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古瓷鉴赏论文-粉彩的基本工艺、发展与鉴别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粉彩的基本工艺、发展与鉴别

摘要:本文详细描述了粉彩从康熙晚期第一次出现到乾隆的盛行,再到清末的发展状况及每个时期粉彩瓷器的工艺特点,以及如何鉴别出清末仿雍正和光绪朝的粉彩瓷。

关键词:粉彩 釉上彩 康熙 雍正 乾隆 鹿头尊 嘉庆 道光 咸丰 同治 宣统 仿瓷

1.基本工艺

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瓷器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粉彩瓷的彩绘方法一般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之感。由于砷的乳浊法作用,玻璃白有不透明的感觉,与各种色彩相融合后,便产生粉化作用,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粉彩瓷器使用“玻璃白”,并与绘画技法紧密结合,这是景德镇陶工们的一项新的创举。经研究化验,所谓“玻璃白”是不透明的白色乳浊剂,属氧化铅、硅、砷的化合物,利用其乳浊作用,可以使彩绘出现浓淡凹凸的变化,增加了彩绘的表现力,让画面粉润柔和,富于国画风格。

2.粉彩的发展

1.1康熙、雍正粉彩瓷

康熙晚期在珐琅彩瓷制作的基础上,景德镇窑开始烧制粉彩瓷,但制作较粗,仅在红花的花朵中运用粉彩点染,其他纹饰仍沿用五彩的制作。到了雍正朝,无

论在造型、怡釉和彩绘方面,粉彩瓷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清康熙 黄地粉彩葫芦蒜头瓶

粉彩是雍正彩瓷中最著名的品种之一,彩料比康熙朝的要精细,色彩柔和,皴染层次多。大多数在白地上、少量在色地上绘纹饰。以花蝶图为最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也极为普遍。人物故事图,在粉彩中也比较多。此外,粉彩瓷中谐音的“蝠”(福)、“鹿”(禄)图案十分多见。

雍正早期有康熙五彩风格,粉彩纹饰多绘团花、团蝶、八桃蝙蝠(、过枝花卉、水仙灵芝、仕女、麻姑献寿、婴戏等。纹饰明显疏朗、规整。如粉彩过枝桃蝠盘,从盘外壁开始绘桃枝叶及桃,通过盘口过到盘心接绘桃枝叶及蝙蝠,雍正时期一般绘8个桃,乾隆时多绘9个,有“雍八乾九”之说。雍正朝画的蝙蝠翅膀顶端下弯有钩,钩中有一点,嘴上有毛(但不绝对)。仕女幼童人物较小,面目清秀,或有疏简的山石树木等背景,或留较多的空白。这时和康熙朝一样,较多地使用“金红彩”,精细之作还在纹饰上方用墨彩行书题相应的诗词歌赋,并绘红色迎首或压角章,显露出当时社会文人的儒雅之风。一般民窑多在碗、盘、炉、罐、盘口瓶、小瓶上绘粉彩纹饰。雍正粉彩官窑器多数有“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

1.2乾隆粉彩瓷

粉彩是乾隆朝瓷器中所占此重较大的品种之一,在雍正瓷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

乾隆早期瓷器的胎还是保持雍正时细润的特点,釉质莹润与雍正无太大差别,晚期由于督陶官的不力和经济原因胎质不如唐英督陶的清早中期,釉面常有均匀似涟漪的小波纹,但没有清晚期时釉面不平的波浪釉严重,仍胜一筹。[1]

鹿头尊[图1]是乾隆时常见品种。其口直,口以下渐大,垂腹收底,圈足。尊的上半部饰两个镂雕的夔凤耳、蟠螭耳或鹿头耳,因器型像倒过来的牛头或鹿头而得名。鹿头尊多在白地上绘青山绿水、树木,山水间及丛林里有很多头梅花鹿或奔跑或立,或回首或低头,颜色鲜亮,层次清晰,布局疏密有致。

图1 乾隆款粉彩鹿头尊 乾隆朝除了白地绘粉彩外,还有色地粉彩或色地开光中绘粉彩等品种。乾隆朝粉彩的创新品种是在黄、绿、红、粉、蓝等色地上用极细的工具轧出缠枝忍冬或缠枝蔓草等延绵不断的纹饰,且多和开光一起使用,人称轧道开光。这一工艺的出现,将粉彩推上了更加富丽繁缛的顶峰,一直延续到民国。

另外,乾隆朝还有部分在粉彩瓷器的内壁及底足内施绿彩,俗称“绿里绿底”,一直流行到清末、民国。乾隆朝的“绿里绿底”极浅淡,迎光侧看釉面有极细小的皱纹,像微风吹过平静的湖面而形成的细波。绿彩附着在白釉上非常紧密,几乎没有爆釉现象。

乾隆朝粉彩的常见纹饰有山水、婴戏、花鸟、仕女、百花(亦称“百花不露地”)、人物故事、题诗等,均以当时名画家的绘画为蓝本,兼容西方绘画技法,勾染皴擦,浓淡分水,清新名艳,立体感强。

1.3嘉庆粉彩瓷

嘉庆朝彩瓷以粉彩为主流,陈设器、文房用具、日用器皿以及五供(由两件香罐、两件花抓及一件香炉组成)和法器等都属常见。嘉庆早期的粉彩还有乾隆朝的特点,比较精细,既有“百花不露地”的,也有彩地轧道开光的。“百花不露地”相当精细,个别的甚至是“金地百花”;彩地轧道开光品种的不如乾隆时的精细规整,所绘纹饰有的也显呆滞。嘉庆粉彩瓷常见纹饰有花卉、八宝、云龙、罗汉、婴戏、石榴等。器型有瓶、笔筒、洗、盘、碗、茶壶、戟耳瓶等。粉彩器中有部分器物的内壁和底部施豆瓣绿釉,压凤尾纹粉彩器则仍多见各种色地,如黄、红、绿等。这一时期描金工艺的采用也较为普遍。

