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七章 感觉
第一节 视觉
一、视觉刺激 (一)视觉的物理刺激 1.视觉的物理特征
在正常情况下,引起视觉的刺激物是光。可见光的波长大约是380nm(即紫色)到780nm(即红色)。 2.光源的种类
人类可见光的自然来源主要是太阳,夜视觉的自然光源来自月亮反射的太阳光,它们都是白光。除了自然光以外,还有不同的人造光源,比如电光源中的电灯。
3.单色光
日常生活中很少遇见单色光。但实验室中经常使用。通过三菱镜可以把白光分解,也可以使用滤光片等获得。 (二)光刺激的物理测量 1.光源强度的测量
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光量称为光通量。光源在给定方向上单位立体角中发射的光通量定义为光源在该方向上的光强度。在光度学中,光强度的单位是烛光。光强度为l烛光的一个点光源,在单位立体角内发射的光通量,定义为1流明(Im)。
常用的观测仪器是目视光度计。 2.光照度测量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1流明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l平方米表面上所产生的光的照度,称为1勒克斯(LX),也等于光强度为1烛光的光源在半径为l米的球表面上产生的光照度。 对光照度的测量,有光度计和照度计。 3.亮度的测量
亮度是指发光体表面的明亮程度。无论是发光体还是非发光体,都可以用亮度计测量其反射的亮度。 4.物理刺激的表示方法
(1)视网膜照度。视觉实验中常用视网膜照度表示刺激的物理强度。 (2)光强度等级。眼睛能接受的刺激范围很大,直接用物理量单位表示不很方便,所以用光强度等级表示。 5.其他测量 (1)反射系数; (2)透光系数; (3)密度。 二、视觉现象
(一)明视觉与暗视觉的区别 1.视觉的主要功能
解剖学已经证明,视网膜中含有两类感觉细胞: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两者执行不同的视觉功能。锥体视觉是明视觉,棒体视觉是暗视觉。在0.001尼特以下的亮度水平,基本上只有棒体细胞发挥作用,在1尼特以上的亮度水平,锥体细胞发挥主要作用,亮度水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称为中间视觉,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共同发挥作用。
2.关于明暗视觉的实验研究实例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1)为了验证“中央凹是夜盲”的实验。实验时先使眼睛暗适应,这时向中央凹投入一线弱光,用这种方法测得中央凹的阈限很高,而棒体细胞的阈限则很低,即在弱光中棒体细胞能识别,而锥体细胞则不能。
(2)不同光谱明暗感受性的研究。实验者通过自己的研究证明了明视觉和暗视觉的存在及一些特性。发现在同样功率的辐射下,在不同的光谱部位,表现出不同的明亮程度。
3.等能光谱感受性的研究
国际照明委员会先后规定了明视觉和暗视觉等能光谱相对明亮度曲线。 (二)明暗适应水平
锥体细胞暗适应较快,暗适应时感受性提高不大;棒体细胞暗适应较慢,感受性提高较大。一般光适应较快。 1.适应时瞳孔的变化
瞳孔的变化是视觉补偿光线强度的机制之一。 瞳孔的大小似乎还能反映神经系统的状态。 2.锥体与棒体适应及其实验方法
测定适应时的阈限要采用极限法渐增系列。测定锥体阈限时,要单独刺激锥体细胞。
(1)棒体细胞的适应。用暗适应仪或一个可以变化光亮的乳白色玻璃都可以测定。
(2)锥体细胞的适应。黑希特测定锥体的适应是用红色小十字作为测量视野。用红光测定的结果并认为是锥体细胞的暗适应。 3.影响适应的因素
(1)适应前照明。照明越强或眼的光适应时间越长,完全适应所需要的时间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就越长。
(2)器质性病变。先天夜盲,暗适应减弱。 (3)维生素A缺乏,造成夜视盲。
(4)年龄因素。个体在20~30岁时感受性高,以后有所下降。 (5)感官的相互作用。其他感官的影响可以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 (6)红色护目镜有利于暗视觉。
(7)实验光的波长不同,得到不同的暗适应曲线。 (三)刺激的时间与空间因素
刺激的空间与时间对视觉有累积作用。 1.刺激的时间累积作用
Bunsen-Roscoe定律:光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乘积决定它的效果。 2.刺激的空间累积效应
对于视觉效果是否等于面积与强度的简单乘积,目前尚有争议。 (1)中央凹的累积作用; (2)分散点的累积作用。 3.视觉阈限的量子理论
现代物理学认为光是由原子形成的,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当把刺激限制在临界时间以内,又在很小的视网膜区域内时,决定阈限的主要因素是光量的总数。
(四)视觉后像
视觉后像是一种视觉现象,即当光刺激视觉器官时,所产生的兴奋并不随着刺激的终止而消失,而是在刺激停止后仍然维持若干时间。
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1.影响后像的因素
(1)刺激的强度越大后像越长; (2)视觉器官越疲劳后像越长;
(3)刺激的视网膜部位,中央凹比外周后像时间要长; (4)刺激作用的时间越长,后像延续时间越长。 2.实验中克服后像作用的具体办法
(1)亮度匹配实验,要求被试注视两个视场的交界处,使眼球不动,可以克服出现断续闪光的现象。
(2)颜色匹配实验,可以加长刺激的间隔时间,也可以缩短刺激的呈现时间或是减少刺激的强度。 (五)视觉的功能因素 1.视敏度
视敏度是视觉空间频率特性的一个方面,它指分辨空间两点或两线分离的能力。
(1)视敏度的计算;
(2)影响视敏度的因素主要有物理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三个方面; (3)有关视敏度的实验室研究方法,主要有最小视点法、最小可分法。 2.闪光融合频率
闪光融合频率是时间视敏度,是时间分辨力的一项良好指标。
(1)影响闪光融合频率的因素。影响闪光融合频率的因素有,正时相的强度和两个时相的差异、两个时相的时间比例、刺激面积的大小、视网膜的不同部位、其他感官的刺激、年龄、疲劳、缺氧以及双眼问的迁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