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期 草本 种名a、盖度a、多度a、平均高度 物候期 种名、盖度、频度、厚度、生物量 种名、盖度、频度、厚度、生物量 总初级生产力、净初级生产力 种类、个体数量、性比 地衣和苔藓 蓝藻 初级生产力 动物 大中型哺乳动物 小型哺乳动物 鸟类 爬行动物 野外定点目视观测法 直接测量法、样方法 野外定点目视观测法 样方法 样方法 卫星遥感+地面验证 连续观测 LY/T 1952 1次/年 LY/T 1952 连续观测 LY/T 1952 1次/年 1次/年 1次/年 HJ 710.2 参照HJ 710.2 两栖动物 昆虫 大中型土壤动物 微生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物 群落生物量 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多样性 注:a 为执行观测的核心指标,下同。 8.2 生境指标 8.2.1 荒漠概况指标
具体观测指标及方法见表2。
红外相机法、直数法 种名a、个体数量a、性比 样方法,笼捕、铗捕调查法,洞口计数法 种名、个体数量、性别、样线法、样方法 居留型 种名a、个体数量a、性比 样线法、样方法、栅栏陷阱法、人工覆盖物法、标记重捕法 种名、个体数量、性比、样线法、样方法 病症状况 种名、个体数量 样线法、陷阱法、马来氏网法、灯诱法 种名、密度、生物量等 样方法 底物诱导呼吸法 磷脂脂肪酸分析法 2~3次/年 HJ 710.3 2~3次/年 环境保护部2017年第84号公告 HJ 710.4 2次/年 1次/年 HJ 710.5 1次/年 1次/年 HJ 710.6 环境保护部2017年第84号公告 HJ 710.10 GB/T 32723 ISO/TS 29843.2 1次/年 1次/年 1次/年 指标类别 荒漠 植被类型 沙化特征 沙丘 沙丘特征 沙丘活动 表 2 总体概况观测指标及方法 观测指标 观测方法 二级类型面积占比a 卫星遥感+地面验证 沙化面积a、覆沙厚度a 卫星遥感+地面验证 沙丘类型a、沙丘高度a、沙丘全站仪 长度a、沙丘宽度a 水平移动距离a、移动方向a 详见附录D 5
观测频次 1次/年 1次/年 1次/年 1次/年 方法来源 LY/T 2508 LY/T 2508
8.2.2 大气、土壤和水文指标
大气、土壤、水文相关观测指标及方法见表3。 指标类别 天气气 象 气压 风 空气温 度 大气 空气湿度 地表温度 观测指标 晴a、多云a、阴a、雨a 气压a 风向a、风速a 实时温度a、最低温度a、最高温度a 相对湿度a 地面温度a、地面最低温度a、地面最高温度a 地面以下10 cm、20 cm、50 cm、100 cm温度a 降水量a、降水强度a 日照时数a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土类a 土壤含水量a 机械组成a 容重a 生物土壤结皮层a 风积厚度a 风蚀深度a 有机质含量a 表3 生境指标及观测方法 观测方法 人工观测 自动气象站 自动气象站 自动气象站 观测频次 方法来源 连续观测 GB/T 35224 连续观测 GB/T 35225 连续观测 GB/T 35227 连续观测 GB/T 35226 自动气象站 自动气象站 连续观测 GB/T 35226 连续观测 GB/T 35233 土壤温度 自动气象站 连续观测 GB/T 35233 降水 日照 土壤类型 土壤水分 土壤物理性质 自动气象站 自动气象站 人工观察 连续观测 GB/T 35228 连续观测 GB/T 35232 1次/3年 GB/T 17296 土壤 烘干法 土壤比重计法 环刀法 人工观测 人工观测 人工观测 重铬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 燃烧氧化-滴定法 元素分析仪法 电位法 凯氏法 自动定氮仪法 元素分析仪法 碱熔-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光焰光度法 硫酸钙浸提,酚二磺酸比色法 氯化钾浸提,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6
