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器件课程设计报告
题 班 学 姓
目: 级: 号: 名:
NPN型双极晶体管
微电0802班
080803206
子忠 剑霜
指导 老师:
2011年6月6日 一、目标结构
NPN 型双极晶体管
二、目标参数
最终从 IV 曲线中提取出包括 fT 和 Gain 在的设计参数 .
三、在该例中将使用 :
(1)多晶硅发射双极器件的工艺模拟; ( 2)在 DEVEDIT 中对结构网格重新划分; (3)提取 fT 和 peak gain.
ATLAS 中的解过程 : 1. 设置集电极偏压为 2V.
2. 用 log 语句用来定义 Gummel plot 数据集文件 .
3. 用 extract 语 句提 取 BJT 的 最 大 增 益 \以 及最 大 ft,\Gummel plot: 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 Ic 、基极电流 Ib 与 基极-发射极电压 Vbe
关系图 (以半对数坐标的形式 ). 四、制造工艺设计
4.1. 首先在 ATHENA 中定义 0.8um*1.0um 的硅区域作为基底,掺 杂为均匀的
砷杂质,浓度为 2.0e16/cm ,然后在基底上注入能量为 18ev ,浓度为 4.5e15/cm
3
3
的掺杂杂质硼,退火,淀积一层厚度为 0.3um 的多晶硅,淀积过后,马上进行
3
多晶硅掺杂,掺杂为能量 50ev , 浓度 7.5e15/cm 的砷杂质,接着进行多晶硅栅的刻蚀 (刻蚀位置在
0.2um处)此时形成N型杂质(发射区)。刻蚀后进行多晶氧化,
由于氧化是在一个图形化 (即非平面)以及没有损伤的多晶上进行的, 所以使用的模型将会是 fermi 以及 compress ,进行氧化工艺步骤时 分别在干氧和氮的气氛下进行退火,接着进行离子注入,注入能量 18ev ,浓度 2.5e13/cm
3
++
的杂质硼,随后进行侧墙氧化层淀积并进 行刻蚀,再一次注入硼,能量 30ev,
3
+
浓度1.0e15/cm ,形成P杂
质(基区)并作一次镜像处理即可形成完整 NPN 结构 ,最后淀积铝电 极。
4.2. 三次注入硼的目的:
第一次硼注入形成本征基区 ;第二次硼注入自对准 (self-aligned) 于多 晶 硅 发 射 区 以 形 成 一 个 连 接 本 征 基 区 和 p+ 基 极 接 触 的 connection. 多晶发射极旁的侧墙 (spacer-like) 结构用来隔开 p+ 基极接触和提供自对准 .在模拟过程中 ,relax 语句是用来减小结构深 处的网格密度 ,从而只需模拟器件的一半;第三次硼注入 区。
,形成 p+ 基
4.3. 遇到的问题
经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 :一个网格可用于工艺模拟 ,但如果用于器件 模拟效果却不甚理想 .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用网格产生工具 DEVEDIT 用来重建网格 ,从而以实现整个半导体区域无钝角三角形 五、原胞版图和工艺仿真结果:
用工艺软件 ATHENA 制作的 NPN 基本结构:
.
Mlat T PLB4 T TIDQLS 匸 frlitf. T Pr-apertl.es r 圧」f>「;
MIAS
□liAlrom b^?oi _3_itr
ii.1 —
emlfl'Cr
i
hasie
D
—I
9?
—I
-1—
mo —
B
| 0 勺I■枫0 IntfrVfltmiftM Mu
用Cutline工具截取Boron的浓度分布图如下:
用工具截取的浓度分布图如下: CutlineArsenic
FJLE ??』Ulen T Plot l TflfiLa r J RrLM: r ] ft-q?rtLea r frfejp r ; MTHT HA
UMU rruii
It
-0.4 -?2 ?***t g t.4
?* It
?4I:IWI Z mKi 4ri-jiJUtMew :时命松札#4||卑
illy 电上恿叭
ii ■
■
H p
i>i f
3^-twn 1 frnfln fcrJcjiJHBA ranGm … UiX'lL u p AfWC [ CHIU n IVI M! dun xirHHA 7^319 ■!
Anas [to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