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汉至唐代的哲学-第2章 董仲舒【圣才出品】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二编 汉至唐代的哲学

第2章 董仲舒

2.1 复习笔记

董仲舒(前179~前104),广川(今河北枣强)人,西汉时期著名经学家、哲学家。董仲舒是先秦以后儒学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之一。他著作很多,主要有《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一、“人副天数”说1.“天”的多重属性(1)“天”具有自然属性

天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的根源,包括人在内的万物都是由“天”产生的。在这里“天”是指万物产生的总根源,而天创生万物的过程亦具体落实为阴阳、四时、五行的运行。天通过五行的相生相克的自然作用展示其自然的属性。

(2)天是神圣的主宰,是众神中的最高神

“天”具有神性,它是统摄百神的最高神,也是人间君王所最崇拜的至上神。换言之,“天”是一切自然神灵中的最高神。从这个意义上看,“天”所具有的神性与自然属性之间是可以相互贯通的。

(3)天还具有道德属性

①董仲舒“天论”最具特色的地方是突出天的道德属性。

②董仲舒将天的道德性界定为爱、乐、严、哀等人性化的具体属性。

1 / 9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③董仲舒认为,爱、乐、严、哀并不是人类独有的道德情感,天同样具有这些道德感受。爱乐严哀等情感原本并不是属于人的,而是属于天的道德属性。

2.人副天数(1)人副天数的含义

人副天数是指天按照自己的形象来创造人类的。或者换一个角度说,人类乃是模仿、类比他的“曾祖父”——天——而生育长养的。

①“数”是指天与人在构成的各个部分上的数量指标。

②“副”可以解释为“符合”,即人数符合天数;也可以解释为“副本”“模本”,即人是天的副本。

(2)人对天的模仿包括形体躯干和情感意志①从形体上看

人的首隆而圆,像天之圆;人的头发,像天之星辰;人的耳目,像天之明。天以一岁为一循环,人的身体有小的骨节366块,合于一年的日数;人有大的骨节l2块,合于一年的月数;人的身躯内有五脏,合于天的五行之数;外有四肢,合于一年的四时之数。

②从道德情感上看

“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春秋冬夏之类也”。人间的一切道德和情感都是来源于天的。甚至人类最重要的道德属性“仁”,也是源自于上天的。从终极的意义上讲,“仁”并不是人所自有的道德秉性,而是天所具有的道德特性。一言以蔽之——“为人者天”。

二、天人感应论

2 / 9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1.天人感应(1)天人感应的含义

天人感应是指人是效仿天的形象而产生的,人是天的副本,而天是人的“曾祖父”。因此,人与天是同类的。而“同类”事物之间会出现相感相动的现象。所以,天与人之间也存在相互感应的关系,即“天人感应”。

(2)董仲舒认为“天人感应”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①“天人感应”表现在个人与天的关系

有人在阴雨天气会出现腰酸腿痛的现象,董仲舒认为这是因为上天和人体都有阴有阳。在阴雨天气,天的阴气会占上风;人体内的阴气因为与天的阴气同类,就会发生感应。

②“天人感应”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人类社会的治乱与天道运行之间的关系上人类社会的治乱兴衰状况会影响到天道的运行;反过来,天也会通过灾异或祥瑞来体现它对人间社会治理情况的评判。这集中体现在董仲舒的“谴告”思想上:

a.天会降下灾异现象来谴告人间统治的过失;b.同样会降下祥瑞之兆来预示有德者的兴起。

因此,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乃是一个人作用于天、天作用于人的循环系统。 2.受命改制

(1)天子

①尽管“天人感应”是一个人作用于天、天作用于人的循环系统,但这里的“人”却不是一般的普通人,而是人问政治的最高统治者。董仲舒极为看重统治者在天人感应过程中的作用。为此,他专门用了一个词——“天子”来象征统治者。“天子”,就是原来的皇帝。

②天子受命于天,得到天的特别庇佑,他具有了特殊的神圣地位,就像是上天的儿子,

3 / 9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代表天来实行统治人间的职责。

③天是根据“天子”的德行和统治来给予赏罚奖惩,“天子”是祥瑞吉兆和灾异谴告的唯一合法承受者。

(2)“受命改制”①“受命改制”的来源

董仲舒继承了西周“以德配天”(当统治者德行高洁、教化有方时,他就会配享有天赐予的福命;当统治者悖德乱行、民生多艰时,天就会收回曾经赐予他的福命)的“受命”思想,并将其发展得更加精致,提出了“受命改制”的主张。

②“受命改制”的含义

一个新王朝之所以能够建立,根本原因在于其统治者“受命”于天,成为“天子”。天已经将福命从悖德乱行的原统治者那里收回,而重新赐给新王朝的统治者。新王朝的统治者既已接受天命、成为天子,必然要进行一些形式上的改变调整,以显示他受了新命。这就是“改制”。

(3)“三统三正”说

“改制”思想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三统三正”说的提出。董仲舒认为,每一个以“德”受命的王朝都必须用合乎这种“德”的方式来进行统治。

①“三统”,是黑统、白统、赤统;一定的“德”总是与一定的“统”相对的。每个新受命王朝在改变服制时,应该循环采用黑、白、赤三种颜色。

②“三正”,是寅正、丑正和子正。一个新的王朝受命,在它改变历法时,应该轮流采用夏历的寅(一月)、丑(十二月)、子(十一月)为一年的开始(正月)。

尽管董仲舒十分看重新兴的受命王朝在服制和历法上的相应调整,但是他又主张治理社会的根本原则和精神是永远不变的,因为它们就是天子“受命”所受的“命”之所在。

4 / 9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三、人性论与伦理学说1.人性论

受到孔子“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思想的影响,董仲舒主张人性是受自于天的,人性是“可养而不可改”的。

(1)董仲舒将人性分为三类①“圣人之性”

“圣人之性”即孔子所说的“上贤”之性,孟子讨论人性是从为数极少的居上的“圣人之性”着眼的,所以孟子相信人性本善。

②“斗筲之性”

“斗筲之性”则是孔子所说的“下愚”之性,苟子则是从人性的最低层(“斗筲之性”)着眼来规定人性,所以荀子相信人性本恶。

③“中民之性”

“中民之性”为数最多,它处在其中,是可上可下、能善能恶的,它是董仲舒人性论关注的核心,对于普通人(“中民”)而言,在他与生俱来的本性之中已经具有“善”的潜质。但是,这个“善”的潜质并不会自发、必然地演化为善性。

(2)董仲舒的人性论与荀子人性论的比较

董仲舒以“‘禾米’之喻”谈人性,认为人性为善,还需要王道教化。因而,对于人性的讨论最后落在了教化上。从形式上看,与荀子“化性起伪”的主张很接近。但荀子的人性教化把重心放在礼法制度上,而董仲舒的人性教化则是以“王”为核心。

2.纲常伦理思想(1)“王”

5 / 9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汉至唐代的哲学-第2章 董仲舒【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二编 汉至唐代的哲学第2章 董仲舒2.1 复习笔记董仲舒(前179~前104),广川(今河北枣强)人,西汉时期著名经学家、哲学家。董仲舒是先秦以后儒学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之一。他著作很多,主要有《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0msp13jr91qw0b8cvba7dd7d92whi01ao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