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一)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梳理小说故事情节,把握小说内容;
2.通过梳理祥林嫂的人际关系网,探究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
【课前预习任务】
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展开记叙,请你通读全文,梳理《祝福》的故事情节,并用简洁的语言为每一部分起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1. 2. 3. 4. 5.
【课上学习任务】 一、文学常识积累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现代文学奠基人之一。“鲁迅”是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时所用的笔名。鲁迅先生的主要小说集有 、 、《故事新编》等。
小说集《呐喊》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该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表现出作者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为时代“呐喊”的精神以及希望唤醒国民的思想。我们初中所学到的 、 、 便出自这部小说集。
小说集《彷徨》收录鲁迅于1924年至1925年创作的11篇小说,此时正值“五四”落潮,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出现分化的时期,作者一面“感到寂寞”、“荒凉”,一面总结经验,寻找新的战友,部署新的战斗。“ ,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 。”鲁迅的《题〈彷徨〉》一诗解释了小说集题名《彷徨》的来由。
二、探究:祥林嫂真的是“穷死”的吗?
(一)细读文本,梳理祥林嫂的“人际关系网”,填写以下表格: 情节 人物 对待祥林嫂的态度 (二)你认为,谁需要对祥林嫂之死负责?为什么?
答:
【课后作业】
1.《祝福》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2.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句子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蓬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他。待到祥林嫂出来淘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大约给用什么堵住了罢。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婆子。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可恶!然而……。”四叔说。
A.山里人如此野蛮无理地在光天化日之下劫人,着实令人可恶;但山里人缺少教化,无礼也是可以原谅的。
B.祥林嫂被婆婆家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劫回,是因为她自己做事不周,反而累及鲁府的名声,令人可恶;但事已至此,无可挽回,也只好由它去了。
C.卫老婆子是祥林嫂的荐主,又伙同其婆家劫走她,着实令人可恶;然而这是祥林嫂婆家的主意,并非卫老婆子的本意,因而也可以宽恕。
D.祥林嫂的婆婆竟敢串通卫老婆子,光天化日公开抢劫鲁府的佣人,实在有损鲁家的尊严,着实可恶;可她们的作为又是族权范围之内的事,难以公然斥责。
3.《祝福》中“我”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 就是作者自己,用这样的写法,能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B.“我”和鲁四老爷一样,同属有钱阶层,在思想上是一致的,虽然“我”对祥林嫂怀有着一丝同情。
C.“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是鲁迅的化身,他不满现实,但彷徨无奈。 D.“我”是串联故事的线索人物,同情劳动人民,但对残酷的现实又无能为力,“荷戟独彷徨”。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1.思考提示:
(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背景。
(2)从视觉、听觉和嗅觉诸多角度描写鲁镇祝福的情景,渲染了热闹、喜庆的氛围,为情节的展开提供了典型环境,同时为下文写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做铺垫。 2.D 3.D
思考提示:“我”并不是鲁迅本人,而是鲁迅虚构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因此A.C不严谨。“我”和鲁四老爷不一样,“我”具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对封建守旧的鲁四老爷十分憎恶和反感,因此B错。作者将祥林嫂的故事通过“我”的视角巧妙的串联在一起,因此“我”起着线索作用,是祥林嫂悲剧的见证者,“我”是唯一深刻同情祥林嫂悲剧命运的人,但同时“我”也有软弱无能的一面,不敢承担责任,无力挽救她,因此“我”感到彷徨、无奈。所以D为正确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