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顾心怡 广元职工医学院,四川广元 628017
【摘 要】[摘要]目的 探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在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和2015学年在该校接受检体诊断学实验教学在职教育的10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教学方法差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3名,实验组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教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和实验考试成绩,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反馈。 结果 实验组学生期中理论考试成绩、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问卷显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在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理解记忆、知识融会贯通和提高分析判断能力、教学质量方面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诊断学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诊断学理论以及相关实践操作技能,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提升诊断学实验教学效果。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 【年(卷),期】2016(013)014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诊断学;实验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质量
诊断学教学是我校在职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之一。检体诊断学是诊断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因此检体诊断学的实验教学对在职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检体诊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也需要学生全面掌
握包含体格检查等在内的临床实践技能。“灌输式”教学是目前诊断学教学的主要模式,调查显示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被动接受教学内容,学生临床诊断技能和思维能力培养受到严重影响[2]。另一种教学方式则是沿用传统的理论和实践各自独立进行的教学方法,即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法课,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理论和实践脱节,教学效果亦不理想[3]。在该研究中,笔者对在我校接受在职教育的学生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旨在探讨该教学模式对提高检体诊断学实验教学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学年和2015学年在该校学习的106名在职学生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教学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名。实验组中男性31名、女性22名,年龄27~42岁,平均(34.4±9.0);对照组中男性29名、女性24名,年龄29~44岁,平均年龄(35.1±11.5)岁。比较两组学生的性别及年龄等基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学生均采用统一的教材,按照教学大纲统一进行授课,理论授课由同一老师进行教学。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模式,即依照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先进行理论教学,再进行实验实训教学,如依次安排头颈部检查教学、胸部检查教学、腹部检查教学和神经系统检查教学。实验组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具体授课方式为:(1)合理安排课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多少安排对应的课时。(2)利用教室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教学内容制成PPT多媒体课件,应用丰富的临床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讲解教学内容,由教师以病例为主线围绕教学
内容重点讲述各系统的基本病变特点和临床常见病基本诊断。(3)适时结合利用心肺模拟人、腹部模拟人等教学资源丰富学生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同时教师当场给学生做示范,边讲解理论边实际指导,再让学生互相练习。(4)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提问和评述,将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用专业理论知识来加以解释,指出学生在体格诊断中容易忽略的环节,帮助学生对所学的各种病变的特征进行横向比较,对差异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各种疾病的特点。(5)课前提问、总结,课后预习、复习,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授课结束后,进行操作考核,内容包括血压测量、甲状腺触诊、心肺和腹部等体格检查,评分标准均用书面整理出来。 1.3 考察指标
比较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包括期中理论考试成绩、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成绩;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两组学生的教学反馈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学生期中理论考试成绩、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教学反馈比较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