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11《领导科学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好官一定要是好人,但好人未必是好官”,这句话强调了领导工作的(B )。 A.道德属性 B.专业属性 C.权力本位 D.好人主义 2.领导具有双重属性,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B )。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权力属性 D.服务属性 3.权变领导理论的研究重点在( D )。
A.领导者的个性特质 B.不同领导行为和领导风格对领导绩效的影响 C.领导者的影响力 D.领导者、被领导者的行为和领导环境的关系
4.( C )是因为拥有他人所不具备的经验、信息和技能,因此在活动中将更有发言权和威望,使得其他人会听从他的意见和指挥的一种权力。
A.强制权力 B.合法权力 C.专家权力 D.奖励权力 5.领导者实施领导活动的载体是( C)。
A.领导方法 B.领导职能 C.领导体制 D.领导作风 6.下面不属于领导环境的特点的是( D )。
A.客观性 B.动态性 C.复杂性 D.持续性
7.按照环境的基本性质划分,领导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A )。 A.社会环境 B.人文环境 C.国内环境 D.国外环境 8.( A )是领导的核心和灵魂,并且贯穿于领导过程之中。 A.决策 B.用人 C.沟通 D.授权
9.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询意见的决策方法是(D )。
A.试验决策法 B.头脑风暴法 C.决策树法 D.德尔菲法 10.领导效能考评方法中最能体现党的群众路线的是( D )。 A.目标考评法 B.模拟考评法 C.比较考评法 D.群众评议法
2.已知决策方案所需的条件,但每种方案的执行都有可能出现不同后果,多种后果的出现有一定的概率,这种决策称之为( B )。A.确定型决策 B.风险型决策 C.不确定型决策 D.程序决策 4.民主气息浓厚、合作精神很强的组织一般采取( C )沟通渠道模式。 A.链式 B.轮式 C.全通道式 D.非正式 5.领导者实施领导活动的载体是( C)。
A.领导方法 B.领导职能 C.领导体制 D.领导作风 6.领导具有双重属性,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B )。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权力属性 D.服务属性 7.按照环境的基本性质划分,领导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A )。 A.社会环境 B.人文环境 C.国内环境 D.国外环境
8.( A )是领导的核心和灵魂,并且贯穿于领导过程之中。 A.决策 B.用人 C.沟通 D.授权
9.领导效能考评方法中最能体现党的群众路线的是(D )。 A.目标考评法 B.模拟考评法 C.比较考评法 D.群众评议法 10.根据决策核心的人数来进行划分,领导体制可分为( B )。
A.层级制和职能制 B.一长制与委员会制 C.集权制与分权制 D.完整制与分散制 二、多项选择题
11.领导者的职位权力可细分为( ACD )。
A.合法权力 B.专家权力 C.强制权力 D.奖励权力 E.参照权力 12.领导者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 ABCDE )。
A.政治素质 B.道德素质 C.知识素质 D.能力素质 E.身体和心理素质 13.领导关系的主要形式有( ABCDE )。
A.指挥与服从关系 B.沟通与信任关系 C.合作与支持关系 D.评价与监督关系 E.动态发展与转化关系 14.领导的内部环境包括( ABCDE )。
A.组织的性质 B.组织文化 C.领导者 D.被领导者 E.组织条件 15.按决策的主体分类,决策可分为( DE )。
A.战略决策 B.战术决策 C.业务决策 D.集体决策 E.个人决策 16.领导者授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ABCD )。
A.减轻领导者的负担 B.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C.为下属提供机遇 D.明确下属权力和责任 E.免除领导者的责任
17.领导者激励下属需遵循的原则有( ABCD )。
A.适度性原则 B.针对性原则 C.时效性原则 D.公平性原则 E.监控性原则 18.团队具备的特征有( ABCD )。
A.团队拥有共同认可的目标 B.团队合作实现高效率 C.合理的分工与协作 D.积极参与和合作的团队文化 E.通过考核评定个人业绩
19.为保证领导效能考核的正常开展,应当注意以下原则( ABCD )。
A.民主参与原则 B.适度集中原则 C.客观公正原则 D.重视实绩原则 E.权责对等原则 20.领导监督的常用方法主要有( ABCD )。
A.统计分析监督法 B.专题调查法 C.现场监督法 D.民主监督法 E.360度反馈评价法 11.克服领导者授权障碍的对策主要有( ABCDE )。
