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浅谈语文教育生活化的实施途径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浅谈语文教育生活化的实施途径

作者:江月

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7年第07期

摘 要: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学习与生活世界是紧密相连的,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回归生活。然而现在语文教育的目标、形式和内容出现一些背离生活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从语言和文字、文学和素养、教师和学生、教材和活动等几个要素来探讨语文回归生活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育 生活 实施途径

语文是以言语为根本的包括文字、文学、文章、文化等多元素构成的一个综合体,它是一个教育科目,它的中心是人。语文学习与人类生活是通过人紧密相连的,生活是语文教育的归宿,我们的生活包围在语文之中。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也在生活中应用语文,语文学习要回归生活就必须让语文学习中的各个要素回归生活。 一、语文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关系 (一)人与语言的关系

人生活在世界之中,也生活在语言之中。人的生活离不开语言,语言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与语言的关系中外很多教育家都做了一些探讨。

卡希尔在《语言与神话》中说:“语言从我们生命伊始,意识初来,就围绕着我们……语言犹如我们的思想和感情、知觉和概念得以生存的精神空气。在此之外,我们就不能呼吸。”世界中的事物用語言命名之后仿佛赋予了它存在的意义,可以说语言所到达的界限就是人类世界的界限。[1]

刘铁芳在《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一书中讲到,“语言向人开启了‘世界’,开启了人和世界万事万物存在的关系,这种关系总体的发生便构成了历史。语言中蕴藏着世界的意义,也蕴藏着历史的价值与意义,历史保存并活在语言中。语言不仅使人有了世界,也使人有了历史。……我们生活在世界和历史中,我们也生活在语言中。”正是这样人才和动物区别开来,语言创造的文化得以上升到我们自己的世界,“人文”的世界。[2]

维特根斯坦主要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来阐述一种新的“生活形式”。他说:“只有与生活形式浑然一体的日常语言才是人们应该关注的对象,从而在西方语言哲学中实现了语言回归人、回归日常生活、回归社会实践的转向。”[3]在他看来,语言的使用就是一种“生活形式”。

(二)语文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关系

语文作为一门母语学习的基础学科,它和生活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也处处体现着生活。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很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呼吁语文教育要联系生活,提出了“语文教育生活化”“生活化语文教学”“大语文教育观”,等等。

著名的语言教育家张志公认为:从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来看,得自课内和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有30%来自课内,70%来自课外。[4]

吕叔湘曾说过:“语文课与别的课有所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在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到语文。”[5]他认为语文教育中的“少慢差费”现象其实就是没有将语文联系到生活,而语文教育不应该局限在课堂教学,应该走向生活。

叶圣陶提出“以公民生活为轴心的语文工具观”: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6]

张孝纯提出“大语文教育观”主张:“一体两翼,即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式的和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7] 二、语文教育背离生活的体现

语文教育和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极强的学科,更加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而我国语文教育虽然经过改革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而当前语文教育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与生活背离,其中表现在语文教育目标、形式和内容的背离。 (一)语文教育目标的背离

语文教育目标主要分为工具性的目标和文化性的目标。语文教育目标的背离首先体现在忽视语文的工具性上,语文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交际工具,它是我们人际交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我们许多人在生活中还是不能熟练地运用它。语文教学中虽然重视字词句的解释、正反义词的训练、概括段落大意提炼中心思想的讲解,等等,但是这些语言工具上的讲解大部分只是为了应用于考试,并没有联系到生活的语境中去,更没有真正重视语文工具性,因此更谈不上在生活中真正用好语文。

其次,目前语文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太忽视语文的文化功能,文化包括文字、文章、文学等,语文其本身不但是一种文化,而且它还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基本表现形式,但是近来社

会出现的道德问题,传统文化的遗失都是语文文化功能缺失的体现,也说明语文教育存在功利主义倾向严重的很多问题。 (二)语文教育形式的背离

语文和生活本来是融为一体的,但是单一的教学形式割裂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例如课堂教学模式僵化从而会陷入单调乏味;即使开展其他的活动课程也只重形式不重内容,这些都是语文教育形式出现的问题。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它的资源和机会应该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但是我们的语文教学过于单调。语文教育既然是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语文教育的形式也应该是多样化的,单一的课堂教育形式背离了语文教育的初衷,所以不仅要让语文教育形式多样,而且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在语文学习中体验生活。 (三)语文教育内容的背离

语文教育内容的背离体现在教材内容没有跟上时代,或者是因年代久远与现在价值观脱轨,等等,有些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近来语文教材改革中修订版的语文教科书有40%的内容被换掉,更强调时代性,而且内容多向传统文化倾斜,这也体现了语文教育内容贴近生活既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要强调与时代接轨。

三、语文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施途径 (一)让语言和文字“走进”生活

目前语文教育中,忽视语文的工具性,语文中字词句的讲解更多的是为应试而用,而在生活中忽视语文作为一种工具,有着阅读交流表达的作用,例如要能用精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更好地与别人交流的能力,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能够有公开演讲的能力,能规范地写通知、报告等应用文体的作文,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真正需要的。

好的语文学习要让语言和文字“走进”生活,回归生活的本质。一方面语文教育要深入生活,语文教材中“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学习板块就是针对语文应用知识的学习,交际的内容大多来自学生的生活,例如“给家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过生日应该怎样过,提出你的看法,然后评出最理想方案”,还可以设计一些讨论题“帮助家里干活应不应该收取报酬”等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学生才更有兴趣,才愿意说,才会有话说,说得更好。另一方面,语文学习就是要自觉地将生活资源转换为语文课程资源,让生活中处处都洋溢着语文的气息,例如语文教学中可以提问学生“电视上看到的广告语是通过什么方式让大家记住的?如果让你们自己写广告语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想法呢?”只有取自生活实际的语言,才能正确的面对生活,应用生活,理解生活。

浅谈语文教育生活化的实施途径

浅谈语文教育生活化的实施途径作者:江月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7年第07期摘要: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学习与生活世界是紧密相连的,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回归生活。然而现在语文教育的目标、形式和内容出现一些背离生活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从语言和文字、文学和素养、教师和学生、教材和活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12q627eju3cwgi893aj3uh255c6he00c5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