1次/年 1次/年 1次/年 1次/年 1次/年 1次/年 1次/年 LY/T 1952 NY/T 1121.3 NY/T 1121.4 GB/T 20483 GB/T 20483 GB/T 20483 HJ 615 HJ 658 JY/T 017 HJ 962 HJ 717 JY/T 017 HJ 632 LY/T 1253 LY/T 1234 LY/T 1230 土壤化学性质 pHa 全氮 1次/年 1次/年 全磷 全钾 硝态氮 1次/年 1次/年 1次/年
铵态氮 有效磷 速效钾 阳离子交换量 靛酚蓝比色法 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 乙酸铵交换,蒸馏-容量法(酸性与中性土壤) 氯化铵-乙酸铵交换,蒸馏-容量法(石灰性土壤) 蒸散仪 监测井 1次/年 1次/年 1次/年 1次/年 HJ 634 HJ 704 LY/T 1236 HJ 889 水文 水量 8.3 干扰指标
蒸散量a 地下水位a 连续观测 GB/T 35230 连续观测 GB/T 51040 具体观测指标及方法见表4。 指标类别 有害生物 鼠害 人为干扰 放牧 表4 干扰指标及观测方法 观测指标 观测方法 种类a、个体数量a 夹日法 鼠类洞穴数量a 计数法 家畜种类a、放养牲畜头数调查访问 a 牧区面积a 卫星遥感 a景点数量、景区人口容量调查访问 a 建筑面积a 卫星遥感 作物种类a、耕种频率a 调查访问 开垦面积a 卫星遥感 观测频次 1次/1年 1次/1年 1次/1年 1次/1年 1次/1年 1次/1年 1次/1年 1次/1年 方法来源 HJ 710.4 旅游开发 毁草开垦 9 数据处理和分析 9.1 数据记录
样地和各生物类群的观测记录表详见附录A和B。 9.2 数据处理
沙丘移动距离计算方法详见附录D,生物多样性分析方法详见附录C。 10 质量保证
10.1 样地设置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确定观测场、样地的面积和位置。样线和样方的设置要保证随机性和代表性。 10.2 野外观测质量控制
观测者应掌握观测的规范要求,参加相关专业培训,按时、按量、按要求完成各项观测和采样任务。数值测试和计算按GB/T 8170的规定执行。记录表格应装订成册,页码、内容齐全,字迹要清楚,需要更正时,应在错误数据(文字)上划一横线,在其上方写上正确内容,并在所划横线上加盖修改者姓名或者签字以示负责。 10.3 数据质量控制
建立数据审核程序,全面细致地审核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发现可疑、缺漏数据应及时补救,将各种数据转换成电子文档。将所有观测数据和文档进行备份。每半年检查并更新备份数据一次,防止由于储存介质问题引起数据丢失。
7
10.4 野外安全防护
购买必要的防护用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防止毒蛇和昆虫叮咬,必要时观测者必须提前接种疫苗。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方可进行观测,避免单人作业。 11 观测报告编制
荒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观测报告包括前言,观测区域概况,观测目标,工作组织,观测方法,生物多样性组成与结构、空间分布特点及面临的威胁,对策建议等。具体编写格式参见附录E。
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样地概况信息调查表
样地名称 样地代码 地理位置 样地建立时间 样地面积和形状 荒漠类型 气候条件 海拔 地貌类型 地形地貌 坡度 坡向 坡位 土壤类型 土壤状况 土壤母质 土壤剖面特征 区域植被类型 群落物种组成、群落总盖度(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和生物土壤结皮分盖度) 群落层片结构及各层优势物种 演替阶段 人为干扰类型 干扰强度
省(市、自治区) 县 乡(镇) 村 经度: 纬度: 1.砂质荒漠/沙漠;2.土质荒漠;3.砾质荒漠;4.盐漠;5.石漠 植被状况 开发建设()农牧渔业活动()环境污染()其他() 强()中()弱()无()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