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陕西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75 3.46 3.58 3.35 2.88 3.23 3.46 3.31 3.25 2.66 3.10 3.19 3.43 3.37 3.63 3.42 3.15 3.33 3.44 3.39 3.51 21 9 33 26 18 14 12 6 11 30 23 9 34 28 22 17 6 13 8 19 33 略灰 略红 略黄 略黄 略黄 略黄 略黑 略黄 略黄 略黄 略白 略白 略黑 略黑 略红 略红 略黄 略黄 略黄 略黄 略黄 4.7 质量指标
4.7.1增加了等外级规定
容重小于640 g/L时,定为等外级,对于等外级不完善粒指标不作限定,由贸易双方确定;杂质、水分、色泽、气味等其他指标与等内级相同,以利于储存保管和提高粮食的利用率。 4.7.2其他变化
原标准中大粒粟和小粒粟容重分别设置,本次取消了大粒粟和小粒粟不同容重设置,统一以原标准中大粒粟容重为定等依据。
筛层改变后经检验,容重符合一等的样品占25.0%,符合二等的占40.0%,符合三等的占30.0%,符合等外级的占5.0%。中等以上的占65.0%;95%的样品杂质基本上在2.0%以内,超标样仅占5%;95%的样品不完善粒基本上在1.5%
6
以内,超标样也只占5%;水分均在13.5%以内,未有超标样。原标准各指标设置仍能满足现在实际需要。质量指标检验情况见表4。
表4 质量指标检验情况 杂质 其中 总量 矿物质 总量 虫蚀粒 生芽粒 病斑粒 生霉粒 不完善粒 其中 序号 容重 水分 破损粒 1 2 3 4 5 6 7 8 9 643 665 688 654 690 689 677 620 671 650 664 672 660 645 684 667 12.9 13.4 12.9 12.6 12.5 12.5 13.2 12.0 12.7 13.3 13.0 13.5 12.9 13.2 12.0 12.7 1.7 1.1 0.8 2.3 1.1 0.8 1.9 1.7 0.5 1.9 0.5 1.1 0.8 1.9 1.3 0.5 0.3 0.1 0.3 0.5 0.6 0.3 0.3 0.2 0.4 0.3 0.3 0.1 0.3 0.5 0.6 0.3 1.3 1.4 1.0 1.5 1.1 0.8 1.9 1.5 0.5 1.3 0.9 1.1 0.8 1.3 1.1 0.8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0.6 0.4 0.5 0.5 0.1 0.6 0.1 0.4 0.7 0.3 0.1 0.3 0.5 0.1 0.4 0.1 0.6 0.3 0.4 0.2 0.4 0.5 0.1 0.2 0.5 0.3 0.6 0.3 0.5 0.2 0.3 0.3 0.2 0.4 0.5 0.7 0.5 0.5 0.3 0.4 0.7 0.1 0.4 0.1 0.5 0.2 0.9 0.2 0.3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10 11 12 13 14 15 16 7
17 18 19 20 652 554 681 669 13.3 12.6 12.5 13.1 1.8 1.3 0.9 1.1 0.3 0.3 0.1 0.3 1.5 1.4 0.5 1.2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0.2 0.3 0.1 0.4 0.3 0.4 0.7 未检出 0.4 0.8 0.6 0.1 0.3
4.8 检验方法 4.8.1 容重检验
本次粟、黍、稷标准均有我所承担修订,为了使标准间相互协调,在不影响质量指标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检验器具数量,又兼顾标准间的相互统一,避免在检验过程中发生筛层用混用错现象,因此,将原标准中规定的下层筛孔径1.2 mm, 调整为孔径1.5 mm。与黍、稷所用筛层保持一致。
