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益生菌国内外的应用问答_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 什么是益生菌?有哪些法规管理益生菌制剂?

虽然存在科学共识,但对“益生菌”一词还没有法律定义。 目前通常采用的是FAO/WHO 2002年有关《食品中益生菌评价指南》中的定义,即服用一定数量后对人体有益的活的微生物。绝大多数益生菌是细菌,且主要是乳杆菌和双歧杆菌。

总的来说,益生菌制剂的相关法规可以根据地区来划分。

在美国,益生菌适合应用开发以下几类产品,即食品原料、食品、膳食补充剂和药品,适用哪一种法规取决于益生菌被应用于何种产品中。目前,在美国益生菌主要应用于膳食补充剂,需遵循《膳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案》,根据该法案,益生菌还不能进行健康声称。

在加拿大,为了规范益生菌在食品中的应用,以及食品中益生菌的健康声称、安全性和质量等监督管理,2009年4月加拿大出台了《食品中益生菌应用的指南文件》,该文件为目前为止唯一的有关益生菌的国家级的监督管理文件。根据该指南文件,益生菌可以进行健康声称。

在欧洲,益生菌产品受多种法规制约,如新资源食品、功能性食品、膳食补充剂及其健康声称等法规。《欧盟新资源食品规定》,只有自1997年5月以前有安全使用历史的益生菌菌种可以不经新资源食品许可而继续销售。尽管如此,由于新的营养和健康声称法规的出台,欧盟的法规体系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2007年7月1日生效的《EC 1924/2006 营养和健康声称法案》要求,截止2010年1月,所有的健康声称必须经过欧洲食品安全委员会(EFSA)的科学性评估,并提交欧盟公开发布(或拒绝)。许多益生菌资料已经提交欧盟,通常是单个的益生菌菌株,且都是对具体菌株来源与功能的研究。益生菌如开发膳食补充剂则需遵循2002年6月欧盟颁布的《欧盟膳食补充剂导则》。

日本是较早开始发展功能性食品的国家,1991年建立“特定保健用食品”的法律地位和注册程序,2001年开始实施“营养机能食品”制度,建立了一套包括营养机能食品、特定保健用食品、健康食品在内的三种不同的注册、监管模式。益生菌产品开发如需功能声称则需遵循“特定保健用食品”的相关法规。

在我国,益生菌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食品原料、食品、保健食品和药品中。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规定,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微生物以及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新品种均属于新资源食品,截止至2009年6月,共有13个益生菌菌株获得我国新资源食品许可。我国益生菌类保健食品明确规定,益生菌是指能促进肠内菌群生态平衡,对人体起有益作用的微生物;益生菌菌种必须是人体正常菌群的成员,可利用其活菌、死菌及其代谢产物。根据《生物制品管理规定》和《新生物制品审批办法》等条例规定,益生菌属一类生物制品,对其质量管理、质量标准和质量检定都应按生物制品规定要求进行。到现在为止,我国仍未对食品中的益生菌有明确规定,也不能进行健康声称。

2. 国际上有哪些益生菌、益生元的学术组织?其研究方向是什么?

总部位于美国的国际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学协会(ISAPP,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ssociation for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为非盈利组织,旨在提供益生菌和益生元相关的高质量和多学科的科学调查研究,同时促进益生菌和益生元的科学研究。其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有:①对免疫学的影响:包括上调免疫功能抑制感染或抑制肿瘤,下调免疫功能预防过敏或

炎症性肠病;②与癌症的关系:包括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和临床实验研究、作用机理以及基因毒性作用等;③益生菌和益生对胃肠道健康的改善: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了解益生菌和益生元对肠道微生物、生理和生化的影响;④作为功能性食品的健康作用;⑤对胃肠道疾病的影响:如急性胃肠炎(病毒、细菌),乳糖不耐症,腹泻,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伪膜炎,肠易激综合症等;⑥新兴研究方向:如在创伤愈合、泌尿道感染、自闭症、疫苗载体、皮肤微生物等方面的应用等;⑦益生菌的遗传性能: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等技术了解益生菌的遗传性能,并进一步整合益生性状;⑧益生菌的微生物相关问题:如分类学、自身稳定性能、质量保证措施、有效剂量、食物载体(食品、膳食补充剂)和耐药性等;⑨益生菌的有效性:建立有效的实验动物模型,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评价益生菌的有效性;⑩将来的需求:新型合生元产品的开发,增强结肠活性、具备多种生理功能产品的开发,低剂量形式、稳定应用、合理监控等技术开发等。

亚洲乳酸菌学会联盟于2000年成立,为非盈利组织,旨在为工业界和学术界提供交流平台,主要的学术活动是每2年召开1次亚洲乳酸菌会议,通过会议交流进一步提高乳酸菌研究水平。

3. 为什么需要补充益生菌?

