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墙角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刘禹锡·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看看作品表现的是哪首诗?给诗歌配上绘画作品 3、谈谈自己的看法。(比如:表现了诗里的那些景色?) 4、与自己的作品比较,写出自己的看法。 活动四
1、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自然界哪些是美的事物?(比如春花是美的?那秋月是否也是美的?)提问:什幺是诗情画意?诗情画意隐藏在哪里?春花有诗情,秋月有画意,那秋天的,冬天的呢?带着问题进入教学,与学生一起去寻找它的踪迹。
2、自然界有春夏秋冬,我们读的诗里,也有很多是描写四季的,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诗中那些是描写冬天的景物呢?
3、欣赏诗歌,让学生根据诗歌的意思,说说自己的感觉和联想后的印象,请同学用恰当的语言和词汇描述这首诗描写的景象,(用语言来表达绘画,锻炼构图,比如:在什幺位置有什幺,什么在前,什么在后,有什幺颜色等)。
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一幅画。工具和材料自己选择。 活动五
1、对比毛主席与陆游的词,并与几幅绘画作品共同比较、欣赏,让同学谈谈,相同题材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
2、展示其它画家的梅花作品和诗歌作品,进行比较。 教学评价:
3、引导学生主动的思考,对学生产生的想法、感受、联想给予鼓励,对能产生与其它诗歌、绘画作品联想的同学,提出表扬。 课题二 《雨中,有朦胧的你》 教学目标
1、 有兴趣听赏歌曲、欣赏诗歌,并能从中寻找美的痕迹。
2、 在音乐和诗歌对春雨的描写中,能感受到朦胧多姿的诗情和画意,能从诗歌中发现音节的美,在音乐中,看到色彩斑斓的美丽。
3、走进生活,去发现自己身边的诗情画意,并能尝试用学到的知识和技法去表现。 教学准备 歌曲:《春雨蒙蒙的下》以及其它描写春天或春雨的歌曲。 图片:表现春天、春雨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或舞蹈。 诗歌:《清明时节雨纷纷》、《雨中的你》、《那天,下着小雨》等。 美术工具:水墨工具。 课时建议:2—4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1、听赏歌曲《春雨蒙蒙的下》,老师和同学一起来体会歌曲给我们带来的感受。让同学谈谈春雨、春天给人的感受。在我们的情感联想中,是否仿佛出现了春天的景色? 2、听赏诗歌《清明时节雨纷纷》、《雨中的你》、《那天,下着小雨》等。请学生根据地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歌曲中所表现的雨和诗歌中描述的雨的不同情感与感受。 3、根据歌曲和诗歌,自己模仿写一段诗歌或短文。 活动二
1、听赏歌曲《春雨蒙蒙的下》或其它描写春雨的歌曲,注意听歌曲的节奏、快慢。
2、提问学生,歌曲是个什么节奏,试着利用自己身边的物品把节奏打出来;根据自己打出的节奏,选一首诗歌进行朗诵。
3、自己尝试着在改变其它的节奏,来朗诵诗歌,体会在节奏的变换中带来的音节美。 4、根据节拍理解诗歌词句含义的变化。歌词是诗歌,诗歌是文学,在中国绘画中诗和画是不分家的。 活动三
1、欣赏诗歌《惠崇春江晓景》,根据诗歌,通过想象,用语言描绘画面。 2、欣赏惠崇《烟村沙汀图》,感受他笔下的初春景色
3、运用水墨的方法,结合曾经学习的绘画技巧,根据歌曲《春雨蒙蒙地下》,创作一幅自己身边曾经有过的初春景色。 活动四
1、通过欣赏学习歌曲和诗歌,体会和想象春雨中景物的样子,学习运用水粉颜色湿画法的表现形式进行美术创作。
2、在对自己感受的讨论过程中,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盛满水的水桶摆放在同学面前,请大家将画纸放入水桶中浸湿,分别取出后尝试进行湿画法的表现。
3、在颜色与湿的画纸产生渲染效果后,可以在画面上进行必要的处理,表现自己的意念与想法。
4、学生之间交流自己的作品,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
课题三 《你,到底在哪里?》 教学目标
1、在音乐、绘画(摄影)和诗歌中继续寻找诗情画意的足迹,体会色彩、空间、节奏的表现。
2、能欣赏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对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在音乐中发现符号的表现作用,诗歌中词汇的描写功能和绘画中的色彩对比,体会情感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音乐:表现自然景物的乐曲
图片:美术作品、摄影作品、及其它艺术门类的作品 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大漠孤烟直》、《毕竟西湖六月中》等 美术工具:自选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1、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联想状态。
走过寒冬,我们发现了你的消息;经历了春雨,我们看到了你朦胧的身躯;当我想追赶的时候,你又消失在山林里;诗情、画意,你到底在哪里?