A.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领导者水平 B.改变领导观念,转变工作作风 C.调整工作方式,采用科学方法 D.建立科学程序,合理授权工作 E.改革组织结构,提升组织文化 12.关于领导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BCDE )。
A.领导效能是领导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B.领导效能是推动领导活动的动力 C.领导效能是衡量领导活动成败的重要尺度 D.领导效能是考核领导者的客观依据
E.领导效能是指领导活动及其构成要素自身所蕴藏的有效能力,以及这些有效功能在对领导活动发挥有利作用时所获取的有效成果或成效。
13.领导用人的原则包括(ABCDE )。
A.用人不疑原则 B.德才兼备原则 C.扬长避短原则 D.人尽其才原则 E.人才互补原则 14.未来领导的主要发展趋势有( ABCD )。
A.从单向领导到双向领导 B.从刚性化领导到柔性化领导 C.从单一文化领导到跨文化领导 D.从领导到服务 E.从服务到领导
15.按照组织系统划分,领导沟通可分为(DE )。
A.下行沟通 B.上行沟通 C.平行沟通 D.正式沟通 E.非正式沟通 三、简答题
21.试比较集权制与分权制的优缺点。
答:(1)集权制是指所有领导工作的最后决策权都集中在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者手中,下级必须完全按照上级的决定办事;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或下级领导者在自己的职责权限范围内,有权自主地决定问题,上级对下级权限内的事务不加干涉的领导体制。
(2)集权制的优点:政令统一、标准一致、优势集中,能统筹全局、兼顾其他,指挥方便、令行禁止;分权制的优点:使下级机关和领导者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其主管能动性,减轻上级的工作负担,有利于下级领导者的成长。 (3)集权制的缺点:不能随机制宜,抑制个性,忽略特殊,缺乏弹性和灵活性,不利于调动各层级领导者的积极性;分权制的缺点:各自独立、政令不一、本位主义,以权谋私,造成内部协调困难,损害整体利益。 22.简述领导环境对领导活动的影响。
答:(1)领导环境为领导活动的开展提供资源 (2)领导环境为领导关系的形成提供框架 (3)领导环境为领导成效的实现提供保障 (4)领导环境为领导者提供发展的舞台 (5)领导环境的变化促使领导变革的产生 23.简述领导效能的含义及作用。
领导效能是指领导活动及其构成要素自身所蕴藏的有效能力,以及这些有效功能在对领导活动发挥有利作用时所获取的有效成果或成效。
(1)领导效能是领导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2)领导效能是推动领导活动的动力 (3)领导效能是衡量领导活动成败的重要尺度 (4)领导效能是考核领导者的客观依据
24.领导变革是一个复杂的程序,如何实现领导变革? (1)环境扫描和分析 (2)信息的处理 (3)形成领导变革方案 (4)实施领导变革
(5)领导变革的反馈与控制 16.授权对领导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答:(1)减少领导者的负担,使其从烦琐的事务中解出来,集中时间、精力处理重大问题;
(2)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下属的工热情;
(3)给下属提供发挥才干、大显身手的机会,也给领导者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创造条件; (4)明确权力与责任; (5)有利于改善上下级关系。
17.什么是被领导者?被领导者具有怎样的作用?
答:(1)被领导者是指在领导活动中与领导者拥有共同的利益或信仰、执行具体决策方案并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者,
是构成领导行为不可或缺的主体。
(2)被领导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被领导者和领导者共同构成领导活动的主体; 被领导者是领导活动得以推行的中介力量; 被领导者是组织目标得以最终完成的决定性力量。 18.何谓领导沟通?领导沟通有哪些作用?
答:(1)领导沟通是指领导活动群体中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和交换过程,既包括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领导者与
领导者之间也包括被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信息交流。
(2)沟通在领导工作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作用:领导沟通是联系和协调各要素的凝聚剂;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提高员工满意度的基本途径;领导沟通是组织控制的有效保证。 19.什么是领导监督?领导监督的方法有哪些?