补充益生菌以维持人体健康,主要基于以下两点原因: 1) 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改善人体健康

我们生活的环境到处都有微生物,人体同样如此。人体肠道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有10~40个属、100~400种和数以千计的微生物菌株,其中40~80%为活的微生物;其细菌数量达到100万亿个(1014个),是人体组织细胞数量的10~20倍,构成肠道生物屏障,参与物质代谢、营养转化和生物合成,改善肠道免疫屏障,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提高肠道有益菌数量,改善人体健康。 2) 益生菌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从而改善免疫系统功能。

足够多的科学研究证明益生菌在免疫系统方面的的健康作用如下:预防或缓解婴儿过敏和特异性免疫系统疾病;预防呼吸道感染(一般感冒、流感)等。临床研究表明,不同的益生菌菌株,如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等表现各自独特的免疫调节作用。最近研究发现,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可增强外科手术病人肠道免疫功能;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能够增强T细胞活性,可保护长跑运动员减少呼吸道疾病的风险;人体试验证实,干酪乳杆菌(L.casei)可以调节花粉的免疫反应,减轻发热症状等。

4. 什么情况下更应该补充益生菌?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很多破坏肠道有益菌的因素,比如环境污染,饮用经氯处理过的水、酒精及食物中的防腐剂,工作压力大,饮食不合理等,特别是每天吃的肉类、鱼类都含有抗生素(因饲料中含有)都会减弱肠道内的有益菌。如果能经常性地补充益生菌,让体内益生菌数量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对人体健康是非常有益的。下面是几种影响有益

菌的最主要的因素,如果有以下情形的话,就更应及时补充益生菌了:

(1)药物影响:抗生素是引起菌群失调的重要因素。其表现为有益菌,如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减少,条件致病菌增加,从而出现胀气、腹痛、便秘、腹泻等症状。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的程度与其进入体内的途径、疗程等因素有关。某些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属于免疫抑制剂,长期应用使机体免疫能力下降,也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2)放射性因素:放射性物质与放射线的应用对人类的影响是明显的,放射病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已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核能辐射、微波、移动电话、电脑等,均可引起生态失调或菌群失调。

(3)疾病的发作:平衡是一切事物正常存在的必要条件,不平衡就要出问题,机体内的微生态也是如此。细菌、酵母、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会引起体内菌群失调,如感染性腹泻、肠易激综合症、炎症性肠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溃疡和慢性胃炎、龋齿和牙周病、生殖系统感染、儿童胃和呼吸道感染以及皮肤感染等。在异常的生理状态下,诸如创伤、外科手术、放疗、休克、缺氧、精神紧张、环境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酗酒等等诸多因素,都有可能引起体内微生物菌群失调,破坏微生物平衡。

(4)水土不服:人们外出旅行,或迁居外地生活,有的人就会感到身体不适,发生厌食、呕吐、腹胀、腹痛、甚至腹泻不止等症状。这是由于生活环境使正常菌群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体内的正常菌群在种类、数量、毒力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平时与机体共存的致病菌得不到制约,就会使人生病;而有益菌也会受到抑制而减少,从而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用医学术语来说,就是“菌群失调症”。

(5)年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内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数量增加,于是科学家提出了“肠道年龄”的新概念。所谓肠道年龄,实际上就是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肠道内菌群分布变化的阶段反映,也是一种反映体质状况的健康数据。通过肠道内菌群之间的平衡程度,人们可以判断肠道是否有老化现象。

5. 国内外市场常见的益生菌制剂形式有哪些?