2、聆听音乐中对这些景物的表现,在音乐的旋律中找出鸟儿、找到小溪、找到高山…… 例如,可以欣赏罗马尼亚民间乐曲《云雀》,感受云雀在山涧唱歌的情景,当草丛中的云雀被人惊动后冲天而起的那种感觉;另外,可以欣赏《春之声圆舞曲》的片段,看自己能够在音乐的旋律中找到什幺?说说自己听了乐曲后的感受。 3、和学生一起在诗歌中寻找绘画中的要素(色彩、空间),在绘画和音乐中寻找诗歌的要素(情感体验、描写)。可以安排学生提前在自己熟悉的诗歌中找出表现画意的诗句,写在黑板上请同学们一起研究,看能否有之中感觉,或者老师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作品
4、将从绘画、音乐、诗歌中获得的景色感受,重新组合在一起,根据自己的意愿,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活动二
1、听赏歌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分小组根据歌词内容描述一系列的画面,然后用自己习惯的绘画工具和材料画出歌词所表达的意境。 2、学唱歌曲《送别》。
3、朗读诗歌《大漠孤烟直》,欣赏国画《夕阳山外山》,结合歌曲的学习体会气质的诗情画意。并运用油画棒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活动三
1、欣赏诗歌《使至塞上》、《绝句》
用色彩和线条,通过点、线、面的构成,表现《使至塞上》和《绝句》。 在色彩和线条的表现运用方面要求学生做到有目的的注意对比。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第九单元 艺术家的故事 课题一 纯净空灵诗如画 教学目标
1、能够表演简单的民族舞舞蹈动作,做2—3种手势。 2、学会用厚涂拓印法印制粉印版画。
3、选择3—5个适当的词汇进行表达和描述。
4、能够运用和组织过去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新的学习。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准备
1、有关舞蹈家杨丽萍的故事资料。
2、杨丽萍舞蹈艺术作品的影视资料(光盘)等。 3、音乐活动的材料。
4、美术活动的工具和材料。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1、欣赏杨丽萍舞蹈艺术作品,讲述舞蹈家杨丽萍艺术创造和艺术生活的故事。通过视觉感受和故事内容所表达的含义,将自己对作品的印象和感想说出来给同学们听,对其舞蹈作品所特有的风格和艺术形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2、分小组模仿杨丽萍舞蹈作品中特殊的舞蹈语言,例如,大家根据欣赏,讨论舞蹈《雀之灵》中的手势,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表演孔雀头部的形态,把自己的体会表现出来。
3、根据杨丽萍舞蹈艺术的视觉感受,创作一幅表现云南民族舞蹈的不同色纸的粉印版画作品。 活动二
1、通过欣赏杨丽萍舞蹈艺术作品,从中能够学习欣赏经典舞蹈艺术作品的方法,对作品的表现形式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一定的鉴赏力。采用语言表达的方式,每个学生自己选择
合适的词汇说一说,例如:灵性,纯净、柔美,抒情等。
2、参考影视资料中的舞蹈作品,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模仿表演几个舞蹈动作,可以采取部分同学表演,部分同学绘画表现的形式,互相评价和交流。 3、结合复习第五册教材中曾经学习过的单元《影子》,第七册教材中《照片》中关于逆光的知识点,对杨丽萍舞蹈艺术作品进行讨论,分析和说出这些作品的哪些地方充分地运用了光进行艺术效果处理。并利用太阳光或灯光等照明方式为同学所表演的舞蹈动作进行综合性构成活动,看自己的肢体动作在太阳光下面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可以将同学肢体表演的动作用粉笔画出来。 教学评价建议
1、学生是否有兴趣欣赏并学习民族舞蹈的简单动作? 2、学生能否掌握粉印版画的方法和步骤?
3、在表现性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能否与同学交流、合作?
