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用自然圆润、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增强学生对民族
音乐文化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感受新疆民风,激发学生对新疆音乐的兴趣。
教材分析:
《青春舞曲》是“西部歌王”王洛宾根据维吾尔族民歌整理创编的歌曲。G调,4/4拍。歌曲的显著特点是,全曲的节奏轻快、跳跃,充满活力具有维吾尔民间舞蹈和模拟手鼓演奏的风格。曲调上下流动、偶有跳跃,显得十分欢快、流畅。歌曲短小精练,出现多次反复和变化反复。这些是非常适合于维吾尔族歌舞表演。这首歌告诉我们: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物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的青春正像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再回头。要珍惜大好时光。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掌握快节奏的、跳跃较大的声乐作品,在演唱中有一定的困难。通 过变慢迅速的,多次模唱、跟唱的方法,进行准确地、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
教学重难点:
积极参与学习歌曲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准确地、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手语《感恩的心》
二、导入课题:(由新疆特产——葡萄入手,民以食为天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新课教学:
1、介绍新疆风土人情;
2、聆听音乐,说出它的节奏特点(4/4拍,欢快、充满青春活力);
3、4/4拍节奏练习(节奏选自部分教学内容,进一步掌握新疆的民族风格特点);
4、通过对新疆拨弦乐器(热瓦普)的介绍导入新课: 四、唱会《青春舞曲》
1、作者介绍 (王洛宾,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北京人,曾经在法国留学学习音乐,他非常喜欢新疆民歌,他在大西北生活了近60年,将传奇般的一生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因此有“西部歌王”之称。)
2、创作背景:(1939年,王洛宾在甘肃酒泉搜集到这首民歌,回到青海西宁之后将它修改定稿。他在歌词上进行了很大的改动。原词中的“别的那哟哟”是维吾尔语的汉语译音,具有“小鸟哟”的意思。如果直译过来,既不符合诗词的格调,也很难与歌谱中的旋律音配合,更失去了民歌的味道。所以,王洛宾就对语言进行了艺术加工,把“别的那哟哟”变成这首歌曲的衬句,增添了一种新疆独有的少数民族风格。)
3、歌曲分析:(全曲共9小节,其音域不宽,旋律只局限一个八度之内进行,前5小节是歌曲的第一部分,基本上采用一字一音的方法来表现歌曲内容,歌曲第二部分自第6小节开始,形成两个小节的一个完整乐句,最后再将这个乐句重复呈现一遍。这种重复、变化重复的创作给人亲切、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鲜明感受,韵味别致,唱起来朗朗上口。
4、学唱歌曲
5、富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五、拓展延伸
1、这首《青春舞曲》可以分为几部分?(两部分) 2、《青春舞曲》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物却是一去不复返。人的青春就像那鸟儿一样,
飞去后就不再回头。因此,这首歌真挚的告诉我们:要珍惜青春时光。
3、王洛宾部分作品欣赏 六、归纳总结
同学们,世界上有两种东西当你失掉后才会发现其价值,那就是青春和健康。花有重 开日,人无再少年,同学们一定要抓住这大好的青春时光,朝着自己奋斗的目标努力前进!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