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学生厌学原因及解决策略
摘要:从事中职教育十几年来,笔者发现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哪个班,班里都有厌学的学生。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经常旷课、逃学,甚至辱骂、殴打教师等,厌学成为是中职学生中最普遍、最具危险性的问题,也是制约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而厌学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其带来的相关社会问题,令家长茫然、教师忧虑、教育界关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生;厌学;原因;对策
中职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理当把握住求学的大好时机,何况我们生活的时代又是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应该说更能激发广大学生的求知热情。可客观现实却不容乐观,厌学成为是中职学生中最普遍、最具危险性的问题,也是制约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进而对学习产生冷漠态度、厌烦心理及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方式。厌学学生的主要表现:一是心智活动差,对各学科失去学习兴趣,在课堂学习、课外作业等学习活动中,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二是从学习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方面,随意性和多变性大,厌烦并明确表露出不愿在学校继续学习的意愿;三是因不努力学习致使学习成绩差又毫不在乎,混日子、等文凭,形成恶性循环。厌学学生对学习都是由厌烦、厌恶再到厌恨,最终厌弃学习,他们爱寻找别的途径实现所谓的“自我价值”,在学校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厌学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又该怎样消除厌学情绪呢?
一、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分析 1.心理因素
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消极反馈而造成的。其内在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以及自我认识存在偏差,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对其消极的情绪体验和认识的偏差起到了强化作用。学生学习方法不适当或知识基础较差等种种原因,造成学习成绩的暂时落后,经过多次努力,学习成绩仍然不见提高,加之现在的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学生的其他能力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经常受到家长和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他们在学习中无法取得成功,品尝到的只是失败、失落和对生活的乏味。逐渐形成“自己就是学不好”的偏执观念,这种观念反馈到学习行为上,又会降低其学习兴趣,致使成绩一降再降,如此的恶性循环,很快就形成了厌学情绪。 2.学校教育因素
在小学、初中阶段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学生课业负担、心理负担过重,导致学生两极分化。小学阶段作业量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重复简单的知识,作业没有新意,不需要思考,做作业都是枯燥无意义千篇一律,使很多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也丝毫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初中阶段课业增加,作业也随之增多,对知识的半知不解也没有时间和精力解决,听课越来越吃力,一开始是一门,之后发展恶化,认为考试毫无指望,加之初三大部分教师只重视尖子生,对其他学生持放任自流的态度。除成绩较好、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外,大部分学习成绩偏低、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都进入了中职学校。升入职业学校以后,由于在学习中仍然表现出一贯的厌学情绪,因此学习新知识时困难较大,这就使得职校学生更加厌恶学习。从学校方面来看,目前,学校的教育还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在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上仍偏重于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加之因
为设备的限制和专业老师社会实践的缺失,对实际专业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或者说专业实践能力于社会需求脱节;教材陈旧,知识更新慢且偏深偏难,没考虑目前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学方法单一,照本宣科,课堂气氛如死水一潭。这些因素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听课和学习的厌倦。 3.家庭因素
学生厌学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来自家庭的一些消极影响,也是孩子产生厌学的重要因素。其一社会竞争日益增强必然会渗透对孩子的教育中,现在很多家庭,分数不仅成为家长评价孩子是否成功的评价标准,而且成为评价孩子的价值标准,家长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也呈现出短期效应,追求学习上的快乐已成为次要的激励因素,严重背离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这成为学生厌学的“内动力”。其二不少学识一般的而很早步入社会的家长,因为恰巧遇上改革良好的机会和机遇,发家致富了,家长的生活方式,以及对待人生的态度,使自己的孩子错误地认为他们认为学习成绩好坏对自己未来发展和理想实现并无多大关系。只要有钱就有一切,就可以住得好、吃得好和穿得好,所以他们不愿意继续上学,总想着尽早到社会中去混混。另外家庭破裂也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自我约束能力弱的学生,很容易放松自己,产生厌学。 4.社会因素
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目前,就业市场供远大于求,用人单位择才标准越来越高,学历成为学生就业的首道门槛,许多中职学生在很早就听说大学生找不到好工作,何况是中专生。社会上这种现象,对于在校的中职生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他们认为中职学生学习好坏无所谓,一样不会被社会接纳,从而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同时,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也成为学生厌学心理的“催化剂”。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只要有钱,什么事都能办成,学习没有什么大用处,能混个中职文凭就行了。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有不少中职学生沉迷于网吧聊天交友,早恋中不能自拔。这些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消耗了他们的精力,加之他们认为在学校也学不到真正实用的技术,使其对枯燥的学习更加失去兴趣。
二、改变学生厌学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1.实施赏识教育,让学生体验成功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的实质不是表扬加鼓励,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是对孩子1000次摔倒1001次的鼓励中站起来的坚信。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它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
虽然同样是学生,相对于普通高中学生而言,中职学校的学生是得到鲜花和掌声更少的一个群体,也是一个挫败感和自卑心更强的群体。学习是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大量研究和事实表明,常常体验自卑和沮丧的学生,他们常常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会变得敏感、焦虑、偏执、孤僻。出现厌学、逃避考试、违纪等现象。对于这些“捣蛋”的学生,作为中职教育工作者,我们能做什么?该做什么?“挥舞大棒”,狠狠批评吗?估计大家都认为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如上述分析,他们是一群从小到大,一路挨批过来的学困生,挨批评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习以为常了,甚至他们对此都已产生足够的免疫力。这不仅不能矫正
他们的“捣蛋”行为,甚至可能会加剧他们的自卑心理。所以,笔者建议,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要用“胡萝卜”代替“大棒”。当教师向学生提出期望的时候,学生会感受到一种自身被重视的感觉,他会觉得自己的能力是被认同的,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
但是赏识也要适度,鼓励不能徒托空言。从某种意义上讲,中职学生都是带着失败的心情来到学校进行学习的,经常鼓励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但是在他们为感受到学习成就就对他们进行鼓励,他们会对凭空而来的鼓励感到反感,因此适当的善意的“惩罚”也是很有必要的。总之,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进步和错误都是关注的,教师是重视关心他们的。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
师道尊严的权威性和对学生甚少过问的放任型教师是不受学生欢迎的。学生喜欢的是那些具有较高修养,严格而不严厉,关心尊重学生,能与学生平等相处,产生“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的效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3.加强联生工作,实行小班教学
中职学生的厌学大多是从一门学科学习困难进而发展成为对其他学科也失去信心,改变按厌学现状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兴趣,让他们感兴趣科目的老师作为学生的导师,让老师课堂课后给学生鼓励,从新唤醒他们学习这门课的渴望,之后再将学习的热情扩散到其他学科中去,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厌学的情绪。小班教学更利于教师管理学生,教师能在学生学习困难和开小差是及时给与帮助和提醒,让学生觉得教师是关心他们学习状况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 4.开发校本教材
中职生厌学的原因还有教材问题,学生步入职校大门,也期待又一个崭新的开始,也有学习的渴望,但当他们看到课本根本看不懂时,就可能彻底扑灭了心中拿微小的学习的火花,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和专业特点出发,开发适合本专业的校本教材。让他们能看懂,感觉学了就有用。但是校本教材要优质,不能急于求成。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职业教育中心03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