(1)领导监督是指领导者通过一定的领导组织和领导手段实现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领导者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相互监察与督促,以保证领导职能的正确贯彻执行,最终实现领导目标的一种职能活动。 (2)领导监督的方法有:统计分析监督法;专题调查法;现场监督法;民主监督法。 四、论述题
25.试论领导者的决策过程。
答:领导者的决策过程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即收集情报阶段;拟定方案阶段;选定方案阶段;实施和监督阶段。 (1)收集情报阶段。这个阶段是决策过程的初始阶段,主要通过收集组织所处环境中有关决策的各方面情报并加以分析,以便为拟定和选择备选方案提供依据。主要工作包括识别问题、诊断原因和识别目标三项具体活动。目标是拟定方案的前提。
(2)拟定方案阶段。当问题和机会被识破后,领导者就应当按照拟定的目标,拟定解决问题和利用机会的行动方案。拟定方案的过程需要领导者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利用自身的经验、知识、洞察和判断,依靠对环境的把握和分析,以实验和模拟为根据,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领导者应当尽可能地获得更多的可行方案,以供备选。
(3)选定方案阶段。选定方案的过程实际是评价备选方案并做出选择的过程。领导者应当预测和合理估计备选方案结果可能发生的概率,分析各种方案可能发生的潜在后果,并在此基础上对形成的方案进行比较。领导者选定方案可以从方案的可行性、方案的有效性、方案的最终结果等方面进行,并从中选择最满意的方案。
(4)实施和监督阶段。选定方案并不是决策过程的结束。实施决策是选择和评价方案的必然结果,而且更加重要。由于环境条件和组织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因此,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领导者要制定出能够衡量方案进展状况的检测目标和具体步骤,以有效地监督和及时发现方案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第一章 领导与领导科学
1.领导的定义。领导是领导者率领、引导、激励和协调被领导者,在特定环境下努力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行动过程。 2.领导的本质。领导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双重属性,领导二重性相互依存、相互联系。领导的本质由其社会属性决定,受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制约的社会属性占主导地位并发挥决定作用,使得不同社会制度下的领导活动呈现出不间的面貌和本质特点。
3.领导的要素包括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环境。
4.领导职能主要包括指挥和引导、激励和鼓舞、组织和协调、决策和规划等职能。
5.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领导现象、领导活动以及相关的行为主体、外在环境、内在因素和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6.学习领导科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1)学习领导科学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学习领导科学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需要; (3)学习领导科学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4)学习领导科学是造就高素质领导队伍的需要。
第二章 领导理论
1.现代领导理论(四大发展阶段):
(1)领导特质理论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之前):研究主要围绕领导者个人特征。其创始人是阿尔伯特,代表人物有斯托格蒂尔、吉伯和穆恩等。他们以领导特质为对象来研究领导现象,探索和解释领导现象的发生与变化,谋求使领导特质为领导者争取成功而所用。
(2)领导行为理论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研究的领域包括领导效能、领导行为、领导风格等方面。这一阶段的主要理论包括:基于权力运用的领导风格类型理论、领导连续统一理论、领导方式双因素理论、管理方格理论、利克特支持关系理论等。
(3)领导权变理论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其核心观点是有效的领导受不同情境的影响,要因地制宜。即不存在万能的领导方式,有效的领导方式是因工作环境的不同而变化的,不同的工作环境需要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理论主要有:领导规范模式理论、弗雷德·菲德勒的权变领导模型、目标——途径领导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等。
(4)现代领导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这一阶段的领导理论主要有:魅力型领导、交易型领导和变革型领导、PM理论和CPM领导行为模式等。
第三章 领导者
1.领导者的含义。领导者是人类社会和生产活动中,组织、带领、指导和协调组织成员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活动的个人或群体。它通常包括以下含义:领导者具有一定的权力、权威或影响力;领导者是组织活动的发动者和推动者;领导者通过组织、带领、指导和协调组织成员来实现既定目标;领导者可以是个体领导者,也可以是个体领导者按照一定的原则或制度构成的群体,又称领导班子。 2.领导者的类型主要包括:
(1)按领导者产生的方式划分,领导者可分为正式领导者和非正式领导者; (2)按照哲学角度划分,领导者可以分为野心家、政治家、技术专家和诗人等类型。
3.权力通常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职位权力,二是个人权力。职位权力又进一步细分为合法权力、强制权力和奖励权力;个人权力进一步细分为专家权力和参照权力。
4.领导体制的含义。领导体制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各种组织中通过开展领导活动而建立的、以领导权限划分而形成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的总和。领导体制是领导活动的载体,是领导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体制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领导体制建立在领导权力划分的基础之上; (2)领导体制是通过建立领导组织机构而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