课题二 大大小小的方格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对现代派艺术作品认可和理解。
2、能够用不同材料组合和绘制表现自己意愿的几何类型形式的美术作品。 3、能与同学合作,用不同材料组合进行肢体表演。 4、能够在听赏音乐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
1、有关蒙德里安的故事、作品图片、光盘等。 2、美术活动的工具和材料。 3、有关乐曲的CD或盒带。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1、欣赏蒙德里安的作品《红树》、《灰色的树》、《开花的苹果树》等树系列,《有壶的静物》、《百老汇的爵士乐》、《构成》等。 教师启发:许多同学发现了在蒙德里安的作品中有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方格,这些方格组成的画面使大家感到特别奇怪,他为什么用方格来构成画面呢?这个问题引起许多同学的兴趣。 2、讲述蒙德里安的生平故事和介绍他的作品:
3、通过欣赏蒙德里安不同时期的作品,展开讨论,并发表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看法。说一说,作品给了你什幺样的感受和启发。例如:画画怎幺可以这样来画?我也尝试着画一幅。 活动二
1、欣赏蒙德里安的作品,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经验,启发大家寻找一下,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能否找到类似的形象或物品?比如,在我们生活中的广告、家具、建筑、服装设计中曾经有这样的表现形式,这种抽象的大大小小的方格就能够在画布的设计中发现。 2、表演活动:分小组用不同的色纸或即时贴纸制作成大小不同的格子“服装”,套“穿”在同学的身上,由一个或几个学生当小“导演”,在统一指挥和调动中进行自由组合,组合时,身着格子“服装”的同学需要采用站、蹲、跪、扭动肢体等不同的形式进行组合。既要按照小“导演”的指挥和调动参加组合,又要在组合中主动参与意见,使自己小组的作品更加出色。其它观看的同学用照相机将组合场面拍摄下来,放在活动墙报中进行比较和评价。 在课前发动学生从自己家里找来自己曾经玩过的插接玩具,在欣赏蒙德里安作品的过程中寻找和发现大师作品与自己的玩具之间有什幺相通的联系。安排家庭作业:用自己能够找到的
材料动手插接一个几何形体类型的大脸谱。 活动三
1、欣赏各种铜管乐器的图片或铜管乐器组成的乐队演奏时的影视资料。然后,教师为学生出示蒙德里安著名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在经过图像(图片)与美术作品共同的视觉感受之后,对蒙德里安创作思路发表自己的看法。 2、欣赏音乐作品《》,根据对作品感受进行美术创作。要求,特别关注每个学生自己的“自我感觉”,按照自己的个性思维进行创造,在无意识的涂抹和有意识的表现中增强自己对艺术学习的自信心。并能够给自己的作品取一个有意思的名称。 教学评价建议
1、学生能否认可和理解现代派艺术作品?
2、学生能否用不同材料组合和绘制表现自己意愿的几何类型形式的美术作品? 3、能否与同学合作,用不同材料组合进行肢体表演?
4、在听赏音乐作品后,能否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创作?是否能用短文或语言对蒙德里安的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题三 蓝色多瑙河 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地学习和倾听交响乐中的圆舞曲片段,对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和情绪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2、在对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旋律感受中,初步体验到音乐与其它艺术作品的联系,例如,画面、舞蹈等。对音乐中最重要的艺术要素“节奏”有进一步的体会。 课时建议:1—2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1、老师提前安排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的生平及故事,有关的书籍、画册、图片等,展示给同学们。
2、请学生讲述约翰·施特劳斯最有趣的故事,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3、老师出示与约翰·施特劳斯作品有关的图片,同时播放其著名作品《蓝色多瑙河》中的片段,师生共同在欣赏着画面同时,聆听乐曲。并请同学们讲述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4、说一说,通过聆听乐曲,你感到乐曲的旋律属于一种什幺样的类型?教师最终要引导学生对圆舞曲这一表现形式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5、教师简单讲解圆舞曲的基本知识,请同学们说一说在这种曲式中自己是否能够听出自己过去已经学习过的节拍形式,例如,四三拍和八六拍。 活动二
1、教师通过VCD播放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作品《蓝色多瑙河》《春之声圆舞曲》片段,让学生感受作品,并分组讨论,说说自己对聆听了乐曲后的感受。
2、教师再为学生播放约翰·施特劳斯这两部作品的童声合唱,并将歌词书写在黑板上请大家根据歌词内容展开讨论,朗读歌词。
3、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情况学唱两部作品的片段,全班分组进行二声部合唱的练习,时间可以短一些,练习中适当将过去已经用过的“做做游戏,练一练”活动穿插于其中,使学生不会感到技术层面上的困难。
4、安排学生家庭作业,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自己用画笔表现一下乐曲或歌词的内容,将自己的画在下一节课上带来进行展示。 教学评价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