随着益生菌的保健作用越来越被消费者理解和接受,市场上益生菌制剂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由最初简单的液态发酵制剂、冻干粉末等逐渐发展出各种剂型和配方,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应用于食品中。①益生菌乳制品:各大品牌都推出了添加嗜酸乳杆菌、长双歧杆菌等活菌的酸奶,还有各种活菌乳酸菌饮料,如由干酪乳杆菌制成的乳酸菌饮料;②益生菌非乳制品饮料:欧洲及日本市场出现的益生菌发酵大豆饮料、益生菌果汁饮料、益生菌燕麦饮料等;③益生菌谷物食品:新一代的益生菌麦片及其它谷物食品,如在儿童营养麦片中添加益生菌和其它营养素;④益生菌蛋白粉:国内已有此类产品上市,在蛋白粉中添加益生菌和膳食纤维等;⑤此外还出现了益生菌巧克力、益生菌奶酪、益生菌冰淇淋等新产品。

(2)应用于保健食品及膳食补充剂中,益生菌和其它营养素或保健原料配合使用。①益生菌与益生元结合使用;②益生菌与多种维生素配合;③益生菌与矿物质配合使用;④益生菌与植物提取物配合;⑤益生菌其它热门保健食品原料结合,如ω-3脂肪酸、人参提取物、绿茶提取物和辅酶Q10等。

(3)应用于药品中,益生菌应用于药品的剂型相对比较传统,主要有粉末、胶囊、片剂几种,但产品所选用的菌株种类及活菌数量上有所区别。

(4)其它创新形式产品。①益生菌口香糖:有研究认为,益生菌用于口香糖有抑制龋齿的作用;②益生菌咀嚼片:可设计成各种水果、牛奶味的咀嚼片,口感香甜,增加风味;③含有益生菌的吸管:在饮料的吸管中加入益生菌粉,在开启后饮用时再逐渐溶解,可以很好地保持益生菌的活性,且食用方便;④含有益生菌的滴剂:主要针对婴幼儿设计的产品;⑤保存益生菌的通用瓶盖:与益生菌吸管类似,在饮料的瓶盖中保存益生菌粉,饮用时再溶解。

6. 益生菌产品有什么功能声称?

综合国内外研究结果,益生菌的保健作用一般可概括为: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机体营养吸收、提高免疫力、缓解过敏作用、降低胆固醇、预防生殖系统感染、预防肿瘤生长等。因此,市场上的益生菌产品功能集中在以下几点:

(1)肠胃系统健康:整肠作用是益生菌最直接的功能,此类功能的益生菌产品也最多,包括酸奶和乳酸菌饮料,以及很多可以替代抗生素用于治疗腹泻的临床药物。

(2)儿童健康:已上市的儿童益生菌产品有很多,主要功能为维持肠道健康、治疗小儿腹泻和便秘、助消化、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儿童生长发育和预防过敏等。

(3)促进矿物质吸收:有研究指出,益生菌可促进钙、铁等元素的吸收,所以很多膳食补充剂产品将益生菌与维生素矿物质进行复配,协同作用,营养更全面。

(4)抗氧化、抗衰老、美容作用:益生菌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具有排毒养颜的效果,市场上出现了很多针对女士的益生菌产品,配以胶原蛋白及一些抗氧化成分,有美容护肤及延缓衰老的作用,很受欢迎。

(5)缓解疲劳、增强抵抗力:已上市的具有缓解体力疲劳的益生菌产品主要是将益生菌与维生素、矿物质、西洋参等进行复配,目标人群为工作压力大、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成人。

(6)心血管系统健康: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困扰中老年人的一类常见疾病,大量研究表明,益生菌具有降胆固醇、降血压、降胆固醇的作用。此类功能的益生菌产品种类也很多,包括一些非乳发酵液体制剂和膳食补充剂等。

(7)此外,益生菌的保健作用还包括预防龋齿、预防生殖系统感染、预防呼吸道感染、缓解过敏症等,国外已出现了一些具有这些功能的产品,但目前在国内市场仍比较少见。

7. 益生菌制剂开发有哪些过程?

