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第一学期行政法学考试面试事宜
行政法概述:
1. 简述行政法中的行政
行政是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行政是国家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权的行为行政的这一定义可以引申出两层意思:(1)行政是行政主体的活动。在我国,行政主体主要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机构,并包括得到行政授权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2)行政并不是行政主体的所有活动。他限于指行政主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行政主体的非管理活动,如借用、租赁、买卖等不属于行政。
2. 简述行政法的概念及其特点
概念: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具有如下含义:(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2)行政法在实质上是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3)行政法在形式上没有统一的法典。特点:(1)具有国家意志性。(2)具有执行性。(3)具有强制性。
3. 简述我国行政法的框架体系
4. 简述控权论的基本观点
(1)关于行政法的目的,在于保障私人的权利和自由。 (2)关于行政法的内容,是控制和限制政府权力。
(3)关于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特别强调严格的依法行政原则,主张严格限制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
(4)关于行政法的手段,一是司法审查,二是行政程序。
5. 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类型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关系经行政法规范调整后形成的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的分类依据不同标准行政法律关系可分为三类。
(一)根据法律关系主体的不同,可将行政法律关系分为对内行政法律关系与对外行政法律关系,也称内部行政法律关系与外部行政法律关系。
(二)根据行政法律关系形成原因的不同,可将行政法律关系分为原生的行政法律关系与派生的行政法律关系。
(三)根据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复杂程度的不同,可将行政法律关系分为单一行政法律关系与多重行政法律关
6. 简述行政法的渊源及其制定主体 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国务院 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例和单行条例 行政规章
法定的国家行政机关 7. 简述行政法各渊源之间的效力等级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行政规章 (国际条约 法律解释)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8. 简述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与内容
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应全面适用于行政主体及其活动,职权职责与监督、权力与救济等基本范畴,因而包括依法行政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程序正当原则,诚实守信原则,高效便民原则和监督与救济原则。
(一)依法行政原则:表现为职权法定、法律优先、法律保留三个方面。 (1)职权法定: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的行政职权,必须由法律予以规定或授予。否则,其权力来源就没有法律依据。
(2)法律优先:是指行政活动均不得与民意代表机关制定的法律相抵触即法律优先与行政。这一原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还有规范位阶的意义,凡行政活动在位阶上均低于法律,即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行为;另一方面,行政行为至少不得与法律规定相违背。
(3)法律保留:法律保留原则又称积极的依法行政,与职权法定的内涵存在一定重合与交叉,具体是指行政机关的行为,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授权,法律无明文授权即无行政。立法法第八条第九条有关法律保留的规定,法律保留又分为绝对保留与相对保留。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主要表现为比例原则和平等对待两个方面。 (1)比例原则,具体有三个子项构成适当性,必要性和衡量性。
适当性这是从行政行为目的的角度所做的要求,即行政行为的作出要适合于目的的实现,或者说不得与目的相悖离。必要性这是从手段上对行政行为所做的要求,它是指行政行为不能超越实现目的的必要程度,即为达成目的,面对多种可能选择的手段需要,尽可能采取对人民利益影响最轻微的手段。衡量性又称侠义比例原则或平衡原则。这是指手段应按目的加以衡量,即干涉措施所造成的损害轻于达成目的所获得的利益,才具有合法性。换言之,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时,面对多种可能选择的手段,对手段的选择应按目的加以衡量。
(2) 平等对待的基本含义是非有正当理由不得区别对待,即非歧视原则,具体要求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行政主体应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国家应平等对待行
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
(四)程序正当原则,主要体现在行政公开,程序公正,公众参与三个方面。 (1)行政公开:行政公开原则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方面:行政立法和行政政策公开、行政执法行为公开、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行为公开、行政信息公开、行政诉讼及裁判结果公开。
(2)程序公正:程序公正的基本要求有两个:一是任何人不得做自己案件的法官,二是任何人在受到不利对待时应当给予其承受和辩护的机会。
(3)公众参与:所谓公众参与是指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权参与行政过程有权对行政主体即将做出的行为表达意见,而且该意见应当获得行政主体的尊重。
(五)诚信原则: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诚实守信和信赖保护两个方面。 (1)诚实守信: 在行政法中,诚实守信意味着行政主体不得为了自身的利益,欺骗行政相对人,不得钓鱼执法和养鱼执法,违反法律法规政策的初衷和目的,否则必将损害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政府在制定法律政策决定和做出承诺前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复杂的情形,听取多方意见,在慎重考虑的基础上做出决定,切勿是恣意妄为或率性而为。行政主体,必须依法行政,不得任意反悔。法律规范应具有稳定性与不可溯及性。行政活动应具有真实性与确定性。
(2)信赖保护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赖保护的适用条件,二是信赖保护的法律效果。
信赖保护原则的适用必须具备如下条件:一是须有信赖基础,即须行政机关作出了一定的行政行为,否则就没有人民信赖的基础。二是须有信赖的表现。三是须信赖值得保护。信赖保护的法律效果,可分为程序保护与财产保护,且两者之间存在选择关系。
9. 简述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作用 10. 11. 12. 13. 14.
简述合法行政原则 简述信赖利益保护原则 简述正当程序原则 试论越权无效原则 简述行政自由裁量权
15. 16. 17.
简述合理行政原则 简述行政比例原则 简述法律保留原则
行政组织法:
18. 简述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的概念及其特征、类型
行政相对人 行政主体 概念 是指依法享有行政职权,独立对外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或履进行管理的组织。 类型 职权&授权 中央&地方 地域&公务
19. 名 称 简述受委托组织、被授权组织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区别 类 型 权力来源 责任行为名义 承担
自己
行行政职责作出行政行为时所直接针对的公民、法人 或其他组织 行政机关 中央、地方行政机关 1、事业单位(四会三局、高校) 被授权组织2、社会团体(轻工、纺织总准行政机关 会) 宪法、组织法 自己 法律、法规、规章 自己 自己
3、国有公用企业(水、电、气) 1、行政处罚可委托管理公共被委托组织 事务的事业组织,但不可委 托其他组织或个人。 委托机关
行政法学考试面试题及详细讲解 - 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