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农场要不得的五种思维方式
摘要
想要成功经营农场,你可以从零开始,但千万不要操之过急,赤手空拳上阵。上阵之前,先武装好头脑。现实中很多农场主都缺少一条清晰的发展思路,甚至思维方式并不贴合农业生产的实际。
边做边规划,做着看
很多农场主在创建之初就没有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产业定位不清、产品设计缺乏特色,未系统深入调查研究就盲目投资、引入项目。于是经营过程中,甚至建设过程中就发现了很多缺陷与问题,于是在拆拆建建、砍砍种种中走了很多弯路。
在厘清农场顶层设计与商业模式后,再进行产品开发,农场运营会更加顺畅。有人会说:农民盖大棚种菜、经营农家乐,有几个做了规划?不同样挣了钱,至少不赔钱。那是因为一方面早些时候农业大环境相对粗放,市场竞争也小;更一方面农民承包土地不用花钱,劳动力是家里人,土地用工都没有成本,而且小规模经营效率更高。
现在国家在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各路资本也纷纷涌入,竞争越来越激烈,想有模有样经营个农场难度系数在增加,但这也意味着整个大环境会越来越规范,对于经营者也是件好事。此时需要高人指点,科学策划与布局,所谓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跟风种植,以产定销
在与农场主的接触中,我不难发现很多农场种植业品类繁杂,核心产品不够突出甚至没有核心产品,大种植面积的蔬果品质一般,无法打造爆品形成竞争优势,种植效益不大。
同样忙了一个生长季,投入了大量农资,别人的精品果、特色菜地头批发价可以6到8元一斤,我出售的价格只能看收购商的心情,一元一斤也是有的。
这是因为种植环节与市场需求脱节,经济作物价格受市场供求影响明显,同一品类的农产品多了,自然不值钱。大多数农场由于体量不够大,也无法和收购商议价,价格被收购商垄断。我的建议是调研市场、请教科研院所专家教授最新最优品种和种植技术,或者干脆找个专业的规划师。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商品果率的问题,商品果率比产量与收入的增加联系更紧密。有能力的农场最好还要制定自己的种植标准,打造品牌。
规模为王
许多经济作物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单价越高的农产品往往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农业生产季节性明显,需要大量的临时工,在恰当的时节招到足够多的工人对于有些农场主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这还不是最难的,人招来了还需要恰当的管理考核方式,要不然劳动成果与用工人数和工资支出不成正比的情况并不罕见。规模大与精细化管理很难做到有机统一,或者说很难兼顾。此时,如果已投入资产过重,包袱就会很重,负重前行疲惫不堪。
往往会导致已投入大量资产和已有资源不能充分整合利用,经济效益欠佳。农场要适度规模经营。
做好产品做好宣传万事大吉
在做产品和做宣传中间还有一个环节,那就是包装。做好产品是基础,但也要善于包装。这里的包装可不单单指商品的外包装,更主要的对整个农场的包装,品牌包装、文化包装、荣誉包装、资质包装、农场的故事包装。
包装是宣传广告的基础,也是寻求更多更好资源与合作的前提。成功的包装能显著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场的经济效益。也会成为政府优先扶持、政策优先照顾的对象。最重要的是,很多包装不需要投入多少资金。
不善于学习新事物新业态
很多农场主都是一个有农业情怀的人,都是善于埋头苦干的人。农场经营不仅要低头看脚下的土地,更要跟得上潮流与形势,不断学习,只有这样思想上的不断创新不可复制,丰富的知识与见地,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生出很多的创意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