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油气成藏条件
李占东1,李 阳2,张海翔3,陈志巍4,彭 政5
【摘 要】摘要:运用地层学、构造地质以及成藏系统等理论和方法,系统阐述乌尔逊—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油气成藏条件。凹陷断裂经历了铜钵庙组—大磨拐河组沉积期的伸展变形、伊敏组沉积期的走滑变形和青元岗组沉积期—古近纪末期的强烈反转变形3个阶段。大磨拐河组地层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和15个砂岩组,各个时期控制着不同沉积演化过程。大磨拐河组原油来源于南屯组,与南一段关系密切,存在2种油气运移方式:1)当断距大于300 m时,南屯组生油源岩与大磨拐河组储层对接,从而构成直接侧向运移的旁生侧储型油藏;2)油沿(不整合面)油源断层自南屯组向上垂向运移至大磨拐河组,再短距离侧向运移形成下生上储型油藏,总结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地层及岩性—构造4大类。
【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 【年(卷),期】2011(033)005 【总页数】9
【关键词】储盖组合;油气输导;成藏条件;大磨拐河组;乌尔逊—贝尔凹陷;海拉尔盆地
海拉尔盆地是一个多期叠合和多期改造的中生代断陷盆地,也是大庆外围探区最重要的含油盆地之一。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最有勘探潜力的凹陷之一,最近国内学者在此积累了丰富经验。乌尔逊、贝尔凹陷在构造、层序、沉积、储层和油气成藏规律等方面的文献共同点多集中于对主力油层——南屯组(K1n)油层或大套地层的阐述[1-14],而对大磨拐河组(K1d)沉积、成藏条件
等研究甚少。大磨拐河组是一个认识程度低的含油层段,对于油气成藏规律、成藏控制因素的探讨还处于起步阶段。然而,近年来乌尔逊—贝尔凹陷勘探实践证明,大磨拐河组发育了类型丰富的各种油藏,发现了更多的低产油流井和工业油流井,勘探潜力巨大。因此,研究分析乌尔逊—贝尔凹陷的层序、沉积特征和油气成藏规律,对于加快凹陷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1 构造特征及其层序沉积特征
1.1 构造特征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位于海拉尔盆地贝尔湖坳陷南部2个规模最大的相邻凹陷(图1),其中乌尔逊凹陷呈SN向延伸,贝尔凹陷呈NE向分布,两者被长期发育的巴彦塔拉构造带所分割[15]。从凹陷结构上看,乌尔逊凹陷具有西断东超的“箕状”特征,贝尔凹陷整体上具有东西成带、南北分块的构造格局。沿凹陷短轴方向,可依次划分为陡坡带、洼陷带和斜坡带3个二级构造单元。陡坡带是指长期继承性(早期伸展、中期张扭、晚期反转)断层及其控制的上盘断超带;斜坡带是指“箕状”断陷中宽度较大、坡度较缓的构造带;洼陷带夹持于陡坡带和斜坡带之间,是乌尔逊—贝尔凹陷的长期性沉降带,也是凹陷沉积的中心(图2)。乌尔逊—贝尔凹陷发育有4个规模较大的沉积中心,沿凹陷长轴方向自南向北分别为贝中次凹、贝西次凹、乌南次凹和乌北次凹,陡坡带和斜坡带由南向北为苏德尔特构造带、霍多莫尔构造带、巴彦塔拉构造带、乌西断阶带、扎和庙构造带、苏仁诺尔构造带以及贝西斜坡、贝东斜坡和乌东斜坡等共16个三级构造带。
乌尔逊—贝尔凹陷断裂的形成演化先后经历了3个主要时期[1-3,16]:1)铜钵庙组(K1t)—大磨拐河组沉积期为主要的伸展变形时期,其间又可细分为不同的
伸展构造幕,分别控制断陷盆地的发生、发展、消亡的演化过程;铜钵庙组—南屯组沉积时期为凹陷强烈的拉张时期,以分隔断陷期和拗陷期的裂后不整合面作为分界面[17],形成早期断陷沉积地层;之后盆地演化进入凹陷阶段,大磨拐河组断坳均有分布,但部分断层仍然强烈活动,对大磨拐河组和伊敏组沉积有一定控制作用,形成大磨拐河组地层和顶部区域不整合面,表现为断陷向凹陷转化的特征。2)伊敏组(K1y)沉积时期主要发生走滑变形,形成一系列沿主干基底断层发育的断裂密集带,表现为“西北强、东南弱”的特征。3)青元岗组(K2q)沉积期—古近纪(E)末期为反转构造变形时期,表现为部分主干基底断层发生反转构造变形,使伊敏组沉积末期形成的正反转断层进一步向上延伸断至青元岗组地层。 1.2 沉积层序特征
层序是指一套相对整一的、成因上有联系的、顶底以不整合或与之相当的整合面为界的地层单元。一个完整的层序可由低水位体系域(LST)、水进体系域(TST)和高水位体系域(HST)组成[4-5]。各体系域的基准面变化决定各层序内沉积体系的构成和时空配置。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乌尔逊—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内共划分3个三级层序和15个砂岩组(图3),该三级层序由LST,TST和HST组成。LST形成于大一段(K1d1)地层沉积期,主要包括DⅠ1砂岩组,为正旋回沉积,地层厚度一般为50~250 m,最厚300 m,此时湖泊水域较小,以滨湖亚相为主。在有限的湖泊水域内,发育有扇三角洲、滨浅湖、湖底扇和辫状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在盆地的缓坡和长轴方向,断陷陡坡处发育扇三角洲。TST地层厚度较厚,主要包括DⅠ2砂岩组和DⅠ3砂岩组,岩性以灰色、灰黑色泥岩夹粉砂质泥岩为主,岩性较细,最厚达670 m,盆地沉积范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油气成藏条件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