高对田间作物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和管理,运用管理信息系统对传统资料进行管理,可以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农业应用领域实现节省资源、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
7
因此,《大田作物水分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搭建起来以后将方便广大的农田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
8
参考文献
(数量不少于20篇)
[1] 高峰, 王介民,孙成权,文军, 微波遥感土壤湿度研究进展[J]. 遥感技术与应
用.2001(02)
[2] 李琳, 基于SQL Server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实现及优化[D]. 华南理工
大学.2010
[3] 朱艳, 基于知识模型的小麦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03, 25~29
[4] 郑国清, 尹红征, 段韶芬等, 作物模拟研究中的模型检验[J]. 华北农学报,
2003, 18(2)
[5] 李锡录, 聂俊华, 单艳红, 土壤水研究及在作物需水灌溉中的应用[J]. 山东
农业大学学报, 1997, 28(2)
[6] 康绍忠, 张富仓, 梁银丽, 玉米生长条件下农田土壤水分动态预报方法的研
究[J]. 生态学报, 1997, 17(3)
[7] 茆智, 李远华, 李会昌, 实时灌溉预报, 中国工程科学[J]. 2002, 4(5) [8] 刘霞, 土壤墒情预报模型应用研究[D]. 河海大学, 2005, 11~27 [9] 李远华, 实时灌溉预报的方法及应用[J]. 水利学报, 1994,(2)
[10] 汪志农, 康绍忠, 熊运章等. 灌溉预报与节水灌溉决策专家系统的研究[J].
节水灌溉, 2001, (1)
[11] 董斌, 李远华, 肖云海, 棉花耗水量实时预报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1998, (1)
[12] 郭元裕, 农田水利学[M]. 武汉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6, 55~60
[13] 王飞, 李彦杰, 马琳等, 棉田土壤水分动态数值模拟机灌水指标的确定[J].
新疆气象 2002, 23
[14] 范嘉泉, 郑剑非, 土壤水分的系统动态模拟[J].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7, 4 [15] 吴孔明, 刘孝纯, 棉花生育的积温模型[J]. 华北农学报, 1996, 11 [16] 吴普特, 牛文全, 节水灌溉与自动控制技术[M]. 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
学与工程出版中心, 2002
[17] 张立祯, 曹卫星, 张思平等, 基于生理发育时间的棉花生育期模拟模型[J].
棉花学报, 2003,15(2)
[18] 张立祯., 基于过程的棉花生长发育模拟模型[D]. 南京农业大学, 2002,
43~98
[19] 马富裕, 棉铃发育及纤维品质形成的生态效应于模拟研究[D]. 南京农业大
学, 2004
[20] 潘洁, 小麦生长模拟与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05,81~117
[21] 夏继红, 严忠民, 周明耀等, 农田灌溉决策支持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河海大学学报, 2001, 6(29):5~9
[22] 严定春, 水稻管理知识模型及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04, 79~89
[23] 董钻, 沈秀瑛, 作物栽培学总论[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25~50 [24] 陈长青, 周治国, 农业知识模型研究初探[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4, 20
[25] 汪志农, 吕宏兴, 王密侠等, 节水灌溉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 中国
工程科学, 2001, 3
[26] 王巧丽, 楚俊菊, 国内农业节水灌溉现状与发展[J]. 山西水利, 2003 [27] 慕彩芸, 覆膜滴灌棉田蒸散量的模拟研究[D]. 石河子大学, 2005, 26~30 [28] 王玉宝, 何武全, 尚虎君. GIS 技术在管区灌溉管理中的应用[J]. 西北水资
源与水工程, 2003, 14
[29] 王德次, 节水灌溉综合评价决策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武汉水利电力
大学,1997,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