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一)什么是文化 1、文化的内涵
(1)广义的文化: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2)狭义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文化与经济、政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3)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4)文化的核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3、文化与文明
区别:(1)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2)文化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
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
联系:(1)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
(2)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 1 页 共 13 页
4、文化载体
(1)含义: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 (2)文化与文化载体的关系:
文化要通过载体来呈现。
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 (二)文化的功能 1、文化的四项功能:
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1)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2)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4)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2、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3、文化的重要性: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为前提。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1、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第 2 页 共 13 页
(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
(2)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①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②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1)核心思想理念: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 (2)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 (3)中华人文精神:包括促进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认识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 2、正确态度
(1)在当代中国,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今天,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
第 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