总的来说,嘉庆朝粉彩的特征有以下几点:一是官窑器中的粉彩开光器为多见;二是继承乾隆制作的压凤尾纹(即轧道工艺)粉彩仍属多见;三是万花堆、百花图画面的器物十分突出;四是在碗类器上也出现了山川风景画;五是碗、盘之类器物的图案以花卉、花果为多,特别突出的是过枝癞瓜的图案,象征着瓜瓞绵绵的吉祥之意。[2]

清嘉庆 粉彩凤穿牡丹洪福纹折腰碗

1.4道光粉彩瓷

道光朝的瓷器生产大不如乾隆、嘉庆时器形缺乏创新,品种单一;胎体粗松,釉面不平;纹饰呆板,多以风景或“无双谱”入画。虽粉彩传世品较多,但质量已较康雍乾相差甚远。

胎釉质地粗松,胎体粗厚笨拙,釉面不平,呈波浪纹状的疙瘩釉。底足的处理也不精细,前朝滚圆的泥鳅背足已不见。民窑器物的胎体同官窑一样,胎体、器壁厚重。

道光朝彩瓷,除了白地粉彩器外,所见有各种色地开光粉彩,如珊瑚红地粉彩、绿地粉彩、黄地粉彩等,而且往往和描金工艺结合。官窑精品绘工精致,但纹饰缺乏细腻的感觉。民谣彩绘布局杂乱,施彩薄且欠鲜艳。线条呆滞,纹饰上的色彩时有漫出线外的现象。[3]

器物除瓶、罐及少量文房用具外,大量的是碗盘等日用生活用器皿。纹饰受当时社会风气影响,享乐主义的纹饰如各自、鹦鹉、蟋蟀、蝈蝈等一类斗鸡戏狗题材。另有荷花、癞瓜和婴戏图、清装仕女以及各种花蝶虫草等,亦常见“吉庆有余”、“麻姑献寿”、“太平有象”等吉祥题材。

清道光 粉彩兰梅带纹葫芦瓶

1.5咸丰粉彩瓷

咸丰朝共11年,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都少有瓷器传世,粉彩瓷更加少见。乾隆、嘉庆时期常用的“百花不露地”的粉彩工艺很少见到,轧道工艺在咸丰朝几乎绝迹。为数不多的官窑制品中精品也不多,民窑制品更是粗糙。粉彩瓷多以白地绘画。

陶瓷器型与道光瓷有相似之处,除承袭传统之外,少有创新,造型多趋向拙笨,较道光更为笨拙。琢器以瓶、罐等多见,帽筒有圆形、六方形、八方形的,工艺上多采用镂空手法。茶壶、盖碗、攒盘、碗有传统造型也有花口造型的;洗有蝴蝶式、海棠式、荷叶式等。另有杯、渣斗、香炉、盒、花盆等也为咸丰时期常见器型。

胎质上虽胎壁薄,但胎骨不太坚致。即胎质貌似细润(嘉庆、道光、咸丰三朝共有的风格),实则粗松,一般胎体较前朝厚重。釉质泛白,釉面薄厚不一致。薄者,釉汁稀淡,表面光泽和滋润度不足,呈微小的橘皮坑。厚者,多同于道光时的波浪釉。

咸丰彩绘具有细腻与粗糙两种,精细者多为慈禧等烧制的宫廷之物,这类具有绘画工细、色彩绚丽、纹饰寓意吉祥的特点,但它毕竟是清晚期且是在御窑厂被毁、“良工四散”的情况下,其烧造技术终不能与清盛世媲美。图案除少量精品外,人物形象大多生硬。

官窑纹饰有云龙、团龙、云凤、夔凤、云蝠、云鹤、博古、八卦、八宝、宝杵、仕女、寿星、八仙、十八罗汉、婴戏、三星、五谷丰登、太平有象、花鸟、松竹梅三友、十二生肖、松鼠葡萄、菊花蝈蝈、鸳鸯莲花、蝴蝶、三羊开泰、绶带枇杷、花卉牡丹、石榴、三果、喜鹊登梅、花篮、缠枝莲、缠枝花卉、四季花卉、月季、莲花、桃花、“寿”字等,尤以象征富贵和吉祥寓意的纹饰最普遍,如太平有象、喜鹊登梅等纹饰。[4]

清咸丰 粉彩八宝纹碗

1.5同治粉彩瓷 同治年间,虽然中国的制瓷业有了短暂的好转,但是清王朝制瓷业的黄金时代已一去不返。粉彩是同冶时期彩瓷中最常见的瓷器品种,以黄地粉彩为多。官窑器中出现了用料彩堆绘的品种。民窑瓷中多见一种厚重的粉彩绘图纹,古玩行里称之为“同治彩”,釉色浓重,独具特色。

器型常见日用瓷和陈设瓷,官窑多为传统器型,规整有余,灵巧不足。民窑器中以盘碗等餐具为多。

胎体厚重,釉面光润,波浪釉现象普遍。釉色粉白或泛青灰,釉质不如前朝

古瓷鉴赏论文-粉彩的基本工艺、发展与鉴别 - 图文 

粉彩的基本工艺、发展与鉴别摘要:本文详细描述了粉彩从康熙晚期第一次出现到乾隆的盛行,再到清末的发展状况及每个时期粉彩瓷器的工艺特点,以及如何鉴别出清末仿雍正和光绪朝的粉彩瓷。关键词:粉彩釉上彩康熙雍正乾隆鹿头尊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宣统仿瓷1.基本工艺粉彩也叫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zk7w337ph5gf8w599f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