根据筛理理论分析,圆孔是按宽度或厚度分级的,从实测大粒粟、小粒粟的几何尺寸数据看,大粒粟宽度在1.86 mm ~1.98 mm之间,小粒粟宽度在1.62 mm ~1.88 mm之间。因此,选用直径1.5 mm圆孔筛层除去粟粒中的杂质,从理论上分析,大粒粟和小粒粟都不会漏下去。在实测的结果中,无论是大粒粟还是小粒粟,通过φ1.5 mm圆孔筛,留存在φ1.2 mm圆孔筛上的亦未检出完整粟粒。
通过φ1.5 mm、φ1.2 mm筛层的杂质分布状况见表5、1000g商品粟中各筛层杂质质量见表6
表5 通过φ1.5 mm、φ1.2 mm筛层的杂质分布状况 项 目 φ1.5/φ1.2 有机类 皮、 壳、 草籽 无机类 土、 煤渣、石头 粟粒 0 占杂质总量/% 5~30
表6 1000g商品粟中各筛层上的杂质质量 单位: g
8
筛层 差值 φ1.2 mm/- φ1.5 mm/- 1 0.74 5.33 6.07 2 0.86 2.45 3.31 3 1.07 2.69 3.76 4 1.35 1.61 2.96 5 0.93 3.13 4.06 6 0.58 0.93 1.51 7 2.96 0.95 3.91 8 0.42 1.11 1.53 9 0.45 0.50 0.95 10 0.61 0.87 1.48 11 1.98 2.29 4.27
粟的容重差异根据杂质类别及性质不同而在±3 g/L之间变化。对于除去细土类为主的杂质,采用孔径为1.5 mm的筛层所测的粟的容重较采用孔径为1.2 mm的筛层所测的粟的容重有下降的趋向;以除皮壳为主的杂质,采用孔径为1.5 mm的筛层所测的粟的容重较采用孔径为1.2 mm的筛层所测的粟的容重有上升的趋势,但变化均不大,筛孔改变后,新容重的正偏差占35.7%,负偏差占57.1%,与原来持平的占7.2%;筛孔变化造成容重偏差为0 g/L的样品占7.1%,偏差为±1 g/L的样品占35.7%,偏差为±2 g/L的样品占35.7%,偏差为±3 g/L的样品占14.4%,偏差为±4 g/L的样品占7.1%。由于称量筒中的杂质相对原筛层减少了0.042%~0.2%,因此,92.9%的样品所测容重偏差,在测量双试差范围以内变化,基本未受影响。筛层改变对容重变化的影响见表7。
表7 筛层改变对容重的影响
单位:g/L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筛层规格 原标准 638 659 636 610 667 674 657 674 657 680 668 637 654 修订后 639 655 637 609 665 672 655 672 655 678 668 639 655 差数 +1 -4 +1 -1 -2 -2 +2 -2 -2 -2 0 +3 +1 9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637 610 668 623 656 666 676 631 679 667 627 680 669 630 635 644 643 655 630 656 665 637 609 665 620 657 667 672 630 681 670 625 681 668 628 637 645 646 652 632 653 664 0 -1 -3 -3 +1 +1 -4 -1 +2 +3 -2 +1 -1 -2 +2 +1 +3 -3 +2 -3 -1 4.8.2类型、互混检验
原标准在分类中要求粳粟、糯粟纯度要达到95%以上,但粳粟、糯粟互混如何鉴别没有说明。在实际检测中,从感官上看,粟中混入的稷粒容易辨认,而粳粟和糯粟仅从皮色上很难分清。我们借鉴GB/T 5493中的稻米染色检验,利用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遇碘溶液会发生不同颜色反应的原理,来鉴别粟的粳性及糯性,取得了明显效果。
虽然GB/T 5493中的染色检验适用于白色的稻米,对于淡黄色或黄色的小米结果会怎样?经过反复试验,证明糯性粟的色泽,反应后变为棕红色,粳性粟的色泽,反映后变为深蓝色或黑色。实验过程中以稻米中的糯米和粳米色泽反应作为印证,粳糯粟先去壳制成糙米再碾成小米,经染色,同样的可得出了与大米相同的答案。这个结果和取样时掌握的粳糯粟的样品情况完全相符。通过实验,用 GB/T 5493中的染色法检验,来鉴别标准中粟的粳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