与其它功能食品或药品开发过程相似,益生菌制剂开发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即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但因其为活菌制剂,各个开发阶段有其特定的内容,具体如下:

1) 研究阶段:主要包括菌株采集和筛选。即采集含有益生菌的样本,经常规培养分离鉴定建立菌株数据库;采用高通量的体外筛选平台从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三方面筛选益生菌菌株;对筛选获得的菌株进行体内功能实验评价、作用机理研究和安全性评价;获得益生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相关资料。该阶段为最关键的开发过程,一般需要2~3年时间。

2) 开发阶段:主要评价生产技术性能,即筛选和优化发酵培养基和发酵工艺过程、筛

选和优化干燥保护剂(包括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和干燥工艺过程、以及载体系统的开发(如微胶囊包埋等)。该阶段对益生菌的产业化应用至关重要,一般需要半年到1年的时间。

3) 生产阶段:主要是生产工艺规程的各个步骤,即制备种子液和生长培养基、发酵、菌泥离心或过滤、乳化混合或微囊化包埋、干燥等。

4) 应用阶段:主要开发市场需求的产品,包括产品配方、包装、消费者教育等。 生产阶段和应用阶段时间主要取决于产品的法规符合性、益生菌的功效和市场需求量,如果产品符合法规、功效适宜于特定人群、且有潜在的市场需求,则时间会较长。

8. 如何筛选和评价益生菌的有效性?

严格地讲,“益生菌”一词仅可用于那些经人体临床试验证实可增进健康的活的微生物。益生菌最低标准必须满足以下几点:①益生菌具有种属特异性,即有关特定益生菌菌株的研究不能被应用于市场上任何益生菌的宣传;②益生菌必须是活的微生物;③在保质期内能保持足够的活菌数量,且不同批次之间差异很小;④人体对照试验研究证实有效。

根据上述标准,生产益生菌制剂的菌种必须经过严格筛选,采用良好的保存方法和科学管理,这是生产出高质量益生菌制剂的关键。

有关益生菌有效性的筛选评估主要基于体外和动物实验两个方面。体外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耐受性,即在模拟人体胃肠道下的耐受性,特别是耐胃酸和耐胆汁盐性能;②抑制致病菌性能,即抑制致病菌代谢物的产生、抑制致病菌繁殖、抑制致病菌生长等;③黏附性能,体外评估对黏液和/或肠上皮细胞的黏附;④脱毒性能,即结合和降解真菌毒素和环境毒素等的能力;⑤免疫调节性能,即评估益生菌对模型细胞,如PBMCs、HT-29等的免疫因子的影响。动物实验评价主要采用动物模型研究其抗感染(抗致病菌和轮状病毒感染)、免疫调节和增强、纠正肠道紊乱、改善炎症性肠病症状等生理功能。

9. 有哪些技术可以提高益生菌制剂的稳定性?

由于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制剂质量与活菌数量密切相关,因此,如何使益生菌在加工过程、运输贮存过程和胃肠道耐受性等方面保证高活菌数量对益生菌制剂的质量非常关键。益生菌对环境应激非常敏感,特别对水分活度、氧化还原作用、温度和酸等应激因子的影响最为明显。为了确保益生菌的商业化价值,益生菌菌种的筛选不仅仅基于功能性指标进行评价,而且要更多的对其技术性能,如工业化生产时培养液的活菌数量、发酵液浓缩和冷冻干燥时的存活力等指标进行评估。

为了解决环境应激对益生菌稳定性的影响,以下技术非常关键:

1) 高密度培养技术。近年来,高密度培养是制备高活性益生菌的核心技术,也是益生菌能否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实现规模生产的关键性因素。

2) 代谢调控技术。代谢调控可以最大程度地激活耐热、耐酸等应激蛋白表达,提高菌株抗环境应激能力。在实现高密度培养的同时,保持益生菌适合应用的生理状态和良好功能也是非常关键的。为了减少环境应激中的温度、酸、氧等因素对益生菌功能的负面影响,在高密度培养的同时,必须兼顾益生菌的耐热、耐酸、耐氧等能力的提高。研究表明,益生菌的稳定性主要由其胞内各种应激蛋白水平决定,可通过采用多种亚致死压力应激提高细胞内

益生菌国内外的应用问答_

1.什么是益生菌?有哪些法规管理益生菌制剂?虽然存在科学共识,但对“益生菌”一词还没有法律定义。目前通常采用的是FAO/WHO2002年有关《食品中益生菌评价指南》中的定义,即服用一定数量后对人体有益的活的微生物。绝大多数益生菌是细菌,且主要是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总的来说,益生菌制剂的相关法规可以根据地区来划分。在美国,益生菌适合应用开发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0j5k22ibw1symv1jbv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