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马克思复习提纲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理论来源

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

社会两极分化,工人极端困苦 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

4、马克思最重要的两大理论发现: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说 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能发展才能个更好的坚持 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教条式的对待马克思主义,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能丢,要搞清楚,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适应实践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第一章 1、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体现在(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

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与唯心论、宗教神学根本对立的,是与二元论对立的,是与科学的实践观相统一的,它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3、理解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中第一性的东西,是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则是社会

存在的派生物,是第二性东西。

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是第一性的,社会存在是第二性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唯心史观否认:否认社会发展的物质根源,否认社会发展有其本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否认阶级社会中存在的阶级斗争及其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

4、唯物主义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认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表现在(1)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5、事物的普遍联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

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而存在的

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具有多样性。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费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联系具有条件性。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有利条件支持和促进事物的发展和人的活动,不利条件制约和阻碍事物的发展和人的活动。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在条件面前并不是消极无为的,经过努力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改变和创造条件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6、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7、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三种情形: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8、质变与量变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9、掌握辩证的否定观

基本内容: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第二章 1、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的关系

实践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是实践活动中自 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担负着设定实践目的、操作实践中介、改造客观主体的任务。实践客体是指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客体与客观存在的事物不完全等同,客观事物只有在被接纳入主体实践活动的范围之内,为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并与主体相互作用时才成为现实的实践客体。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其中实践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认识的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首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认识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所谓认识过程,就是人们在改造客观对象的实践中能动地反映对象的过程。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改造,说到底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获得一定的价值。

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感觉、知觉、表象

4、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5、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即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理性认识的过程。

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6、唯理论和经验论 7、真理的相对性

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

含义:一是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二是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

8、真理与谬误

真理与谬误是互相对立的,这是就认识确定的对象和范围来说的。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又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9、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正确的认识世界是有效地改造世界的必要前提。人们只有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据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

1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第三章 1、唯物主义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认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社会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产过程及条件的反映。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世界的反映。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社会意

识内容的相互影响及各有的历史继承性

2、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

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方式是划分社会类型的基本标志。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构成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5、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科学技术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于人类,科学技术的作用既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到一定主观条件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人们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6、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表现为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的对立

7、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普通人物和历史人物。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深刻影响,甚至有时能决定个别历史事件的结局,从而导致历史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重大变化,

杰出人物是历史任务重推动历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或起重要作用的人

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历史分析法、阶级分析法)

第四章 1、使用价值、价值、价格、交换价值、交换价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间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2、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各个商品生产者耗费在同一种商品上的各自的劳动时间

3、价值规律、劳动力的价值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价值规律作用表现在: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4、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及比较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7、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

⑴来自对本国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

⑵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得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⑶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海外利润;

⑷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

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资本主义工资其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9、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经济危机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10、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职能

对内:实行政治统治职能、社会公共管理职能

对外: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进行国际交往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职能

11、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实质:资本主义是私有制,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享有

的民主,是少数人的狭隘的、虚伪的民主。资本主义国家是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它的任务在于保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议会制度、普选制度和政党制度,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主要内容。

12、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答:资本主义制度既是以资本家为主体的社会制度。在经济制度上,表现为以私有经济主导;在分配方式上,主张按生产要素分配;在政治上,表现为资产阶级为政治活动的主体,政府体现资产阶级利益。 资本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局限性:其一,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其二,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其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其四,政党恶斗相互掣肘,决策效率低,激化社会矛盾。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第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第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

第五章 1、垄断条件下的竞争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的原因: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特点: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激烈、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它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3、金融寡头的垄断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他们支配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上层建筑,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统治者。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所谓参与制,即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金融寡头在掌握了经济上的控制权后,又在政治上进一步控制上层建筑,利用政权的力量来加强其统治地位。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来实现的。这种联合有多种途径,如金融寡头直接出马或者把自己的代理人送进政府和议会,通过掌握政权,利用政治力量为其垄断统治服务;或者是收买政府高官和国会议员,让他们在其政治活动中为金融寡头的利益服务;或者聘请曾在政府任职的高官到公司担任高级职务等。金融寡头还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构等方式来对政府的政策施加影响,并通过掌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科学教育,文化体育等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以左右国家的内政外交及社会生活。

马克思复习提纲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理论来源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143x6zzf238gut0xsx29kcek7hlwh013z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