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方式的研究》
结题报告
市禅城区村尾学校 (2015年11月 30 日)
摘要
德育的实效性不高,德育过程缺乏美育的参与,是德育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德是美的核,美是德的表象。如何“创新德育工作观念、容和方法”,构建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生活化、常态化德育体系,使中小学生喜欢德育,是我校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
我校近几年开展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德育方式研究,就是试图通过构建美的课堂、开展美的活动、营造美的环境、塑造美的教师、练就美的领导、培育美的学生六个方面,丰富德育的容,创新德育的形式,探索德育过程美育化的途径和方法,建构美在其中的生活化、常态化的德育体系,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全校师生“美的意识”初步树立,校园“美的文化”有所积淀,师生的精神风貌向上。
实践证明,即使在一所民办学校中也是可以塑造“美的机体和精神”的,只要举办者和管理团队、教师队伍有着正确的教育理念,务实勤勉的教育精神,和美好的教育理想。
一、为什么进行这项研究?
(一)大批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人才培养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至2024年,我国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至2050年,将挺进中等发达的国家。从现在算起未来50年,我国需要大批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教育肩负的历史责任光荣而艰巨。究竟怎样培养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借鉴无数仁人志士的理论和实践,我们认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德育方式,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二)进城务工人子女也需要“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接受美好东西的滋润。
我校地处市禅城区的城乡结合部工业开发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相对城区比较落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由于社会、家
庭各方面的原因所致,这些可爱又可怜的孩子们缺少美的事物光顾。我们是抱着一种对务工人子女恻隐之心的爱的情结提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旨在利用一切美的因素来使我们的学生也能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并且在一系列的美育学习和实际活动中培养美的人。
(三)今天研究和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宏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救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人文精神缺失的严重问题。
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时期伟大的美学家席勒,从美育的独特视角对资本主义现代性进行审美批判,在当代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尖锐地批判了所谓现代性所导致的人性分裂和艺术低俗的弊端。他说:“在现时代,欲求占了统治地位,把堕落了的人性置于它的专治之下。利益成了时代的伟大偶像,一切力量都要服侍它,一切天才都要拜倒在它的脚下” 。席勒的这种批判是非常深刻和具有普适性的,即便在今天仍不失其价值。
当代中国,以居安思危的眼光来看,是繁荣现象下隐患四伏的社会,物质文明虽然一派繁荣,但精神世界却十分荒废空虚。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浮躁喧嚣的年代,我们时时刻刻能体味到我们的思想精神领域,在人们的道德、伦理方面发生的种种病变,自私、虚伪、冷漠、腐败等等在一点点侵蚀着、败坏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灵魂。
正因为如此,党和国家提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而市禅城区规划的“强中心”发展战略,要求中小学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德育工作置于区域和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育人质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的基础教育的现实要求。
作为一所面向务工子女的草根民办学校,顺应大势,风正扬帆,把自己的学校搞好,把自己的小环境搞好,通过不懈的努力营造一所民办学校“美的机体和精神”,为“美的社会建设”尽一点点绵薄之力,当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二、关于这项研究的现状、依据、概念的界定和意义、特点
(一)现状趋势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八个字是教育美学精神的一种概括。
目前教育界对教育美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出现了一些比较系统的理论方面的专著。如青年学者叶学良在1989年撰写了一部我国先期的教育美学专著——《教育美学》;师大学的何齐宗在其专著《教育美学》中对教学美学的中心问题——“教育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还有《教育美学导论》(钟以俊、焦凤君、1991)、《教育美学》(光审、林逢祺、2000)等和一些分学科的美学专著,如《课堂美学初探》(周继尧、1989)等等。但是来自鲜活实践的行为研究比较欠缺。本课题试图紧密结合民办中小学的特点,侧重在常态的教育教学行为实践中怎样进行“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研究。
(二)理论依据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都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美育。春秋时期孔子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美育取代”。前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 行知的美育思想和实践则要求把培养“真、善、美”的人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把教育事业作为美的事业,把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作为教育者神圣的职责。
现代中国越来越重视美育。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这是党和国家最高层用红头文件的形式界定了美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也从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方式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政策的支撑。
(三)概念界定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简单说就是用美涵养人的道德品格,用美培育全面发展的现代人。
从素质教育的构成来看,完美人格的塑造,优良品德的冶,健康个性的发展,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思想的培育,心灵的教化,生活的导引,做人的训导等皆在\以美养德\的涵之列。“以美育人”,即用美的文化感染人,用美的艺术熏人,用美的形象塑造人,用美的活动引导人,用美的教育成就人。
(四)课题意义
本课题研究将从美的意识培育入手,紧密依托学校教育教学的常态生活,以美启智,以美导善,以美化情,构建我校“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德育机制,实现我校“孝、善、真、美”的育人目标,形成我校以美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特色。
(五)课题特点
本课题旨在培养教师有意识、有目的、主动自觉地运用美育的特殊功能,把美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中自觉地渗透美育,使欣赏美、喜欢美、创造美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和意志品格,化在师生的血液中。
三、怎样进行这项研究?
主要是采用行动研究法,紧密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活动和管理进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渗透美育,培养师生的审美需求、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提升师生的审美品位和审美涵,培育师生的在美德。
课题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2013年2月――2013年6月)。主要工作是学习有关美育与学校教育教学全面育人关系方面的资料,2012年10月份校长提出要开展“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方式研究的设想,2013年1月份撰写了“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方式课题研究方案,并聘请专家担任本课题的顾问,咨询课题研究的方向及重点。
第二,实施阶段(2013月9月――2015年7月)按照方案开展课题具体容的行动研究,并于2013年12月正式立项为市级课题,接着综合运用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开展构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德育模式实践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注意积累相关研究素材,建立课题研究档案。
第三,总结提炼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2月)
1、整理课题研究成果并汇编成册,写出结题报告,为课题成果鉴定做好充分准备。
2、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在“构建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容”思想的统领下,我校课题研究的基本容和过程如下: (一)构建美的课堂
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 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说:“各门学科无不于智育作用之中,含有美育之元素”。
各科教学,是实施美的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主阵地,因此需要我们构建美的课堂。
我校把课堂教学作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主渠道,把学科组的主要功能放在“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课题研究上。研究的方向是: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观点学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在各科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时机和做法:
1、备课时要从审美的意识出发,积极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并且研究确定施教过程中的美育手段;
2、上课时要以美的形式展现教学容,讲求语言美,声音美,情境美,板书美,把简洁的容和美观的形式结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此,我们制定了教案编写要求,教案编写要符合“五要素”精神:
(1)挖掘美
教师备课钻研教材时,要以每个容(每篇课文、每节教材等,下同)为单位,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
(2)揭示美
在教学目的、任务中简要地把美的因素向学生揭示出来(用大屏幕、小黑板等);
(3)渗透美
在教学设计时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美的因素,并且在教学步骤、环节中标示出来;
(4)展示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运用自己的语言、情感和图片、音乐、视频等向学生展示美;
(5)反思美
自己想写的“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课堂教学随记; (二)开展美的活动
“美的活动”是学校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策略是:
1、从美的视角切入,自我养成,展示美丽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