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ax2+bx+c+3=1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故④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与不等式,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11.B 【解析】 【分析】 【详解】
,CE=DE,CF=DF 解:由折叠的性质可得,∠EDF=∠C=60o 再由∠BDF+∠ADE=∠BDF+∠BFD=120o可得∠ADE=∠BFD,又因∠A=∠B=60o,
根据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可得△AED∽△BDF 所以
DEADAE??, DFBFBD设AD=a,BD=2a,AB=BC=CA=3a,
再设CE==DE=x,CF==DF=y,则AE=3a-x,BF=3a-y,
xa3a?x?? 所以
y3a?y2a整理可得ay=3ax-xy,2ax=3ay-xy,即xy=3ax-ay①,xy=3ay-2ax②; 把①代入②可得3ax-ay=3ay-2ax,所以5ax=4ay,
x4a4??, y5a5即
CE4= CF5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12.D 【解析】
试题分析:A、连接CE、DE,根据作图得到OC=OD,CE=DE.
∵在△EOC与△EOD中,OC=OD,CE=DE,OE=OE, ∴△EOC≌△EOD(SSS).
∴∠AOE=∠BOE,即射线OE是∠AOB的平分线,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作图得到OC=OD,
∴△COD是等腰三角形,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作图得到OC=OD,
又∵射线OE平分∠AOB,∴OE是CD的垂直平分线. ∴C、D两点关于OE所在直线对称,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作图不能得出CD平分OE,∴CD不是OE的平分线, ∴O、E两点关于CD所在直线不对称,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x≤1且x≠﹣1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分式有意义得:1﹣x≥0且x+1≠0,解得:x≤1且x≠﹣1.故答案为x≤1且x≠﹣1.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14.x≠3 【解析】 由题意得 x-3≠0, ∴x≠3. 15.4 【解析】 【详解】
∵AB=2cm,AB=AB1, ∴AB1=2cm,
∵四边形ABCD是矩形,AE=CE, ∴∠ABE=∠AB1E=90° ∵AE=CE ∴AB1=B1C ∴AC=4cm. 16.50° 【解析】
【分析】
根据等腰三角形顶角度数,可求出每个底角,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解答. 【详解】
解:∵AB=AC,∠BAC=80°, ∴∠B=∠C=(180°2=50°﹣80°)÷; ∵AD∥BC, ∴∠DAC=∠C=50°, 故答案为50°.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性质的应用,注意: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7.1.06×104 【解析】 【分析】
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
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 【详解】
104, 解:10600=1.06×104 故答案为:1.06×【点睛】
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 18.
1 3【解析】 【分析】
根据面积法:求出豆子落在黑色方格的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即可解答. 【详解】
∵共有15个方格,其中黑色方格占5个, ∴这粒豆子落在黑色方格中的概率是故答案为
51=, 1531. 3【点睛】
此题考查了几何概率的求法,利用概率=相应的面积与总面积之比求出是解题关键.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1)200人;(2)补图见解析;(3)分组后学生学习兴趣为“中”的所占的百分比为30%;对应扇形的. 圆心角为108°【解析】
试题分析:(1)用“极高”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即可解答; (2)求出“高”的人数,即可补全统计图;
(3)用“中”的人数?调查的学生人数,即可得到所占的百分比,所占的百分比?360,即可求出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试题解析:?1?50?25%?200(人).
o?2?学生学习兴趣为“高”的人数为:200?50?60?20?70(人).
补全统计图如下:
?3?分组后学生学习兴趣为“中”的所占的百分比为:
60?100%?30%. 200o 学生学习兴趣为“中”对应扇形的圆心角为:30%?360o?108.20.(1)sinB=【解析】 【分析】
213;(2)DE=1. 13(1)在Rt△ABD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再根据sinB=(2)由EF∥AD,BE=2AE,可得【详解】
(1)在Rt△ABD中,∵BD=DC=9,AD=6, ∴AB=BD?AD22AD计算即可; ABEFBFBE2???,求出EF、DF即可利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ADBDBA39?622AD6213==313,∴sinB==. AB31313(2)∵EF∥AD,BE=2AE,∴
EFBFBE2EFBF2???,∴??,∴EF=4,BF=6, ADBDBA3693∴DF=3,在Rt△DEF中,DE=EF2?DF2=42?32=1.
考点:1.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21.(1)y=﹣x2+x+2;(2)y=2x+2;(3)①线段BP与线段AE的关系是相互垂直;②点P的坐标为:
(﹣4+2,﹣8+4)或(﹣4﹣2,﹣8﹣4)或(0,﹣4)或(﹣,﹣4).
【解析】 【分析】
(1)将A(5,0)和点B(﹣3,﹣4)代入y=ax2+bx+2,即可求解;
(2)C点坐标为(0,2),把点B、C的坐标代入直线方程y=kx+b即可求解; (3)①AE直线的斜率kAE=2,而直线BC斜率的kAE=2即可求解;
②考虑当P点在线段BC上时和在线段BE上时两种情况,利用PM′=PM即可求解. 【详解】
(1)将A(5,0)和点B(﹣3,﹣4)代入y=ax2+bx+2, 解得:a=﹣
,b=
,
x2+
x+2;
故函数的表达式为y=﹣
(2)C点坐标为(0,2),把点B、C的坐标代入直线方程y=kx+b, 解得:k=2,b=2,
故: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为y=2x+2,
(3)①E是点B关于y轴的对称点,E坐标为(3,﹣4), 则AE直线的斜率kAE=2,而直线BC斜率的kAE=2, ∴AE∥BC,而EP⊥BC,∴BP⊥AE
而BP=AE,∴线段BP与线段AE的关系是相互垂直; ②设点P的横坐标为m, 当P点在线段BC上时,
P坐标为(m,2m+2),M坐标为(m,2),则PM=2m, 直线MM′⊥BC,∴kMM′=﹣,
直线MM′的方程为:y=﹣x+(2+m), 则M′坐标为(0,2+m)或(4+m,0), 由题意得:PM′=PM=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